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54期:【精益學堂】現場管理---日產的管理思想及制造模式 發布時間:2014-04-19        瀏覽:

2014-03-04 更多內容點藍字 精益生產促進中心

一、日產生產方式中的基本思想

 

       我們是以將滿足用戶放在第一位作為企業經營的理念,向全世界的用戶提供更加便宜,更加合適的優質商品為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的。按照這一企業經營目標,從生產方面而言,當100%地發揮了人·物·設備所具有的能量時,就意味著可以生產出符合質量(Q)·交貨期(D)·成本(C)預期目標的商品。

       在日產生產方式中,為了很好地發揮生產活動的效率,將產品制造中的基本思想定義為:“質量基準·浪費的徹底排除”。以這個為基準去追求目標的實現。

       那么,如何在現場管理中實施“質量基準、杜絕浪費”呢?

 

 1、質量基準

        質量基準意味著:在與日產的產品制造有關的所有的部門和所有的人所從事的所有活動中,通常優先考慮獲得用戶滿意的質量問題后才付諸行動。為了獲得市場競爭的優先權,首先確保質量是第一位的。即使一萬臺車有一臺車不好,這臺不好的車如果送到用戶手中,對于那位用戶來說,他可能不會再第二次購買日產品牌的汽車了。

       采用現場管理中的“質量基準”方式進行工作時,要將達到用戶滿意程度的恰當質量水平的理念貫穿整個自己所在的工序,而且要制定對后續工序提供100%質量保證的生產方式。另外,及時捕捉后工序的質量信息,通過在本工序內確切的循環運行,以提高每一個人的工作質量也是極為重要的。

       當然,樹立“后期工序就是用戶”的觀念,進行“全數保證質量”的實踐,才能談得上質量基準的工作方法。

       恰當的質量:在滿足用戶要求的基礎上,生產方追求效率的質量水準。

 

 2、浪費的徹底排除

 

產生產方式中將浪費分成三大部分。

 

  • 喪失機會的浪費

  • 資源的浪費

  • 工作進度的浪費

 

(1)杜絕喪失機會的浪費

       所謂喪失機會而造成的浪費是指因將不良的產品交給了用戶或未按交貨期向用戶提供其所需的零部件及整車。不能滿足用戶的要求,其結果就是企業喪失了信譽和銷售機會,也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利潤。

       因此,在現場管理中,即使生產條件發生了變更也可以快速應對,并有計劃地在日常工作中實施工作技能的提高和擴大。通常有必要設制依據已確定的目標能夠確保穩定運行的Q·D·C管理體制。

       另外,將今天可以完成的事拖到明天的結果就是再次發生不良或改善的效果減半,這些情況也應包括在這類機會損失的浪費中。為了不造成這類浪費,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對計劃的進展加強管理是很重要的。

 

(2)杜絕資源浪費

       所謂資源的浪費是指在產品制造過程中資源(人、物、設備)不能充分地活用,主要有“停頓·搬運·檢查·加工·操作·設備”等六方面的浪費現象。

在現場管理中,為了杜絕這些資源的浪費,有必要竭盡全力將生產三要素的人、物、設備的投入資源控制在最低限度,將Q、D、C的產量最大限度地提高。

      但是,這些浪費的改善并不能完全解決制造現場發生的浪費。首先自己可以完成的部分,立即進行改善是很重要的。而且有關自己不能解決改善的設計上及設備上的浪費等問題,應積極地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

 

(3)杜絕因錯誤工作方法造成的浪費

       工作方法浪費中,有以下幾種浪費: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及生產條件都會發生變化,往往特意加以改善的內容又回到了原來的程度,稱之為“缺乏連續性而造成的浪費”;各種各樣的人討論相同的事情,則不能謀求技術訣竅的有效活用,稱之為“不執行標準化造成的浪費”;只考慮自己責任范圍的利益而工作,如果考慮全體的利益則存在效率更高的方法,稱之為“個別合理浪費”。

       為了杜絕這些浪費現象,凡決定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徹底遵守,將最好的方法立為日產的標準化,鼓勵相互間見好就學的良好風氣。要經常想到整體效率,在采取前后工序與協調的同時選擇最佳的方法。

 

 

二、產品制造所應有的模式

 

       在日產生產方式中,規定了以下四個產品制造的應有的模式。

 

(1)    全數保證后工序所必需的質量

(2)    只在必要的時候,制造后工序需要的產品

(3)    用最少的資源(人、物、設備)進行制造

(4)    重視人材

 

那么所謂現場管理中的這些應有的姿態,是些什么樣的姿態呢?

