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2406期【精益生產咨詢】一位質量人給總經理的一封信 發布時間:2023-11-20        瀏覽:

一位質量人給總經理的一封信:愿我們多做實事,少踢皮球!

 

現在網絡上質量圈廣為轉播的一篇文章,“品質經理給總經理的一封信”,主題是“但愿我們多做點實事,少去踢點皮球”,當且不論這篇文章的真偽,但文章的廣泛傳播,確實道出了不少質量人的心聲,引起大家許多的共鳴,小編也轉載過來分享給各位同仁。


 

總經理:
 

您好!


我就任品質經理有50天了,我來公司也有5個半月有多了,下面就我自己的工作和本部門的工作權當是一個小結或回顧吧。當然看了內容后又會覺得這不是一個小結或回顧,而是一個抱怨或發泄,或者說會顯得我幼稚、不成熟,但所列舉的全部是事實,也可以說是公司目前所存在的現狀。


對我們品質部人員來說,目前所體現的是對我們的要求太高,對我們的期望值太高,導致品管的壓力太大。人少了,事多了,出錯的機會也就大增。


我們不否認自己有很多做的不夠的地方,我們有能力也有信心做的更好。


能力是一個問題,我們的質檢員早就超越了質檢的范疇,而是更多的兼管了工藝。車間應該怎樣做,要怎么做全是質檢說了算,做對了還好,沒做對,問題就全在質檢頭上;

 

出了問題,大家不是同心協力的及時來處理問題,而是你推一下,我推一下,把問題推來推去,反正有品管在跑腿,跑斷腿不關我的事,讓時間白白的過去,然后等著來計算誤工工時,反正會有其它人買單補助給我。

 

而品管跑腿的時間(少則半個小時,多則幾個小時,甚或幾天還沒結果)過程就無人控制質量,車間操作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不關我的事,等下品檢會來檢驗,等到品管跑完單來檢驗又是一大堆不合格,而車間就會說不是有品管嗎,不是合格嗎,你們干什么去了?

 

所以5月12號的來料檢驗報告不合格,品質經理簽了退貨,其他部門在推來推去中沒有結果,到了5月18號會由金工車間來給品質部開罰單說來料檢驗不及時,早超過規定的4個小時,這樣的情況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品質部跑腿更多的是品質經理,品質經理簽了退貨的來料單不算數,必須由采購簽了退貨才算數,如果采購沒在或交給其他不熟的采購,則一拖就是好幾天,甚至問來問去還找不到單在哪里,生產部門沒料生產了,第一問的就是品質,怎么你們檢了幾天了還沒有檢完,沒有結果啊,你們做什么去了;

 

何況明知是不合格物料,甚或不能用的物料,生生的不能退,一句話,重新采購周期不夠,影響交期。另外一個,進料屢次出現同樣因素不良,品質要求采購同供方聯系改善,得到的答復就是無法避免的,而不是主動去要求供方改善,有時卻要求品質說出造成不良的原因,甚或說我們品質管的太多了。


品質經理簽了讓步接收或需要技術幫忙處理后才可接受的物料,更是觸了雷區,你們品質能判斷的東西要拿來我們技術部干嘛,甚至說出,技術為了處理這些異常都根本沒辦法正常工作了。

 

5月24號進料管夾就是一個明證,總經理花這么多時間分析的清清楚楚,一個個也都點頭稱是,可是等總經理一走,馬上矛頭就對準品質經理:你們干嗎要寫上這句話???干嗎要拿到技術部來???你們不是判定退貨了嗎?

