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行為科學中有一個著名的“保齡球效應”:兩名保齡球教練分別訓練各自的隊員。他們的隊員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練甲對自己的隊員說:"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隊員聽了教練的贊揚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勁,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練乙則對他的隊員說:"怎么搞的!還有3只沒打倒。"隊員聽了教練的指責,心里很不服氣,暗想,你咋就看不見我已經打倒的那7只。結果,教練甲訓練的隊員成績不斷上升,教練乙訓練的隊員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原理解釋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積極鼓勵和消極鼓勵(主要指制裁)之間具有不對稱性。受過處罰的人不會簡單地減少做壞事的心思,充其量,不過是學會了如何逃避處罰而已。常常有這樣的議論:“干工作越多錯誤越多。”潛臺詞就是:為了避免錯誤,最好的辦法是“避免”工作。這就是批評、處罰等“消極鼓勵”的后果。而“積極鼓勵”則是一項開發寶藏的工作。受到積極鼓勵的行為會逐漸占去越來越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會導致一種自然的演變過程,員工身上的一個閃光點會放大成為耀眼的光輝,同時還會“擠掉”不良行為。
▌積分規則
保齡球投擲的對象是十個瓶子,一個球砸倒九個瓶子看起來和砸倒十個瓶子似乎差異不大。但是,如果你每次砸到九個瓶子,你的最終得分是九十分;而你如果每次都砸倒10個瓶子,你的最終得分將是240分。
社會的積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每次比別人稍微優秀一點點,能再多堅持一會,就可能贏得更多機會。這種機會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級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之間巨大的落差。
▌操作實務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會努力去滿足下屬的這種心理需求,對下屬親切,鼓勵部下發揮創造精神,幫助部下解決困難。相反,專愛挑下屬的毛病,靠發威震懾下屬的管理者,也許真的能夠擊敗他的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