 

1、全數保證下一道工序所必需的質量

       所謂全數質量保證,說的是采用合適的方法確保所有產品已確定的保證項目保持在已確定的質量標準范圍內。這也可以說要樹立“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戶”的觀念,質量意識貫徹于整個工序、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向下一道工序流送不合格品、還應維持管理這些狀態。而且,應提高操作者每個人的工作技能,各自負責實施已經標準化的工作任務,100%地保證每個人的工作情況能在所制造的產品中反映出來。另外根據設備的條件,當不能控制質量時,應堅決實行計劃性不預防、保養措施,以便形成不生產不良品的條件,保證產品100%在產品規定的標準值內進行生產。

       在設定標準操作方法的過程中,如果有很難貫徹質量意識的工序操作,則應將這些情況積極地反饋給技術部門,從根源上進行糾正。

 

也就是說,現場管理中的質量基準的鐵定原則可以說是:

       #必須實行標準化操作

       #在源流指向中必須排除不合格的因素。

 

  2、只在必要的時候生產下一道工序所需產品

       這就意味著應遵守已設定的標準(操作、庫存、生產步數)有條不紊地按照生產計劃進行生產。而且,決不能留有生產過剩的余地。

       也就是說應在庫存量最少甚至0的狀態下運作。庫存不僅需要充足的貨架和保管空間,而且需要暫時性的往倉庫搬運,而掌握庫存數量的耗費更是發生浪費工時及浪費成本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庫存品中還存在質量不良及操作遲緩和設備故障等隱患,還要負擔無用的重新制作的人員等,其結果就會發生很大的成本開支。

       說是庫存品實際上是將所有的浪費隱藏了起來。由于這種過去的浪費是很難作為現有的浪費被發現,所以有必要在庫存最少量的前提下進行生產。因此制定能夠順利地對應對生產數量和種類變化的生產工藝(人與設備的集約化),積極地推進工序時間的縮短、技能的提高和擴大是非常重要的。

 

3、用最少的資源(人、物、設備)制造產品

       所謂用最少的資源進行制造是指:實現用最少的人員進行制造;用最少的材料進行制造;所用的設備、工夾具成本也處于最少的狀態。實行現場管理中的“杜絕浪費”,堅持“盈利作業”的觀念,推動此項活動。

       首先,如果浪費已經表面化了,應從自己力所能及的方面進行徹底的改善。而且,現場不能解決的浪費問題應向技術部門反應。

 

       提高改善的速度,并且與提高自身的素質聯系在一起是解決浪費表面化的重要方法。特別是開發新車、新部件、新設備的時候,是可以從根源上排除存在于現行模式中的浪費的最好機會,將現場所存在的問題和技術訣竅落實到MP信息的結構中去,再反饋給技術部門,在生產設計和工藝設計階段徹底排除浪費的工作是很重要的。而且,要會同技術部門一起制定改善方案,直至改善方案完善,并使此方案在工作中得以實施 

 

4、重視人材

       對于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財產是人材。說到重視人材,一是應追求一種誰都可以安心、不浪費地操作的工作環境,二是營造一種培養人、讓人的能力能最大限度發揮的工作環境。營造可以安全、安心工作的操作環境這項工作會直接影響到員工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由此看來,改善危險的操作、困難的操作以及重要工序的操作,營造聲音、振動、溫度、照明等方面均良好的操作環境,追求一種即使是高齡者及女性也能不費力完成的操作規程以及合適的配置很有必要  

        在人材培養的過程中,要注重每一個人,要讓每個人的能力發揮在其工作上,并延伸這種能力,在所有的領域中培養專業人材。因此,培養計劃應以每個人為單位目標,針對這些目標持續性地實施管理技術教育及提高技能的訓練,給他們以機會,并針對其結果給予適當的評價。當每個人都感到有奔頭時,就會全體面向一個目標發出挑戰并營造出具有活力的團隊。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