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弘益導讀:
這期分享的是七大浪費中的 加工上的浪費 和 不良的浪費
4.加工上的浪費
因技術(設計、加工)不足造成加工上的浪費
------原本不必要的工程或作業被當成必要
表現形式:
1.在加工時超過必要以上的距離所造成的浪費
2.沖床作業上重復的試模,不必要的動作
3.成型后去毛頭,加工的浪費
4.鉆孔后的倒角,紋孔作業的浪費
5.最終工序的修正動作
造成浪費的原因:
1.工程順序檢討不足
2.作業內容與工藝檢討不足
3.模夾治具不良
4.標準化不徹底
5.材料未檢討
對策:
1.工程設計適正化
2.作業內容的修正
3.治具改善及自動化
4.標準作業的貫徹
5.VA/VE的推進
6.設計FMEA的確實推進
注意:
1.了解同行的技術發展
2.公司各部門對于改善的共同參與及持續不斷的改善
5.做出不良的浪費
制造不良品所損失的浪費,越做損失越大
------材料不良、加工不良、檢查、市場不良、整修工件等
表現形式:
1.因作業不熟練所造成的不良
2.因不良而修整時所造成的浪費
3.因不良造成人員及工程增多的浪費
4.材料費增加
造成浪費的原因:
1.標準作業欠缺
2.過分要求品質
3.人員技能欠缺
4.品質控制點設定錯誤
5.認為可整修而做出不良
6.檢查方法、基準等不完備
7.設備、模夾治具造成的不良
對策:
1.自動化、標準作業
2.防誤裝置
3.在工程內做出品質保證----“三不政策”
4.一個流的生產方式
5.品保制度的確立及運行
6.定期的設備、模治具保養
7.持續開展“5S活動
注意:
1.能回收重做的不良
2.能修理的不良
3.誤判的不良
---------------------------------------------------------
閱讀完此文章您有什么想法?問題?疑問?建議?意見?想和一起閱讀此文的其他益友互動交流?想和我們的精益咨詢專家探討?
您可以1.【直接回復我們】
2.加【互動Q群】
3.到【微社區】
三個方式參與互動
---------------------------------------------------------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