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動式管理”是世界上流行的一種創新管理方式,主要是指企業主管身先士卒,深入下去,體察民意,了解真情,與下屬打成一片,共創業績。“走動式”管理的主要優點及特征是:主管動下屬也跟著動。
韋爾奇曾說:一名優秀領導者必須同上下左右自由地接觸,不厭其煩地聽取意見,進行真正的交流。
事實證明克羅克是正確的,那些職能部門經理們承擔著這樣的壓力,紛紛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及時了解情況,并現場解決問題,兩個月后公司終于“活”過來了。隨后,大家也都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
最后,為了回報這些下屬們,克羅克經常會進行“走動管理”,及時了解員工內心需求,并盡量給予滿足,一旦員工有了好的表現或者工作勤奮,就會得到加薪或者其他別的獎尉,員工的積極性因此大為高漲起來。
可見,這種溝通方式不僅新奇,而且效果極佳。雖然一時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但事實會證明一切。每一位中層領導應以此為誡,提升自己與下屬的溝通能力。
中層領導在與人溝通說理時,一定要學會循循善誘,步步引導,耐心商討,這樣才能使溝通順暢,也才能使員工愿意接受。這正如某位中層領導所說:“與人說理,須使人心中點頭。”
從上例可以看出,王彬使開始理直氣壯的小劉心服口服地上交了所拾的名表,這一過程不能不顯出其高超的溝通才能。他首先避開小劉無關重要的“歪理”,將“不勞而獲”這一觀點貫穿始終,逐漸誘導小劉從大到小、從面到點,進而步步推進、層層剝離,最后切入到實質性問題,使小劉得到了教育,打消了錯誤念頭。
無效的溝通猶如空中樓閣,總有坍塌的那天。每一位中層領導在與下屬溝通時,都要使下屬員工真正理解自己的意圖,并讓溝通顯示出實際的效果來。這里有幾個事項需要注意。
為了使溝通的有效性更大化,中層領導可以讓下屬對自己的意圖做出反饋。例如,你可以觀察他們的眼睛和其他體態舉動,了解他們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當然,還可適當使用詢問,以使員工作出反饋,如,當你布置了一項任務后,可以問:“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覺得有能力完成嗎?”同時要求員工把任務復述一遍。如果復述的內容與自己的意圖相一致,說明溝通是有效的;如果員工對自己意圖的領會出現了差錯,就要進行及時的糾正。
情緒能使人無法進行客觀、理性的思維活動,而代之以情緒化的判斷。溝通時,接收方的情緒會影響他們對信息的理解。因此,中層領導在與下屬員工進行溝通時,應盡量克制和保持理性,一旦情緒出現失控,則應當暫停進一步溝通,直至恢復平靜。
出于性格原因,有些員工在與領導溝通時,難免會出現緊張情況。中層領導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要幫助員工消除這種緊張感。例如,盡量以輕松的語氣與員工交流,表現出隨和、平易近人的姿態等。
我國著名的文學史專家唐韜年輕時,有一次去拜訪魯迅先生。由于是第一次拜訪魯迅先生,心中難免有些緊張。然而,魯迅先生的一句“我以前也姓過唐”的話,消除了唐韜內心中的忐忑,使接下來的談話也不再尷尬。
精益管理咨詢認為作為一名中層要意識到,在與下屬交流時,只有下屬無拘束感,才會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盤托出,從而有利于上司對下屬的了解,也有利于相互間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