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279期【HR】考核指標提煉與設定(五)考核指標檢討與優化 發布時間:2015-01-26        瀏覽:
 
 
 
 
考核考什么,指標是關鍵。通過前幾天的學習,相信大家對考核指標的設計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檢視一下自身企業現行的考核指標體系,是否需要改善或優化?一起來探討解決吧,請問: 
1、目前你們公司的考核指標存在哪些問題? 
2、你會怎么來改善或優化?
 
 

 

參考解析:

今天只是針對考核指標進行檢討和優化,回顧公司目前提煉出的考核指標,不禁讓我想起了當初指標提煉、目標設置、指標定義、權重設計的痛并快樂的過程,時至今日,雖完善了不少指標,仍有不少地方需要優化。

 

1、總經理指標過多。

(1)現狀。目前,公司級考核指標比較多,達到了18個,這也是總經理的考核指標,包括銷售收入、銷售量、毛利、純利、市場占有率、重要產品占有率、市場推廣、安全事故、生產效率提升、財務安全性、新產品研發個數、新產品市場化情況、成本控制情況等,可以說是他一人扛著公司所有主要指標,雖然他本人也不想“頭上掛那么多”,但這些指標是董事長親自過問并最終拍板的,所以總經理也只能勉強接招。

(2)原因。我認為,導致總經理一個人頭上指標過多的原因是董事長不放心、一些權力下放不足、公司權力集中的體現。這種現象暫時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尤其是家族性企業,空降兵或家族以外的人員要成為企業的核心人物實屬不易,又何談“放心”二字。

(3)優化:雖然各副總經理都全數分解了總經理的所有指標,應當說,總經理就可以承擔財務指標就可以了,這是理想的局面,在目前狀況下,我認為可以將“新產品市場化、員工手冊遵守情況”等少數幾個非KPI指標放權給副總或部門負責人,并說服董事長,因為總經理頭上那么多指標,抓了重點也容易忽視非KPI指標,還不如下放到相關領導頭上,這樣更好找責任和對策,先試點進行,不要下放過多指標。

 

2、指標定義欠準確。

(1)現狀。在考核指標的定義上,我們最初設計時是進行了充分討論、反復印證的,但經過績效考核實施后,仍然會有一部分指標定義不是太準確,會引起另外的理解,不過,這樣的指標是少數。比如:客戶滿意度,我們定稿的定義是“以企業管理部制定的市場部發放給各客戶的滿意度調查表為依據,用滿意數除以不滿意度,再乘以100%”;但由于定義不精確,市場部人員發放調查表時時常發給自己熟知的大客戶,而很少發給中小客戶或直接用戶,這就會導致滿意度調查的不全面性、無代表性。

(2)原因。正如上面分析的一樣,定義不準確導致,另外,我認為,也有發放調查表時的隨意或不重視的影響,在市場部看來,肯定是發現其中的不合理性的,但為什么不及早建議呀,這里也包含著工作積極性、主動性不夠的因素。

(3) 改善。經過調查了解和與市場部相關人員交流后,決定將滿意度調查表的發放對象規定為:50家(其中大客戶30家、中型客戶8家、小型客戶6家、終端用戶6家),全國各市場大區要均布,不能均布時由市場部領導指派調查,同一客戶在全年四次調查中不能出現2次。經過這樣的改善后,滿意度呈現了不同程度的變化,這說明客戶對公司產品及服務的滿意度是在變化的,并不像原來那樣穩定或滿意度較高。

 

3、干涉其他部門指標。

(1)現狀。經過一段時間考核實施后,部門之間的考核指標就成了公開的秘密,在不少人看來:指標、目標的設置對本部門偏嚴、偏高,而主觀認為其他部門的指標目標都沒那么嚴。于是就容易找到HR部門或總經理來指出這一問題,甚至要求更改其他部門的指標、目標,這是比較為難的一件事。

