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全體班組成員,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之下,最大限度的挖掘降低成本的潛力,并予以實施改善,從而達到以最少的成本投入(生產耗費)實現最大的效益化(效率)以降低成本.
-
改進質量
-
提高生產性(效率)以降低成本
-
降低庫存
-
縮短生產線(合理布局與再編成)
-
減少故障停機時間
-
減少使用面積、縮小空間
-
縮短制造周期
-
成本主義:售價=成本+利潤(傳統的經營觀)
-
利潤第一:利潤=售價-成本(精益的成本觀)
“不只是豐田,任何一個制造廠家都只有降低成本才能獲得利潤。單純只在成本基礎上加上利潤而得出產品的價格的『成本主義』對于當今的汽車行業已不再適用”。—— 大野耐一——
造成成本上升的最大原因——就是浪費!
浪費的概念:在制造活動中,不能給產品帶來附加價值的所有行為。
精益咨詢認為即使認為是必要的行動,只要不能給制品創造附加價值,即視為浪費。
浪費 = 行動 +非效率的“工作”
現場的潛在浪費因素在哪里、有多少、如何發生?是否不可避免?對這些必須有充分認識
‘工作’是給產品創造出附加價值的行為
‘移動’是不能給產品創造附加價值的行為
浪費是因[不一致] [不均衡] [不合理]等因素不斷地發生
-
不 一 致
標準和實際之差
-不規則作業
-任意作業
-規則不遵守
-
不 均 衡
制品生產不均衡
-日生產量不均衡
-在工/在庫過多
-人力配置不均衡
-
不 合 理
不合理的方法
-作業不方便
-作業困難
-材料供給過多
-資材位置不合理
-
生產過剩的浪費
○ 全工程的PUSH型生產
○ 無視TACT TIME
○ 100%注意設備的運轉率
○超額完成生產計劃
-
等待的浪費
○ 直線傳送帶生產
○ 自動設備的One Man One M/C
○ 工程編成的不均衡
○ 無視TACT TIME
-
搬運的浪費
○ 只考慮搬運合理化的一日一次搬運
○ 摞好又拿下來
○ 放在箱子里直接供給生產線
○ 取出又放進
-
加工本身的浪費
○ 設計圖中VA,VE沒有改善
○ 過剩品質的放任
○ 臨時加工對策仍存在
○ 毛刺的去除過多
-
在庫的浪費
○ 立體式自動倉庫的存在
○ 即使庫存多,仍會發生缺物
○ 零部件圍住生產線
○ 推車, 車床時常不足
-
動作的浪費
○ 左右手的交替
○ 用左手拿,遞給右手
○ 扭轉肩或腰
○ 零部件纏繞,卡住
-
造成不良品的浪費
○ 修理擔當者繁忙
○ 由于人員不足,進行抽樣檢查
○ 考慮不良率而追加投入
○ 即使有不良,也不會停止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