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辦公桌周圍是不是呈現這樣的狀態?
-
找要用到的資料耗時超過10秒
-
有的工具超過一周沒用
-
沒法立刻回答抽屜最深處藏的是什么?
-
辦公桌上放著超過一個月都沒碰過的文件
只要被以上的4個問題“戳中”一次,就證明你的工作中存在浪費,可以開始整理了。
先從清理辦公桌開始,達到的標準。取出文件要在10秒以內才能叫合格。
基本規則:
-
不把今天不用的物品往桌子上放。
-
長期不碰的文件扔了基本上也不會有問題。
-
別保留,以后有可能會用得到的文件。
整理=分清哪些物品有用、哪些物品沒用,扔掉沒用的。
擺放整齊其量只能算是整列,不是整理。
物品的處理規律:
-
過期就扔。
-
以后可能會用到,是萬惡之源。需要做到,不用的物品立刻處理。
對于物品必須要有判斷是否處理的標準。 當有標準的時候,處理物品才會快速,沒有標準就會猶豫不決,處理失敗。
首要處理是“地鼠”經常出沒的地方,也就是從解決經常出現毛病的地方、問題最多的地方開始著手。
給“以后會用到”加個期限
這句話是你不會整理的罪魁禍首,以一周或一個月為期限,保持物品總量不增。
不用的物品即刻處理:
必要的物品只留必要的量。
判斷規則
準備一個專門收取各項文件的文件盤:
-
沒用的-立刻處理
-
需要保存的-分類保存在大文件夾中。
-
無法立刻著手做的-分類放入單頁的文件夾中。超過期限就丟掉。
比如:
-
收到名片立刻處理-用APP掃描存檔,找時間丟掉。
-
沒用的郵件立刻刪除
-
明確書籍的處理期限。
整頓=將必要的物品在必須的時間拿出必要的量
物品擺放規則
物品擺放的位置要做到不用讓手臂伸直
-
常用物品應放到伸手可得的地方
-
取用物品的時候有沒有給身體增加負擔
-
配置物品時考慮到使用頻率、慣用手等因素,將會減少沒有意義的動作。
具體標準
1、使用頻率 決定物品的位置
2、以每天使用還是隔周使用為標準、改變物品放置的位置
-
常用的物品放在辦公桌的抽屜或者身邊的柜子里
-
一周、一個月用一個的放在稍遠的柜子里
-
一年用一次的就放到資料室或倉庫之類的房間里。
3、文件以年度、月度為順序排列,新的文件放到前面
4、將使用頻率很低的物品拿去共享
5、物品固定位置,要讓別人能在30秒內找出來
6、每個物品有固定的位置和地址,用后回歸原處。
每天留出定期的清掃時間,下班前5分鐘或工作結束后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