(2)原因。這是本位主義左右了懷疑者,其實是他自己對別的部門考核指出的制定、設置過程不了解,對其他部門的具體工作和細節不了解,更對公司領導對各項工作的側重點和要求不了解。也是對公司績效管理采取直線制(主要為上級考核下級)的主要方法相違背的。

(3)優化。針對以上懷疑現象,如果不及時給予制止和解釋,很容易形成無序狀態,甚至無端夸大此類懷疑內容,極可能出現“三人成虎”的結局。對此,我們首先解釋清楚公司績效考核的制度,懷疑其他部門的考核是違規的,是公司反對和不允許的,另外,對其具體懷疑內容給予恰當的解釋和陳清,請其了解事實真相,同時勸誡其今后杜絕此類懷疑再發生,一心做好本部門所有工作。

 

4、 指標個數有些趨同。

(1)現狀。在設置各部門負責人指標時,由于大家都要攀比、趨同心理,在大家的共同要求下,公司領導也口頭同意,都設置7個考核指標,其中4個KPI、3個非KPI。然而,不同部門如果一定要這樣統一,會出現有的部門KPI應當定5個合理(比如說生產部、銷售部),有的只定3個KPI指標就可以(比如人事部、行政部),甚至財務部定2個KPI就可以了(報表及時性、資金準備充足性)。

(2)原因。就是人們普遍存在的趨同心理,以為指標設置為一樣,結果就會一樣。這樣的設置,并沒有考核到各部門的全面工作,而且重點不突出,這是有切實際、也不科學的指標設置。

(3)建議:雖然知道不合理,但要改起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牽一發會動全身啊,所以目前只是建議:希望能夠站在各部門職責的角度,充分尊重工作實際來設置考核指標,而不必各部門指標個數非得一致。

 

5、計分方法有待完善。

(1)現狀。考核得分都是轉換成百分比后與權重相乘,不達標的按一定比例扣分,超額完成的也按一定比例加分。這里就存在一個不合理的地方,比如:每超額完成100件加1分,殊不知,超額完成的件數越多,后面的難度是越大的啊,不能按等差數額來加分;另外,每少完成100件扣1分,也存在少完成件數越多,難度越小,應該講,少完成200件不能只扣2分,應當扣更多分才合理。

(2)原因。這在設置計分方案時,受計算方法容易處理的影響而如此設計的,另外,缺乏第一手原始數據或沒有仔細對已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制定較為合理的計分方法。

(3)優化。重新針對已有原始數據,進行模擬計分,并聽取被考核者上級的意見,設置累進累退計分等級法,比如:超過目標100件加1分,超過目標101-200件加2.5分,超過目標201-350件加4分……,以此來鼓勵被考核者積極工作、努力拼搏,爭取超過目標更多。

 

6、數據收集部門需優化。

(1)現狀。目前存在著被考核部門自己收集數據的情況,導致其他部門對數據懷疑的情況,這導致HR部門不得不花較多精力去調查、核實這些數據的真實性,以回復這些“懷疑”的心聲。

(2)原因。按照最理想的狀態,考核數據收集最好由被考核部門的客戶(即下道工序的部門)來提供,如果來細分各部門每項工作,那將是一項宏大的工程,如果都讓其“客戶”來收集也有不現實的地方,所以不得不采取“就近原則”(誰知道或了解這個數據就讓誰來收集)。比如:HR部門的員工離職率的統計就很難讓其他部門來收集。

(3)改善。并不是說以上狀況就沒有優化的余地,我認為,可以在績效考核管理辦法中補充以下內容:若上級領導、HR部門或其他員工對某些考核數據有懷疑時,可申請HR部門復核,但需經公司績效管理委員會審批后實施。這樣就可以減少不少“懷疑的聲音”,也不用回避“自己收集本部門考核數據”的現象。

以上是目前存在的績效指標需要改善和優化的一部分內容,但絕對不是全部,而且會隨著績效考核的不斷推行而出現許多需要優化的地方,這是十分正常的,是事物發生、發展必然要產生的,只要客觀分析,認真對待,是會把公司的績效考核指標不斷走向更加合理化的。

