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HLEAN學堂 > 生產計劃優化 >
如何制定均衡、線性的生產計劃 發布時間:2016-04-08        瀏覽:
 

       縮短50%的交貨周期,對于很多企業來說,似乎是天方夜譚的神話,實際上對于那些管理理念落后的企業來說,這是很容易做得到的事情。其利器就是制定均衡、線性的生產計劃。

       均衡、線性的生產計劃,最高的境界就是日計劃。日計劃,就是要求車間的員工始終想著今天有多少生產任務,這不管是怎樣的產品混合。要達到這樣的目的,不是一步就能做到的,實踐經驗表明最好分三步走?,F在大多數公司是按月安排計劃進度的,應當指出:周進度要比月進度好,而日進度又比周進度好。當然要實現日進度制,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工作才能做到。

       下面我們簡單地談談如何通過三個階段實現日進度。

       我們先來看看大多數企業是如何安排生產計劃的。下表是一張假想的一條多品種混合流水線的總進度表,這是一張按投產進行計劃的進度表,顯然是推動式的管理理念。

      我們假定,安排從第一周開始制造的A產品就已經全部用完,而總裝廠在第五周卻急需一件A。按照上表規定的進度,最早要到第六周才再次制造A,正在進行的總裝任務就必須停下來,這對確保業務的正常進行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這個訂單確實很急,至少在表面上看起來很急,插單現象就會發生了。一次插單往往就能將生產系統徹底摧毀。

       尤其是,我們看看最下面一欄的數字,每周的投產是非常不均衡的。各周的投產數從最低的0到最高的30不等,差別很大,這會給采購、倉儲操作、品質控制以及生產過程造成很大的混亂。

       必須改變這樣的生產計劃,建立均衡、現行的生產計劃。如何進行呢?不宜太急,可以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將各周的工作總量平均化,確定出一個周進度。這樣的優勢是能夠保證生產進度按照需要的時間發生,因為整個生產線變的均衡了。

 然而即使工廠按類似上表這樣的進度表生產,前面提到的總裝廠仍然得等到第6周以后才能得到A,因此盡管工廠的生產過程已變得均衡了,但并沒有真正創造價值。在生產過程內部采取的改進措施只是創造均衡、穩定的第一步。

       這樣的生產計劃,只是需要發出更多的生產任務單,就能建立起每周十件產品的節點。當然需要做一些額外的計劃工作,但這是能夠完成的。即使不同品種的產品對生產能力的要求各不相同,我們總可建立一個適當的公式進行等量換算,使每周投產的各種產品在總體上消耗等量的生產能力。

       這非常重要。我們只有整合設計、采購與制造的綜合能力,才能夠做得到。
 

第二階段

       改變每周投產的產品混合組的結構,使得每個品種每周都生產一些。按下表所示,改變進度表后,各種產品每周都安排生產一些,因此,急需零部件A的總裝廠就有較大的希望及時得到它。

這種安排還使工廠提高了生產上的靈活性。如果某周內臨時需要少生產一件B而多生產一件A。由于工作轉換是早已安排好的,因此對生產的影響就減少到了最低程度。均衡地組織生產和有規律地進行轉換有利于穩定生產過程,改進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在許多情況下,已不需要生產任務單了。
 

第三階段

       確定出適用于各種品種結構的產品混合組的日生產進度。這時工廠就能為“客戶”創造更好的價值(這個客戶也可能是內部客戶),生產就能按均衡和規則的節拍進行。在強調日進度的情況下,為了做到每種產品每周都能生產一些,關鍵之一是要減少變換人員、設備和工具等所花費的準備時間。

       最后順便提一句,均衡、線性的計劃方法和理念,不是生產部門或生產企業所獨有的專利,這樣的理念運用于銷售管理、研發管理同樣具有很大的威力。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