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2378期【精益生產咨詢】豐田精益管理模式的精髓 發布時間:2023-10-22        瀏覽:

豐田精益管理模式的精髓

豐田管理的精髓是什么?

豐田管理,就是:精實。不過,這么簡單的兩個字,豐田汽車苦苦鉆研了30年,從1950年代,到1980年代。當年的奠基者大野耐一,如今都已作古。

 

01

剔透人性——肯定第一線員工的思維力,讓員工不只帶著雙手來上班

 

研究30年,從“精實”,發展出強調實時的豐田生產方式(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與全面質量改善系統(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兩大龐雜的管理系統。表面上看,這是永不停歇的流程改善、看板管理、零庫存系統……,追根究底的降低成本。

 

但它最不可思議的是,讓每個員工不只是帶著雙手來上班,更是帶著大腦。這比叫一群大象跳舞更困難。因為,這家公司員工超過26萬人、而且遍布全球52國。同時,他們沒有像科技公司那樣,用高分紅配股的胡蘿卜,懸掛在員工面前。

 

究竟,豐田如何驅動員工帶著腦袋來上班?

 

這是剔透人性的結果。多數企業頂多做到尊重人,給好的待遇福利。但是,豐田卻是對人的思維力給予最高程度的肯定,“沒有人喜歡自己只是螺絲釘,工作一成不變,只是聽命行事,不知道為何而忙,豐田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真正給員工思考的空間,引導出他們的智慧。”豐田生產模式發明人大野耐一在書中留下這樣的話。

 

他們相信:第一線工作者,是最了解問題的專家。只是,傳統的運作,讓員工自己和管理者,都忽視釋放第一線工作者的能量。“員工奉獻寶貴的時間給公司,如果不妥善運用他們的智慧,才是浪費,”這是大野耐一的名言。

 

太多企業,沒有發覺員工的資源,傾聽員工內在的聲音。“我們學過太多組織制度與領導技巧的重要性,但卻忘記回到根本,從人的角度出發。”

 

然而,豐田管理矛盾的是,它既剔透人性,卻也違反人性,這畢竟不是員工自己的公司。

 

如史蒂芬柯維所述,人有四種才能:智能、身體、情感與精神。大多數企業只勉強使用到員工的前兩種才能,但是豐田卻開發了后面兩種。改變了人習慣安逸,不愿意脫離舒適圈的習慣,去引導員工成長,不斷挑戰自己。

 

02

追求極致——用精算刪除浪費和多余庫存,要求員工“工作”而非“動作”

 

日本豐田花了三十年,就是在進行“精實”的意識革命。

 

他們第一個步驟是:建立起強調實時的豐田生產方式——TPS。后來發現,一項項的管理工具,建置容易。但是,成效到一定程度后,就遇瓶頸。公司要不斷成長的關鍵在于,員工的腦袋是否改變。

 

后來,他們鉆研出全面質量改善系統——TQM,這是第二階段工程。第二階段的難度極高,領導者需要非常大的決心與毅力,因為它必須讓整個公司永無止境的追求改善,不能停。

 

《哈佛商業評論》因此如此評論:“豐田最可怕的,是一種原則的力量,一種追求極致的思維,而不是生產工具與方法而已。”日本經濟新聞也說:“豐田有著向極致企業挑戰的改革基因。”

 

舉一個數字,就能知道追求極致的力量。在臺灣,電子業的不良率在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在豐田,這數字的境界是:百萬分之七。

 

把追求極致的思維,放在兩種不同產業的流程,看到另一種力量。研究豐田管理多年的麥肯錫董事柯睿明,比較豐田汽車制造流程和信用卡發卡流程。

 

在組件方面,汽車有30000個零件,而信用卡公司處理的消費者申請數據只有50項;在往來對象的復雜度上,車廠必須與450家企業往來零件,而信用卡公司的上下游往來只有兩端(消費者、銀行);雖然面對更復雜的組件與往來對象,但豐田制造一部車需要不到100個員工,但是信用卡卻需要150個人。

 

在時間上,豐田10小時能做好一輛車,但信用卡發卡卻需要4到6天??骂C鞣磫枺?ldquo;你說,如果一家信用卡公司可以把效率提到相同的水平,那么可以替他多帶來多少客戶?省下多少成本?” www.gutianle8899.com

 

精實管理的細節是被精密計算的。以鐵錘敲釘子舉例,對豐田而言,伸手去拿鐵錘就是沒有意義的,必須盡量把時間縮短甚至消除,因為,唯有拿鐵錘敲下釘子的那瞬間,才有價值。

 

TPS的制度設計,就是要把不必要的浪費刪除,它包含實時生產(JIT)、后拉式與細胞式(CELL)生產概念。也為符合同一目的,不生產多余庫存、不浪費多余人力,客戶需要多少再生產多少,而不是如同現今大多數公司,大量生產后,等客戶上門,虛耗庫存成本。

