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中自働化的背景來源:
1896年,在日本奈良縣,酷愛發明的豐田佐吉發明了一臺日本有史以來第一臺不依靠人力的自動織機——“豐田式汽動織機”。在這項發明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緯線斷線自動停機裝置”,裝有這種裝置的織機當緯線發生斷頭兒時能馬上自動停車。
這個改變紡織工業歷史的裝置一直到一個世紀以后的今天,仍然被大型織機所延用。而正是這種“一旦發生次品,機器立即停止運轉,以確保百分之百的品質”的思考方式,形成了今天豐田的生產思想的根基
自働化的定義:
1、什么是自働化?
自働化:當品質或設備有異常發生時,設備或生產線具有自動停止或作業員主動使之停止的能力。在這里強調的自働化是帶人字旁的動。
這時,機器可以判定工作狀況的好壞,使一人多機成為可能,生產效率飛躍性提高。
帶人字邊的自動化是指異常時可停止的機器(生產線)
2、[自動化]和[自働化]之相異點:
[自働化]如有異常發生,因其設備的關系會停止運轉,故容易找出異常的原因,也容易防止再發。但是[自働化]不要特意投資設備,增加保修和監視機械的人員。
3、自働化的目的:
總體:保證設備安定運轉及良好品質的維持
1、確保100%的良品制造;
2、防止由于誤操作或材料不良造成機器設備損壞;
3、事前預防設備故障,即不需要對每臺設備進行看護;
4、不良品發生時,要明確設備上異常的問題并防止再發。
4、異常的管理:
4.1、何謂異常 What is the unusual?
一切和正常工作不同的狀況都叫做異常。
能否發現異常?
——“利用目視管理方法使一切異常情況暴露在表面 ”
需要多少時間才能發現異常?
——要利用“三現”主義隨時把握現狀
異常管理其實包含了管理的全部內容。
4.2、建立判斷異常的標準:
靠視覺來判斷有無異常的時候,其判斷依據和標準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對生產線上所有的東西都必須實施標準化。
要使用IE、QC、設備PM等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管理手法來設定標準,標準的設定要根據當時生產的情況而設定;要使所設定的標準能夠在生產線上可視化,使之達到有了異常人人都能看出來的程度。
①為標準化奠定基礎
②根據標準來著手 “改善 ”
③提高改進標準
4.3、對待異常的態度:
對待缺陷,三不政策(To The Defects, I Will Say No!No!!No!!!)
DON’T ACCEPT 不接受!
DON’T MAKE 不制造!!
DON’T DELIVER 不傳遞!!!
4.4 、處理作業異常五步曲:
停止(Stop)
呼叫(Call)
等待 (Wait)
處理(Containment)
改善(Improv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