 

以前說配合太松了,改了圖紙,現在說配合緊了或配合不了,要我們怎么搞???好像所有問題都是我們品質部搞出來的,是無中生有,是我們故意刁難;需要技術提供支援的,品質經理只能提交給技術經理,可是技術經理說這些東西我不熟,你直接交給某某工程師,交給某某工程師后就沒有任何技術語言了;

 

“同意品質部意見”,“不能使用”,“退貨”,單上注明是請提供技術支持或建議修改什么,不是要你技術部門來同意品質部什么東西,能不能使用、退不退貨品質有自己的判斷,技術根本就用不著寫這些,要的是怎么處理、怎么做。


品質經理簽了挑選使用的物料,沒有相關部門經理或副總簽字認可,下面的車間是不會執行的,品質經理簽了由金工挑選處理的,金工主任說你無權安排我做什么,只有生產部副總才可以安排,何況費用怎么算,你能給嗎;

 

品質經理簽了由倉庫挑選的,倉庫人員說我有我的工作,叫我們老大安排,可是一個采購經理有這么多事,更不會時刻守在這里等著給你來簽字,這一來二去,幾個小時就過去了,生產部門的抱怨就來了。

 

生產過程中開出的異常單、客戶抱怨單同樣如此。異常單上注明不合格事項是品質部的職責,異常原因分析也是品質部的職責,不合格事項的描述和原因分析均是基層質檢員來做的,這就涉及一個能力和經歷的問題。

 

一個普通的質檢員他只能是實施檢驗和對簡單的、看得見的原因進行分析,對深層次的原因或相關聯的原因就沒辦法分析到。當然可以聽取相關人員的原因分析,但是這個分析要不偏不倚,沒有任何推卸責任的因素情況下才會準確。

 

但我們現在實施考評制度,各部門生怕攬責任上身,不是自己原因還好,是自己的原因唯恐人家查到而盡力掩蓋,就造成品質原因分析出現偏差,甚至找不到真實原因。

 

客戶投訴馬桶座板開裂就是一個具體例子,問注塑車間有無導致開裂的原因,只是一句話,我們只是按采購回來的原料進行生產,其他一個沒說,可是到了總經理這里馬上就說出了石粉含量的問題(當然設計方面的不足是我們所沒有分析到的,這是我們的欠缺)。

 

異常中常會涉及到圖文、尺寸的問題,這些都只能是反饋到技術部門,質檢怎么說,技術就怎么改,而不是技術去掌握和積累第一手資料和信息,所以就會出現同一個東西改來改去,每天就是改圖紙資料。

 

致使基層質檢員和生產車間對技術部門失去信心、也有苦難言,質檢就干脆不打單、不想打單,而生產就把責任全算到了質檢身上,導致沖突不斷,年前裝配車間員工同質檢打架就是這樣而來。

 

同時,出現了異常,我們車間主管一級絕大時候是不管的,只是叫品質去打單去分析,在本車間出的問題,就好像同他們無關一樣,更不會主動去解決問題,而是恨不得把時間拖久點,然后好計算誤工工時;異常涉及多個生產車間時同樣出現扯皮不能及時處理,而是先分責任,搞了半天后才處理。質檢不能承受之重啊。


前面也說了,我們的質檢員早就超越了質檢的范疇,而是更多的兼管了工藝。我們沒有工藝指導書或作業指導書或檢驗指導書,有的永遠是一頁成品圖紙外加一張零配件清單,一個半成品或零件要通過幾個小工序才能最終成型,那中間的幾個小工序就永遠沒辦法控制,所以就會異常不斷。

 

而這個過程全靠品管在支撐,要怎么修改模具,要怎么增加一道工序,哪幾道工序可能要互換一下,哪里要擴一下孔,哪里要打一下毛刺,哪里要打磨一下,哪里要拋光處理一下才可發外,哪里要用膠袋包扎一下才不會刮花刮傷;

 

我們的成品組裝很大部分是靠我們品管在指揮,哪里要增加效平,哪里裝反了要改下,哪里螺絲少包扎了,裝箱哪里會刮花要怎樣怎樣裝;

 