 

也因此,走入豐田工廠,看到的生產作業迥異于傳統。一個小時后要生產的產品零件,就不準出現在旁邊,環境是清爽的。一條長長的輸送帶不見了,變成小型的U型工作站時,員工不再像過去般,只重復做同樣的事情,開始負責更多種功能的工作。大野耐一認為,先前那不叫做“工作”,那叫做“動作”。

 

因為要精準,關鍵就在于,必須把流程中的魔鬼挑出來。這是一種精神,不只是管理工具。

 

精實兩字,落實在管理上,產生許多豐田的企業價值。包括,一人多任務、在現場找答案、容許犯錯(因為要不斷發掘問題,進行改善)……。因此,當地板上出現漏油,豐田主管會花半小時跟員工討論,而不是花五分鐘罵人,或把油擦掉就了事。

 

03

貫徹精神——把錯誤當作成功的材料,藉提案制度提升個人成就感

 

如果是機器漏油,為什么會發生?如果答案是機器襯墊磨損,為什么會磨損?如果是質料不好,為什么會買這個襯墊?如果比較便宜,為什么要買這種便宜產品?難道沒想過安全問題嗎?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因為組織以節省短期成本作為對采購單位績效評估的原因,豐田會因而修改對采購部門的績效評量制度,根本解決。

 

用腦思考還不夠,還要用眼睛觀察。豐田要員工在現場找答案!前任豐田社長張富士夫常常默默站在工廠現場,一站半小時,觀察每個流程。有時甚至直接爬到機器下面看。豐田很多新進工程師,剛進入公司就會被派到經銷商處兩個月,去學習了解客戶的問題與需求。

 

太多人有知識,但是要化為行動,才會變成智慧。”這句大野耐一的名言,至今都被豐田人奉為圭臬。
 

想得深還不夠,更要想得廣。豐田的協同設計,主張由工程師與制造人員一起,在現場研商如何進一步改善設計以便于操作,雙方可以激蕩更多創意,工程師不會只將眼光放在自己的創意上。最難得的是,制造人員也會很有成就感,認為自己是有價值的。

 

讓員工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后,豐田更用全員質量改善系統(TQM)提案制度強化它。在豐田,小到如何省下一個螺絲釘,都可以被獎勵。
 

以豐田設在臺灣的國瑞廠為例,平均每月有3500件提案,每個員工至少提案1.2個,采用率達8成以上,改善提案規劃14個層級發放獎金。去年國瑞就發了近400萬元(新臺幣)的獎金,降低了800萬元的成本,省下的工作時間達1萬個小時。
錢,并非不是豐田改善的主要誘因,獎金金額不高,有時只有幾百元而已,但是大家會有成就感,因為被公開獎勵。自己提出的方案被標準化,落實在生活四周,會覺得自己創造了很多過去沒有的價值,把改善變成了習慣。

 

通過肯定自我的價值,學習如何去思考,“忽然之間會發現,相處十多年的員工好像變聰明了,以前是我要盯著他們做事情,現在是他們會主動來跟我討論,”引進豐田管理的臺灣腳踏車零組件廠維格總經理陳忠義說。

 

04

團隊作戰——不要明星,要中上水平的員工;把理所當然的事,理所當然的做好

 

相較于股票分紅制度等外在激勵因子,豐田管理強調的是內在激勵因子,如穩定長期與安全的工作,這是兩種邏輯完全不同的思維。

 

這對企業與員工都是一種選擇,要走豐田管理,員工的薪資報酬不會太高,但是工作穩定。在全員一同追求改善的學習組織中,強調的是團隊合作,不會給誰特別高薪,豐田用人,不會找明星,而是找中上水平的員工,去培養與形塑。
 

臺灣中央大學教授林文政指出,豐田這類企業對員工的期許,不是對公司做大躍進的創新,“創新與改善是不同的。”
 

這類企業寧愿員工每天提出一個省一塊錢的小改善,也不傾向忽然提出個可以省一千萬的創新方案,“這也確實適合汽車或是制造產業的邏輯,因為變化性不大,如果放在設計業或是軟件業,對創新需求很大的產業,可能就不適用。”
林文政拜訪過日本豐田最大的供貨商Denso,印象深刻,因為他們曾經壓下一個能讓公司省下很多錢的創新案,理由是,這會讓其他同仁也只想要找出這么大的創新方案,而間接造成員工不敢再提小型的改善方案。
他說:“那真的是看長不看短的格局??!”
企業經營就是追求長短期的平衡,豐田與這些企業也都要賺錢,但是他們可能愿意拿五成的比重出來看遠。中國的企業看豐田,可以嘗試把比重從零往上加一兩成就好,或許真的可以有個世界級的企業出現。
點點滴滴,豐田深耕三十年后,造就今天的許多國際級第一。它反映出,日本人能長等與忍耐的心性。

 

這里藏有很大的智慧嗎?也是,也不是?,F任社長渡邊捷昭的回答,很絕妙:“豐田只是把理所當然的事情,理所當然的做好。”

 

05

方針管理-豐田精益管理的法寶

 

經常聽到熟悉豐田的專家說:“方針管理才是豐田真正厲害的地方”,起初有點不相信,但說的人多了,就開始反思,豐田的方針管理真有這么厲害?它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呢?......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個話題。

 

WHAT-什么是方針管理?

