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的實踐由日本人開始到現在已有半個世紀的時間,但把它提高到理論上來研究則僅僅是最近幾年的事。麻雀理工學院的教授們把這種生產方式稱為“精益生產”,但在論述精益生產的經典著作《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卻未見給出精益生產的確切定義;此處我們引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光京教授給精益生產下的定義:
“精益生產是通過系統結構、人員組織、運行方式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變革,使生產系統能很快適應用戶需求不斷變化,并能使生產過程中一切無用、多余的東西被精簡,最終達到包括市場供銷在內的生產的各方面最好的結果”。
比較項目 |
精益生產方式 |
大批大量生產方式 |
生產目標 |
追求盡善盡美 |
盡可能好 |
管理方式 |
權力下放 |
寶塔式 |
工作方式 |
集成,多能,綜合工作組 |
分工,專門化 |
產品特征 |
面向用戶、生產周期短 |
數量很大的標準化產品 |
供貨方式 |
JIT方式,零庫存 |
大庫存緩沖 |
產品質量 |
由工人保證,質量高,零缺陷 |
檢驗部門事后把關 |
返修率 |
幾乎為零 |
很大 |
自動化 |
柔性自動化,但盡量精簡 |
剛性自動化 |
生產組織 |
精簡一切多余環節 |
組織機構龐大 |
設計方式 |
并行方式 |
串行模式 |
工作關系 |
集體主義精神 |
相互封閉 |
用戶關系 |
以用戶為上帝,產品面向用戶 |
以用戶為上帝,但產品少變 |
供應商 |
同舟共濟、生死與共 |
互不信任,無長期打算 |
雇員關系 |
終身雇傭,以企業為家 |
可隨時解雇,工作無保障 |
在《改變世界的機器》一書中,精益生產的歸納者們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精益生產企業的特征。這五個方面是:工廠組織、產品設計、供貨環節、顧客和企業管理。歸納起來,精益生產的主要特征為:對外以用戶為“上帝”,對內以“人”為中心,在組織機構上以“精簡”為手段,在工作方法上采用“Team Work”和“并行設計”,在供貨方式上采用“JIT”方式,在最終目標方面為“零缺陷”。
1)以用戶為“上帝”
產品面向用戶,與用戶保持密切聯系,將用戶納入產品開發過程,以多變的產品,盡可能短的交貨期來滿足用戶的需求,真正體現用戶是“上帝”的精神。不僅要向用戶提供周到的服務,而且要洞悉用戶的思想和要求,才能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產品的適銷性、適宜的價格、優良的質量、快的交貨速度、優質的服務是面向用戶的基本內容。
2)以“人”為中心
人是企業一切活動的主體,應以人為中心,大力推行獨立自主的小組化工作方式。充分發揮一線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積極為改進產品的質量獻計獻策,使一線工人真正成為“零缺陷”生產的主力軍。為此,企業對職工進行愛廠如家的教育,并從制度上保證職工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掛鉤。應下放部分權力,使人人有權、有責任、有義務隨時解決碰到的問題。還要滿足人們學習新知識和實現自我價值的愿望,形成獨特的,具有競爭意識的企業文化。
3)以“精簡”為手段
在組織機構方面實行精簡化,去掉一切多余的環節和人員。實現縱向減少層次,橫向打破部門壁壘,將層次細分工,管理模式轉化為分布式平行網絡的管理結構。在生產過程中,采用先進的柔性加工設備,減少非直接生產工人的數量,使每個工人都真正對產品實現增值。另外,采用JIT和Kanban方式管理物流,大幅度減少甚至實現零庫存,也減少了庫存管理人員、設備和場所。此外,精益不僅僅是指減少生產過程的復雜性,還包括在減少產品復雜性的同時,提供多樣化的產品。
4)TeamWork和并行設計
精益生產強調Team Work工作方式進行產品的并行設計。Team Work(綜合工作組)是指由企業備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的多功能設計組,對產品的開發和生產具有很強的指導和集成能力。綜合工作組全面負責一個產品型號的開發和生產,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編制預算、材料購置、生產準備及投產等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原有的設計和計劃。綜合工作組是企業集成各方面人才的一種組織形式。
5)JIT供貨方式
JIT工作方式可以保證最小的庫存和最少在制品數。為了實現這種供貨方式,應與供貨商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利益共沾。
6)“零缺陷”工作目標
精益生產所追求的目標不是“盡可能好一些”,而是“零缺陷”。即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質量、無廢品、零庫存與產品的多樣性。當然,這樣的境界只是一種理想境界,但應無止境地去追求這一目標,才會使企業永遠保持進步,永遠走在他人的前頭。
如果把精益生產體系看作一幢大廈,它的基礎就是在計算機網絡支持下的、以小組方式工作的并行工作方式。在此基礎上的三根支柱就是:
1)、全面質量管理,它是保證產品質量,達到零缺陷目標的主要措施;
2)、準時生產和零庫存,它是縮短生產周期和降低生產成本的主要方法;
3)、成組技術,這是實現多品種、按顧客定單組織生產、擴大批量、降低成本的技術基礎。這幢大廈的屋頂就是精益生產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