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開展質量管理的必要性,企業都能說出不少“大道理”,但經常也聽到不少企業質量管理部門的負責人在抱怨,領導在具體決策時,時常是“產量第一”、“交貨期第一”、“成本第一”和“價格第一”,真可謂“說起來質量第一,做起來質量往后靠”,似乎質量這個概念已變異成企業經營中的一個“道義型概念”。究其原因,是因為企業領導層對質量和成本之間的關系沒有理順所致。
由此看來,眾所周知制造業發展之必要注重提高產品質量,但實際上很少有企業能真正的做到質量第一。即使目前制造業的發展大趨勢以及當下大力提倡的制造業改造政策,都是側重于產品質量的提升,不少企業仍然無動于衷,他們幾乎都認定了,提高生產產品質量的同時必定會伴隨著高額的生產成本。
因此,在“質量”和“成本”之間做出選擇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低成本,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不惜找來一些劣質原材料替換原來的原材料。
如今的物質市場,只有質量好的產品才會一直受到廣大客戶的追捧,并且消費者也接受質高則價高這個事實,那制造業還在一味地通過降低原材料的質量來控制生產成本,這無非只是為了獲利更多,并沒有在乎真正的用戶體驗以及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做打算。
因此,我們也能明白為什么說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質量是一個制造業提升同行競爭力的關鍵?制造業想要做大做強,那就必須在“質量”和“成本”兩方面做出正確的選擇。
我們可以試著改變我們的直線思維,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即便是成正比的關系,我們也能通過其他的條件使得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也能控制生產成本。
比如:原材料的損耗會使得生產成本增高,過多的損耗只是為了獲得更高質量的產品,那么我們就從這點出發,降低我們原材料的損耗,這樣就能達到我們想要的既提高產品質量又能控制生產成本的目的。諸如此類還有很多共同影響著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的因素,我們重點研究這些因素,就能做到不再糾結選“質量”還是選“成本”了。
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又能控制好生產成本,很多企業開始注重產品質量管理,說到這里,“如何有效地進行質量管理?”是一個古老的話題,質量管理是能解決企業產品生產全過程質量相關兩難的問題。“質量”和“成本”之間的兩難問題,通過質量管理也能輕松解決。
質量管理的目的應該是滿足顧客質量要求的基礎上,不斷降低成本。企業在產品策劃和設計階段,通過調查顧客的質量要求,在產品設計中將產品的成本構成向顧客關注的重點傾斜;在生產準備階段,選擇合理的工藝保證大量、制造質量穩定、易加工。
以“成本主義”而著名的豐田汽車公司,原公司社長豐田章一郎就有一句名言,“搞質量管理不能降低成本,那還干什么?”所以,企業認為提高質量就定會提高成本的觀點,會喪失很多再不增加成本提高質量,或降低成本不降低質量,乃至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機會。
質量水平的上升與質量成本的下降能兼顧嗎?該如何解決呢?
質量成本的基本組成,主要有三部分:
- 預防成本
- 顧名思義是預防問題發生而花費的成本,預防工作做得越多,質量水平越高,故障成本也會隨之下降。例如質量工程、質量管理體系、培訓等;
- 評估成本
- 與預防成本有著類似的曲線,鑒定工作做得越多,失效成本也會相應更低。例如檢驗、測試等;
- 失效成本,或者故障成本
- 質量水平越低,故障成本越高。例如維修、返工、報廢等。
質量成本與質量水平之間的關系
1、質量成本變化趨勢 – 第一階段
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初期質量水平往往最低,這時故障成本最高,預防及鑒定成本相對較低,此后隨著預防成本及鑒定成本的增加,質量水平不斷上升,故障成本不斷下降。
在這個階段,產品從開始生產直至逐步成熟,預防鑒定成本不斷增加,故障成本迅速下降,質量總成本不斷降低直至曲線的最低點,質量水平達到較高水平。
此時,質量成本下降,質量水平上升,完美地兼顧了雙重指標,但是,對質量水平的不斷追求是沒有止境的。
2、質量成本變化趨勢 – 第二階段
在這個階段的起點,質量總成本達到了最低值,質量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以產品的良品率為例的話,質量水平可能已經從80%提升到了95%,這時矛盾開始出現:
- 95%的良品率是質量成本的最低點,從質量成本經濟性的角度考慮,此時應該維持現狀,這樣質量成本可以控制在最低水平。
- 從質量水平的角度來看,95%的良品率仍然不能滿足客戶或市場競爭的要求,質量水平必須繼續提升。
悖論也已經開始顯現:要么繼續投入預防鑒定成本提升質量水平,要么放棄質量水平繼續提升的指標來保證質量總成本的低水平。
怎么辦?
繼續投入質量成本,提升質量水平!質量總成本最后會到達一個臨界點,之后迅速下降,發生這奇妙的一切都是因為它:隱性質量成本。
3、質量成本變化趨勢 – 第三階段
前面討論中提到的質量成本都是顯性質量成本,能直接從財務報表中看到的數字,但是大家往往都忽略了看不見的那部分隱性質量成本。
隱性質量成本是指由于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低劣而導致的機會成本,因為產品質量的低水平,企業可能得不到較大的市場份額,可能得不到客戶的后續訂單,可能無法開拓新的客戶,這些因為低質量水平帶來的損失往往非常巨大,但卻不可見。
關注隱性質量成本帶來的另一個巨大收益是,它將促使企業不斷提高質量水平來降低隱性質量成本,進而帶來總質量成本(顯性+隱性)的降低,最后隱性成本甚至變為負值,到那個時候,卓越的質量水平非但不會產生隱性質量成本,反而會因為卓越的質量帶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至此質量不再是成本,而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接下來,分享完整版《質量成本》培訓教材,歡迎收藏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