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搜索: 精益生產 6S管理 TPM咨詢 精益生產咨詢 供應鏈管理 生產計劃 精益培訓 設備管理咨詢
周一: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
周二:質量檢驗的依據
周三:質量檢驗的主要管理制度 ★
周四:質量檢驗常犯的錯誤
周五:質量檢驗案例分析
在質量管理中,加強質量檢驗的組織和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我國在長期管理實踐中已經積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質量檢驗的管理原則和制度,主要有以下幾點:
三檢制就是實行操作者的自檢、工人之間的互檢和專職檢驗人員的專檢相結合的一種檢驗制度。
(1)自檢。自檢就是生產者對自己所生產的產品,按照圖紙、工藝和合同中規定的技術標準自行進行檢驗,并作出產品是否合格的判斷。這種檢驗充分體現了生產工人必須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通過自我檢驗,使生產者充分了解自己生產的產品在質量上存在的問題,并開動腦筋尋找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而采取改進措施,這也是工人參與質量管理的重要形式。
(2)互檢。互檢就是生產工人相互之間進行檢驗。主要有下道工序對上道工序流轉過來的半成品進行抽檢;同一機床、同一工序輪班交接班時進行相互檢驗;小組質量員或班組長對本小組工人加工出來的產品進行抽檢等。
(3)專檢。專檢就是由專業檢驗人員進行的檢驗。專業檢驗是現代化大生產勞動分工的客觀要求,它是自檢和專檢不能取代的。而且三檢制必須以專業檢驗為主導,這是由于現代生產中,檢驗已成為專門的工種和技術,專職檢驗人員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工藝知識和檢驗技能,都比生產工人熟練,所用檢測儀器也比較精密,檢驗結果比較可靠,檢驗效率也比較高;其次,由于生產工人有嚴格的生產定額,定額又同獎金掛鉤,所以容易產生錯檢和漏檢。那種以相信群眾為借口,主張完全依靠自檢,取消專檢,是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實際的。
重點工序雙崗制就是指操作者在進行重點工序加工時,還同時應有檢驗人員在場,必要時應有技術負責人或用戶的驗收代表在場,監視工序必須按規定的程序和要求進行。這里所說的重點工序是指加工關鍵零部件或關鍵部位的工序,可以是作為下道工序加工基準的工序,也可以是工序過程的參數或結果無記錄,不能保留客觀證據,事后無法檢驗查證的工序。實行雙崗制的工序,在工序完成后,操作者、檢驗員或技術負責人和用戶驗收代表,應立即在工藝文件上簽名,并盡可能將情況記錄存檔,以示負責和以后查詢。
留名制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從原材料進廠到成品人庫出廠,每完成一道工序,改變產品的一種狀態,包括進行檢驗和交接、存放和運輸,責任者都應該在工藝文件上簽名,以示負責。特別是在成品出廠檢驗單上,檢驗員必須簽名或加蓋印章。這是一種重要的技術責任制。操作者簽名表示按規定要求完成了這道工序,檢驗者簽名表示該工序達到了規定的質量標準。簽名后的記錄文件應妥為保存,以便以后參考。
質量復查制是指有些生產重要產品的企業,為了保證交付產品的質量或參加試驗的產品穩妥可靠、不帶隱患,在產品檢驗人庫后的出廠前,要請與產品設計、生產、試驗及技術部門的人員進行復查。
追溯制也叫跟蹤管理,就是在生產過程中,每完成一個工序或一項工作,都要記錄其檢驗結果及存在問題,記錄操作者及檢驗者的姓名、時間、地點及情況分析,在產品的適當部位做出相應的質量狀態標志。這些記錄與帶標志的產品同步流轉。需要時,很容易搞清責任者的姓名、時間和地點,職責分明,查處有據,這可以極大加強職工的責任感。
質量統計和分析就是指企業的車間和質量檢驗部門,根據上級要求和企業質量狀況,對生產中各種質量指標進行統計匯總、計算和分析,并按期向廠部和上級有關部門上報,以反映生產中產品質量的變動規律和發展趨勢,為質量管理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統計和分析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品種抽查合格率、成品抽查合格率、品種一等品率、成品一等品率、主要零件主要項目合格率、成品裝配的一次合格率、機械加工廢品率、返修率等。
合格品管理不僅是質量檢驗也是整個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對不合格品的管理要堅持“三不放過”原則,即: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過;不查清責任者不放過;不落實改進措施不放過。這一原則是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堅持這種思想,才能真正發揮檢驗工作的把關和預防的作用。對不合格品的現場管理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對不合格品的標記工作,即凡是檢驗為不合格的產品、半成品或零部件,應當根據不合格品的類別,分別涂以不同的顏色或作出特殊標記,以示區別;二是對各種不合格品在涂上標記后應立即分區進行隔離存放,避免在生產中發生混亂。
對不合格品的處理有以下方法:(1)報廢;(2)返工;(3)返修;(4)原樣使用,也稱為直接回用。
在質量檢驗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產生檢驗誤差是很難避免的,甚至是經常發生的。據國外資料介紹,檢驗人員對缺陷的漏檢率有時可高達15%一20%。檢驗誤差可分為:
(1)技術性誤差。它是指由于檢驗人員缺乏檢驗技能造成的誤差。
(2)情緒性誤差。它是指由于檢驗人員馬虎大意、工作不細心造成的檢驗誤差。
(3)程序性誤差。它是指由于生產不均衡、加班突擊及管理混亂所造成的誤差。
(4)明知故犯誤差。它是指由于檢驗人員動機不良造成的檢驗誤差測定和評價檢驗誤差的方法主要有:
a.采用重復檢查,是由檢驗人員對自己檢查過的產品再檢驗一到兩次,查明合格品中有多少不合格品及不合格品中有多少合格品。
b.復核檢查:由技術水平較高的檢驗人員或技術人員,復核檢驗已檢查過的一批合格品和不合格品。
c.改變檢驗條件:為了解檢驗是否正確,當檢驗人員檢查一批產品后,可以用精度更高的檢測手段進行重檢,以發現檢測工具造成檢驗誤差的大小。建立標準品。用標準品進行比較,以便發現被檢查過的產品所存在的缺陷或誤差。由于各企業對檢驗人員工作質量的考核辦法各不相同,還沒有統一的計算公式;又由于考核是同獎懲掛鉤,各企業的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很難采用統一的考核制度。但在考核中一些共性的問題必須注意,就是質量檢驗部門和人員不能承包企業或車間的產品質量指標;再就是要正確區分檢驗人員和操作人員的責任界限。
——沒有成功不代表失敗,只是你還不夠努力!—— 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吃喝玩樂,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不斷學習成長! 把別人玩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與眾不同!
&我們志在打造最具學習價值的精益生產微信學習平臺&
若您喜歡此文,請分享給朋友, 支持精弘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