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到公司來無非為了兩樣東西:一是能賺錢,二是能成長!員工離職的原因只有兩個:要么是錢不到位,要么是干得不開心。員工的執行力不行只有兩個原因:要么領導無能,要么是制度無能!
領導或制度的原因,為什么會讓員工的執行力變差呢?
執行力差的原因
01
員工不知道干什么
有些公司沒有明確的能夠落實的戰略規劃,員工得不到明確的指令;有些公司的政策經常變,策略反復改,再加上信息溝通不暢,使員工很茫然,不知道要怎么做,只好靠慣性和理解去做事。
02
不知道怎么干
外企的員工入職后一般都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國內企業則不然,要么沒有培訓直接上崗,要么培訓沒有針對性和實操性,要么只是對員工做勵志培訓和拓展訓練,員工熱血沸騰但工作怎么干還是不知道;有的只給員工做一些行業趨勢、宏觀戰略的培訓,也沒有交給他們方法。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中高層領導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干,就沒法對下面的人說清楚,總監說不清、經理說不清,最后是真正執行的員工不會干,有苦說不出。
03
干起來不順暢
如果士兵在前線打仗,后勤給養供應不上,請求支援但是指揮部沒有反應,負傷了得不到快速的救護,那士兵的斗志顯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公司亦然,慢慢的員工熱情被消耗,慢慢的就變得不主動做事了。
解決執行難題的五大方法
清楚了執行力差的原因,解決的辦法也就變得明朗了,那就是要做到“目標明確、方法可行、流程合理、激勵到位、考核有效”。
01
目標明確
目標定得準確、能落實,是做預算、定激勵考核的基礎。項目目標制定可根據SMART(Specific、Measurable、Attainable、Relevant、Time-bound)原則,使各成員都明白項目總目標與各自工作目標。項目目標明確了,執行力才有了前進的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是動態變化的,所以項目階段的目標也是動態變化的,項目經理要實時監控。
02
方法可行
執行方法的可行性高,才能降低實施風險,進而提升項目按時交付的可能性。執行層的任務既然是執行,管理者就應該對其提供具體的操作方法。
制定一個可行的方案需要決策、支持、反饋三個環節有效配合,決策應該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而定,支持可以是項目經理對開發的技術幫助,也可以是企業內部培訓或外部學習,反饋有助于方法的進一步修正、完善。
03
流程合理
流程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適與不合適、合理與不合理之說。在大多數企業里,流程往往看起來符合常理,但在執行中屢屢出現問題。
制定流程應當注意以下幾點:必須性,可有可無的流程一定要砍掉;簡潔性,要讓人一看就懂,不必再花時間去學習;高效性,流程不僅要解決“如何做工作”,更要解決“如何更有效地做工作”的問題;嚴謹性,流程要嚴謹,要環環相扣;相容性,所有的流程都是為了完成項目而制定的,因此要相互兼容;流程應根據變化持續優化。
04
激勵到位
激勵到位包含三層意思:力度到位、描述到位和兌現到位。力度到位是指激勵的力度在同行中有競爭力,在員工中有吸引力,使公司有承受力;描述到位是指激勵要能描述具體,不能假大空、畫大餅;兌現到位自然是指說到做到,激勵不打誑語,否則也會影響公司的形象。
激勵到位可以讓團隊成員感覺到自己的工作獲得認可,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時也是對其他員工的一種督促。
05
考核有效
考核有效要讓考核發揮主導作用,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降低假數據,考核之后要獎懲分明。但要注意的是,考核是一種幫扶而不是壓迫,要避免“一考就跑,一較真就走人”的局面。
執行力差是管理的問題,要提高執行力,必須轉變管理思想,完善管理工具,最起碼要做好上述五個方面的工作。
團隊成員的執行力提高,項目經理催活兒也就更容易了。催活是門手藝,變強需要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