 

其實,方針管理聽起來好像政府部門在規劃未來,我們可以理解為企業的方向、戰略和目標管理。具體來講:

 

方針:即企業的使命、愿景、經營策略、戰略規劃,是企業最為宏觀的部分。

 

管理:這個好理解,就是讓上面這些更好發揮作用,助力企業更好成長。

 

方針管理:就是為了達到公司的經營方針,將必要的課題(工作)配合組織架構展開,并有系統的運作PDCA等措施的一種管理方法。

 

WHY-為什么要方針管理?

 

我們反過來講,如果不做方針管理,企業會有哪些不利影響?

 

事實上,90%以上的企業并沒有做方針管理,它們只做了日常管理,少數企業做了目標管理,這里有什么差別呢?我認為,不做方針管理,對企業起碼有這么幾個危害:

 

1. 只關注結果,忽略過程的重要性

 

這其實也是很多企業與日資企業的顯著差別。歐美企業,尤其上市公司,更關注財務報表,也就是看企業盈利能力,看結果,對過程是很忽視的。當然,上面忽視,下面管理層當然也是圍繞結果來看,這勢必會帶來短視的判斷,缺乏長遠規劃。就好比栽樹一樣,管理層都不想栽樹,因為時間太長了,不想等,況且栽的這些樹,可能根本等不到自己來摘果實。通用電器GE就是因為太關注華爾街投資者們的眼光,忽視了過程管理,才導致企業的沒落。邏輯很簡單,沒有好的過程,哪來好的結果?

 

2. 只分解目標,不分解方案

 

常規的KPI管理我們都經歷過,更多關注把目標分解到各個部門,各個人頭,但并沒有展開對策如何實現,因為管理層會認為,不管你怎么搞,只要達到目標就可以。聽起來好像是一種很靈活的做法,但其實是缺位,是失職。在這一點上,OKR和方針管理很像,都有圍繞結果如何去展開行動,或者是關鍵行動。因為,沒有關鍵行動,何來實現目標?

 

3. 被動接受,并非主動參與

 

這個我們都有感受,目前很多企業也還是這么干的,即把公司指標直接分解和下任務到部門或者個人,比如質量不良下降10%,準交率達到98%,成本下降5%等等,且必須實現,否則年終獎金拿不到,甚至影響工作穩定......這些都是員工被動接受,缺乏真正的主動參與,你說員工哪來積極性?

 

4.我們為什么要學習方針管理?

 

方針管理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管理手段,更是一種實踐的哲學。正是通過學習豐田的管理模式,我們可以深刻認識到方針管理對于提升組織績效的重要性。

 

方針管理強調持續改進的理念。豐田以其持續改進的文化而聞名。學習方針管理,可以深入了解如何通過不斷優化和精益求精的方法,發現并糾正組織中的問題。這種持續改進的思維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方針管理注重質量管理。豐田一直以來都以追求卓越的質量著稱。學習方針管理,可以了解到如何建立一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產品和服務的高質量。這種質量導向的管理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品牌聲譽和客戶滿意度,從而促進組織的發展。

 

方針管理強調流程優化。豐田通過不斷優化業務流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學習方針管理,可以通過精細的流程規劃和優化,消除浪費,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這種流程優化的管理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節省資源,降低成本,提高組織的整體績效。

 

學習方針管理不僅僅是追求知識的積累,更是為了能夠從豐田管理的佳績中汲取靈感,并將其應用到我們自己的組織中。方針管理是一種全面的管理理念,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競爭,提升組織的績效,并塑造出一個高效、創新和具有競爭力的組織。

 

如果大家如果對方針管理感興趣,歡迎參加我們在廣州舉辦的《掌握方針管理,提升組織績效》課程。這門課程將為您揭開豐田管理的精髓,為您的組織注入新的活力和效率。

 

通過參加這門課程,您將學習到豐田管理背后的核心思想,包括持續改進、質量管理、流程優化等。您將了解到如何建立高效的工作團隊,改善業務流程,并提升組織的整體績效。我們的團隊將與您分享實踐經驗和最佳實踐,幫助您將所學應用到實際情境中。

 

無論您是企業的高管、團隊領導,還是渴望提升個人管理能力的專業人士,這門課程都能為您提供實用和可操作的工具和技術。

 

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讓豐田管理之道指引您的組織走向成功!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