績效考核指標的提煉、個數設置、定義、目標、計分、數據收集等,需要根據公司規劃、部門職責、員工JD的變化而調整,我認為,考核指標都有其時限性,并不是永遠都不用修改的。所以,定期對考核指標進行檢討和優化是十分必要的。

 

考核指標提煉與設定總結

考核指標的提取和設計是績效考核的重點與難點,指標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否能真正考核崗位的核心價值和貢獻,是否真正起到正面積極的牽引作用等是衡量指標好壞的重要因素,那么,該如何來篩選和提煉崗位的KPI指標?指標提取后又該如何準確定義,確定權重?職能部門的KPI該如何設計,企業自身現有指標該如何改善與優化?等等,要做好指標設計,我們都必須要很清楚弄明白這些問題。本期的學習,我們就圍繞這個話題進行了相關知識點的討論,其中不乏一些牛人的觀點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現大致總結如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和啟發。

 

總結本期知識要點如下:

【指標設計之一】:如何提煉KPI指標

談到KPI指標該如何提煉和設計,大家都分享了各自企業的實際做法。歸納起來,提煉指標的思路大致相同:即從三個方面提煉KPI,一是從企業戰略目標分解而來,二是從崗位說明書與細致的工作分析中來,三是從業務流程梳重中來;操作步驟往往是先確定公司KPI指標,再到部門KPI,最后到崗位KPI;確定指標的流程往往是列舉、到篩選、再到討論取舍、最后提煉明確。

 

【指標設計之二】:如何準確定義指標

據調查統計(樣本數:47985名),有對指標進行詳細定義和說明的企業有20966名,占43.69%,沒有的現有27019名,占56.31%??梢?,有超過半數的企業在指標定義方面做得并不好,這也是造成這些企業考核做不好的原因之一。那么,該如何對指標進行準確的定義呢?不少都分享了較好的方法和建議,如風十三的“剝洋蔥式”指標定義方式,對指標名稱層層分解解釋說明,定量指標明確具體所指的量和公公,定性指標解釋清楚定義和分級評價說明,確保指標定義唯一、指向明確、標準統一和無歧義。

 

【指標設計之三】:如何設定指標權重

崗位有眾多考核指標,該如何確定它們各自的權重呢,大家分享了各自企業的實際做法,大都是由上級主管人為憑經驗拍腦袋決定,這種一言堂的主觀做法顯然不夠妥當,可適當借鑒一些數理統計分析方法來彌補人為主觀的缺陷,如倍數環比法、優序對比法、層次分析法等,并最好邀請崗位人員、HR、業務流程相關同事、部門負責人和公司領導等“專家”,采用德爾菲法或多方討論確定權重,這樣定出的指標權重會更客觀貼切,且容易讓被考核者認同和接受,有利于考核的實施。

 

【指標設計之四】:職能部門KPI設計

據調查統計(樣本數:53284名),有對職能部門進行考核的企業有31131名,占58.42%,沒有考核的有22153名,占41.58%,可見,還是有許多企業(超40%)的職能部門并沒有施行績效考核。職能部門KPI指標該如何來設計和制定,大家分享了許多各自企業實際做法,歸納起來,這些部門KPI設計的原則是:1、少考核態度能力類指標,多考核結果類指標;2、指標能量化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給予二次或多次轉化量化;3、實在不行,就給予細化和流程化??傊?,其指標不能太空太泛,也要具體明確,操作時可從BSC平衡記分卡的四個角度從數量、質量、時間、成本等四個因素來著手提煉設計。

 

【實操應用】:考核指標檢討與優化

通過前幾天的討論學習,大家普遍對考核指標的提取、定義、權重確定、職能部門KPI設計等方面有了較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仡^審視自身企業現行的考核指標體系,許多都認真詳細地剖析了存在的問題點,如考核指標提煉方式過于簡單、指標太多太泛、指標定義模糊不清、權重設置不夠合理、職能部門KPI定性打分類指標太多等,對照所學與他人成功經驗,也都提出了切實的解決思路和辦法,真正做到了現學現用。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