近兩年來,隨著全球整體經濟環境的下滑以及人力成本的不斷升高,造成企業的利潤也隨之縮減,企業為提升盈利能力,增加自身的管理能力,也紛紛將提升自身管理和運作能力的計劃提上議事日程,其中供應鏈管理的需求也隨之熱絡起來。
在討論供應鏈管理的實施之前,我們先就供應鏈管理是什么做個簡要的說明。所謂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是圍繞核心企業,通過對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控制,從采購原材料開始,制成中間產品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它是將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模式。從上述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對象是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從供應鏈的范圍來看,則可歸納為采購與供應管理、生產運營管理、物流管理三大領域。
對于我國目前的中小企業供應鏈現狀的理解,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描述。
一是思想觀念現狀,缺乏成熟或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思想來指導公司供應鏈的建設與運作,國內很多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當中,大多是憑借著一定的產品特點,在國內尚不太健全的市場當中占據了一定的市場地位和份額,逐步成長和發展起來的。甚至有些不乏優質的企業,在長期的外在市場較快或較容易發展,所形成的雖然企業的產品聲譽不錯但企業本身的管理混亂的局面。此種情況所帶來的問題是企業不太重視供應鏈的管理思想運用,導致企業無法更進一步做強做大。
二是業務運作現狀,由于沒有成熟或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思想對企業的供應鏈進行建設與指導,我國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運作水平普遍處于較低的層次,利用供應鏈成熟度評估模型,結合我們給企業所做的供應鏈咨詢所獲取的數據來看,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運作水平多處于初級階段(如下圖中階段1和階段2)。
三是運作效果現狀,主要分為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兩部分,對于企業內部而言由于關注程度和運作水平較低,中小企業的供應鏈運作效果普遍不佳,主要表現為交貨的周期較長(合同交貨周期延遲15-30天,有些甚至延遲60天左右),產品按期交貨率較低(多處于60%左右),產品直通率較低(60%-80%,有些企業甚至更低),企業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發展的相對滯后,使得供應鏈管理中信息技術的含量偏低。對于企業外部而言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問題突出,部分核心企業基于單獨成本和現金流優化的一些反映個體理性的財務策略往往以損害上下游的財務,利益為代價,并導致整個供應鏈的集體非理性。為了達到增加動產、提高現金流預測和降低資金成本的目的,供求雙方卻沒有采取一致的行為優化他們的供應鏈融資行動。這些方法把需求商的風險降至了最低,但卻使供應商的風險增至最高,這往往限制了短期融資途徑,導致更高的資金成本?,F金流不暢,無法得到足夠的低成本資金,供貨商不得不延遲訂購原材料,縮減產能,節省設備維護和質量檢測費用,這又導致下游延遲交貨及無法對其客戶提供質量保證。為了能繼續生存下去,供應商最終不得不將增加的成本計入出售的產品中。長此以往,把成本轉嫁給供應商將造成最終產品成本的上升,使得產品成本高于那些使用先進供應鏈融資模式的競爭對手。
基于以上情況的分析,我們擬提出供應鏈管理提升的幾點思路和建議。
一是基于企業發展戰略和方向提出供應鏈建設的方向、策略和重點,在我們所接觸的中小企業當中,多數企業對于公司未來的戰略和發展方向并不清楚,這也導致公司的發展思路和建設方向并不明確,公司的內部運作也始終處于一種救火的狀態,這也制約了公司在供應鏈管理上的提升和發展。鑒于此,我們建議在進行供應鏈管理的提升前先梳理或明確公司整體的發展戰略和規劃,基于公司的整體目標分解形成供應鏈的發展方向、策略和重點,以此指導供應鏈管理提升的依據和基準。
二是針對供應鏈提升的整體思路是先業務后信息化,從前面的描述中我們知道供應鏈的管理對象主要是信息流、物流、資金流,而在實際的中小企業運作過程中信息流的處理效果并不佳,很多問題的導致或造成都是由于信息流的傳遞失真或不暢所引起。企業在遇到此類問題時也多寄希望于通過一套信息化的系統(ERP、MES、PDM、CRM、SRM等)來解決。然而現實的狀況是在沒有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優化前就上一套信息化系統往往并不能解決企業所面臨的信息流傳遞問題,反而會出現制約企業業務運作發展的情況發生,這也是目前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實施方面成功率不高的其中一個原因?;诖?,我們建議企業提升供應鏈的主要策略是先根據公司戰略要求形成供應鏈的發展策略,然后進行業務流程的梳理與優化,既而通過梳理與優化所形成的功能需求進行信息化建設的規劃與實施,此種思路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對于供應鏈管理提升或建設不不無裨益。
三是構建制度化的供應鏈管理體系,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供應鏈管理效率低下、管理非制度化等問題,制約了企業乃至整個產業鏈的發展。供應鏈普遍表現出松散的特征,核心企業對供應鏈成員的管理缺乏制度化手段,且對供應商的評價缺乏綜合性的措施。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將供應鏈管理制度化,對企業組織做出相應改變,引進和培養供應鏈管理人才,才能形成真正的戰略聯盟關系。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