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在職訓練的架構在公司內進行有系統的在職訓練?
1、確定適合實施在職訓練的職務
2、任務分析
3、制訂任務標準
4、確定所需技術與知識
5、制訂培訓方針
6、確定學員的需求
7、計劃培訓時間
8、準備作業
9、親自教導學員
10、評估及檢討在職訓練計劃
第一步驟----計劃
1) 確定適合在職訓練的職務。
看看工作現場是否有下列問題:
•員工流動率高。
•產品品質不良,員工經常發生錯誤。
•材料報廢率高。
•生產成本特別高。
•產出產品經常不合標準。
•客戶抱怨率高。
•意外事故經常發生。
•工作流程有所變動。
•工作現場安裝新機器設備。
2) 工作任務分析。
先以一位能力中等,工作績效良好的員工工作水準做為標準,將工作流程及作業先后順序排列起來。每位學員都必須對工作任務熟悉清楚,新進員工應接受在職訓練的全部課程,而原有員工或許只需要選擇一些課程訓練。工作分析除詳述作業流程中各個步驟外,應附上相關的文件,表格或說明。相關之方法,程序及技術的細節都須一一紀錄下來。
建立工作任務分析可采用那些方法?
a) 觀察----觀察和記錄一位中等能力員工所做的實際工作過程。記下該員工所負責的一切任務。
優點: 適合工作周期短的人工操作。
缺點: 可能不適合較長或較復雜的腦力作業。
b) 采訪及統計 ------ 采訪一個以上或一組同工作性質的員工,讓他們敘述每小時,每天及每周的工作內容及目標任務。將訪問的記錄加以歸納整理,畫出統一的標準工作規范。
優點: 方法靈活,可獲得較多資料,既使腦力復雜工作亦可派上用場。
缺點: 員工說明不全或不講實話,因此如何發問變得很重要。
c) 調查表------ 要求員工填寫調查表,讓員工書面回答一些與工作相關的問題。
優點: 所得資料較為具體,員工填寫過程中可重新檢視工作內容及流程是否合理。
缺點: 很難設計完善的調查表。
3) 制訂工作說明及作業流程標準。
每項工作職務可能包含數種或數十種不同的工作任務,每一工作任務都應有一相對的作業流程,此流程中包含文件表格,所用的工具,材料和配備及相關之安全規定。
制訂工作任務標準 :
工作任務標準標明執行此工作任務之要求,亦即員工必須達到的技術水準,該標準也是員工工作應達成的目標,在職訓練后,員工的工作表現就以此標準來評估。
首先應查詢公司內是否已經有現存的標準作業手冊,若沒有此標準,則需要盡快制訂。
制訂時可循下列方式:
•參考工作相關文件,可參考公司作業紀錄文件及技術手冊,找出正確的工作或生產方法以及機器和設備的操作性能。
•采訪資深員工及相關主管,進一步收集及補充資料。
•觀察技術中等,表現優良的員工如何執行工作任務。
制訂工作任務標準時,應記住下列要點:
•確定員工執行工作任務的正確方法。
•工作特性。
•要求的產品數量。
•產品品質標準。
•員工應具備之知識及技術能力。
•工作安全規定及措施。
•員工工作過程中解決問題的程序。
4) 確定所需技術與知識。
員工充分了解該工作所需要的知識及技術,并在其能力所及范圍以內時。若加上高昂的斗志,則工作表現一定好。單位主管可從該員工基本學經歷,過去工作表現,及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測驗,加上個人性趣及生涯規劃等資料,可以掌握該員工的個人狀況。
5) 制訂培訓方針。
a) 工作任務教導----
•說明工作任務的重要性。
•教導順序是從較容易的到較困難的。
•安排工作任務的合理順序。
•設定員工在職訓練的目標。
b) 工作任務解說------
•執行該工作任務的理由。
•執行此工作任務的正確做法。
•執行此工作任務的步驟及要點。
c) 專業知識及技術------
確定員工是否具備基本的知識及技能,再分析員工要勝任此項工作任務,還需要那些在職及職外訓練。
d) 規劃培訓時間表-------
估計各階段訓練教導所需要的時間,每周時數及次數分配,訓練及實習如何搭配,以適當時間安排讓員工能完全吸收訓練的精髓,早日達到應有的技術水準。
6) 學員能力評估并了解需求。
a) 細觀察員工在執行工作任務時的表現。
b)以該工作任務作業標準與員工表現比較。
c)向員工主管及資深工作伙伴了解員工訓練需求。
第二步驟-----執行
1)計劃并安排培訓時間表。
•主管或負責訓練的人員時間安排,配合上課方式的時間安排以及受訓員工個人的意愿及期望。
•依據工作流程順序,重要性及業務上的輕重緩急安排時間。
•依據受訓員工本身學習能力及該工作任務需要多少時間訓練。
•讓上級單位及訓練主管單位知道此在職訓練的時間表。
2)教材師資準備作業。
•課程內容的編排必須與現場實務運作能配合。
•教導方式是以一對一的訓練方式,理論與實務并重。
•實作指導教材應重視重復的練習到熟練為止,并隨時糾正錯誤。
•重視工作流程中分解細部步驟的資料解說。強調正確與錯誤示范比較。
•訓練前負責訓練人員應就準備資料與受訓員工溝通,使受訓員工有事前的心理準備。
•通知受訓員工準備筆記本,在教導其間隨時做筆記。
3)親自教導學員。
•負責訓練的人員一定要建立教誨不倦的心態,主動示范操作。
•鼓勵員工發問,提意見。指導正確工作流程,立即糾正不正確的做法。
•詳細說明專用名稱,縮寫及相關代號。
•以受訓員工最有利的方式安排課程,并注意員工對訓練吸收進度追蹤考核。
•注意受訓員工的學習環境及安全衛生的措施。
•經常給予受訓員工回饋并鼓勵員工好的表現。
•教導員工5S活動以保持現場的整潔有序,及工具定期保養。
第三步驟------評估
1)評估及追蹤學員學習成果。
•以學員工作績效與原定目標比較及訓練前后比較,了解員工學習成果。
•評鑒學員在訓練期間學習表現。
•訓練前后,書面測試學員對工作任務的了解。
•訓練后,亦可交由單位主管,資深員工來評鑒。
2)探討培訓計劃。
•評審訓練課程內容實用性及課程進度。
•訓練進度與學員學習過程是否密切配合。
•學員對訓練講師的評語。
•訓練設備工具之檢討。
•提出檢討改進方案,做為下一次在職訓練之參考。
---------------------------------------------------------
閱讀完此文章您有什么想法?問題?疑問?建議?意見?想和一起閱讀此文的其他益友互動交流?想和我們的精益咨詢專家探討?
您可以1.【直接回復我們】
2.加【互動Q群】
3.到【微社區】
三個方式參與互動
---------------------------------------------------------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