我們的進料檢驗所有的送樣都是單獨處理,要怎么修改全部標出來了,要什么顏色什么字體什么材料全部處理好了,唯一不能處理的就是不能去控制供方,所以會出現在樣板上簽了字,改正重新送樣后還是不合格,這就是涉及一個素質和責任心的問題。

 

我認為,這些都超出了普通質檢員的范疇,至少是技術工程師和品質工程師以上人員才可以處理的問題,所以才會導致問題層出不窮,品管所受的壓力就可想而知了。
從嚴從重要求品質,我們可以接受,也欣然接受,但是按照那些標準來衡量品質、評價品質就顯得有點難以接受;我們可以接受挑戰,也愿意接受挑戰,同時也歡迎公司各方面來監督品質工作,我們只會做得更好更全面更充實。
每次參加總經理的會議都會獲益不少,事實、案例娓娓道來,分析深入、細致、條條有理,方式、方法無可挑剔,確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從我這方面來說,是基本領會了總經理的意圖,也是按這樣來辦事。

 

但,從其他人來說,有可能領會了,也有可能沒有領會。為什么這么說呢,我上面說的很多其實就函蓋進去了,就是感覺大家在踢皮球,踢來踢去,球永遠在那里打轉,誰主動一點誰就挨打,而我們品質就是那個挨打的。但愿我們都多做點實事,少去踢點皮球。


祝:身體健康!

品質部

 

看完以上信件,各位益友有什么想法呢?以下為一些留言!

 

A:我也是一個品質負責人,其實品質不是口號而是人人參與,也許品質只是一種監督而不是作為生產的依靠,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品質錯那就可以一直錯。

 

B:質量是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減少浪費要從檢驗開始。

 

C:這應該不是一個品質經理寫出的報告,首先自身在問題描述上就不是很恰當,且問題描述不專業,這種報告應該是中小型企業一個品質組長就能分析出的,且作為品質部管理者,若是中小企業,就應該和總經理達成共識,從這報告可以看出,總經理在問題分析,改善措施,責任判別上是以公司利益為中心的,證明總經理是支持品質工作的,那么就應該完善公司相關體系文件,嚴格按照公司管理體系,執行相關工作內容,公司管理程序就是公司運營發展的方向,誰阻止公司發展,就淘汰誰,總經理要有這樣的魄力,管理部要有這樣的執行力。制定品質管理制度,由公司管理層及總經理審批,品質部嚴格按照制度執行,執行過程中,循序漸進,按月,季,用異常處理的及時性和異常筆數做考核,或者按損失金額來對各部門管理者做考核,中小企業的總經理應時刻提醒各部管理者制度的執行情況,可明確說明,連續1次或2次排名最后的部門管理者,直接開除,殺雞儆猴。慈不掌兵,義不經商,公司不是請人不是制造問題推脫問題的,而是解決問題的。跟不上時代進步,那就果斷淘汰。

 

D:品質的權限與職責,這個是一個品質總負責人在就職前就必須與公司高層達成一致的,如果一進、一出兩個關鍵節點品質負責人沒有權限,這個崗位勸你最好不要去做。其次,上述品質部關鍵權限明確了,剩下的就是按這個思路去制定流程,制度并推動執行,潛移默化,品質管控自然上正軌,減少品質部門面臨的尷尬。如果這還理不順,只能說明是我們自己能力不足。

 

E:我也剛管品質50多天,我把這種情況變了,除了對出廠和進料產品負全責,其它全部按標準文件辦事,品質只是執行標準而已,不要把事情想的太復雜了,誰放誰簽字,誰簽字誰負責,非常簡單的去得罪人就行了,抱著隨時走人的堅強態度。

 

F:體系完善的公司,對于上述問題會有所改善。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兼顧生產成本,在多、快、好、省,多元而矛盾的客戶需求下,品質工作,存在復雜而多變的不確定因素。管理者都知道怎么做好工作,也知道各部門溝通順暢的重要性。但是大部分的現狀是不盡人意的。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