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170期【設備管理咨詢】個別改善(二) 發布時間:2014-08-18        瀏覽:
 

個別改善的推進步驟

 

 

改善課題展開的步驟

 

步驟1 選定課題(設定問題)…明確問題
(1)抓住主題選定理由的“差距”(問題)的方法
①明確各種基準與現狀的差距,量化地表現問題
②將什么改善到何種程度?在這里將改善目標稱為「目標值」。


(2)選定工作中改善主題的要點

 

( 3 ) 設定改善的?目標值?
(根據提出的主題,決定改善到何種程度)

「目標值」按以下三個方面來表現。
● 管理特性
● 目標值
● 限期

對于目標值,我們當然還不知道是否能達到。
但這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而是按照?必須達到」的要求所定的值。所以有必要最初就決定。


設定「目標值」的時候,可按照以下的觀點進行商討。
● 能否達成上司的方針
● 能比過去的實績提高多少
● 比起其他部門是否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水準
● 比起競爭對手是否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水準


將?目標值?壓縮到一個。
在決定了之后,請進入把握現狀的數據收集工作。

◆設定目標值時考慮方法的例子◆

 

■步驟2 充分理解現況
——對各種特性的變化或傾向進行的區分和調查

●注意、區別數據的組成
●發現結果偏差,明確解決問題的方法
●將「問題發生了」置換成「結果偏差」的問題

 

(1)原因發現的線索
①發現結果偏差是第一歩
● 決定從什么角度出發區別結果數據,并顯示在圖表上。
● 結果中一定會存在偏差即好結果和壞結果。
②知道解決問題的線索
●通過發現偏差的原因(過程程),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2)現狀充分理解的注意點
①如實地分析事實(三現主義:現場、現物、現實)
●沒有充分理解事實前,即使「…是應當的」「認為怎么樣」等議論解決方法也是不明確的。
②進行客觀地分析
●分析結果要用簡單易懂的「數據表示」。
●各種條件或特性的狀態等采用定量表示比用定性表示更能清楚狀態的程度。
③決定什么作為特性(結果)。
④不平均化(不要加工數據)
●如果平均或總結數據的話是看不到偏差的。
⑤看不出偏差時要進行重新區分
●用圖表表示時,以Y軸(縱)為特性(結果)、以X軸(橫)為要素項目來進行對應。

 

(3)定量的偏差和定性的偏差
偏差有「定量的偏差」和「定性的偏差」兩種分類方法。定性的偏差應該可以與定量的偏差相互換。

 

(4)由于偏差的方式不同查明原因的方法也不同
問題發生曲線有突發型、波動型、慢性型這三種曲線。
問題發生的曲線,即由于偏差的方式不同,查明原因的對策是不一樣的。

 

■步驟3制定改善目標
(1)目標制定的推進方法
①將「壞的」做成「好的」目標。
②如果要達成活動目標就要驗證、確認目標值能否達成。
③即使達成改善項目也難達成目標值時,追加改善項目,再建一個其它的目
● 制定了A和B的目標值。
● 要是這樣也達成不了的話考慮下一個解決方法。
● 因為C在納期、成本上達成目標比較困難所以和D一起設定為目標值。
④重要的是具體地定量地表示目標。
總之,要明確表現
● 什么(管理特性?QCD)
● 多少(目標值)
● 到什么時候(納期)

 

(2)目標值的著眼點和作成活動計劃
①目標不宜過高和過低
②確定目標值也與下游業務等有聯系?
比如,如果要考慮業務的作業時間、作業間的平衡關系的話就要有「必須在XX(分)內完成」的決定。
③有規格、標準等時也要考慮它們。
④對現狀充分理解的結果、原因、對策、效果進行預測并以之為參考。接下來,利用甘特圖表等作成活動計劃?;顒佑媱澲袘鞔_責任者、推進者。

 

■步驟4 要素分析(要因分析)

是要找到引起結果偏差的原因。

追求原因的原理是找到要素然后進行分析。通過這樣做能盡快找到要素。要素分析可以用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叫竭盡全力找要素。

這個步驟是問題解決活動中最重要的程序。如果能準確抓住真正要素、那對下一個對策的步驟是有直接效果的。


(1)找出要素(調查發生偏差的條件)
利用特性要因圖,調查出要素。
特性要素圖就是把對特性(結果)有影響的要素系統地調查,查找出偏差的原因。

 

(2)驗證要因:確認對結果的影響度。

 

(3)驗證的方法
有散布圖法和二元表方法等?

■定量數據要因可以用散布圖來驗證。

■根據二元表來確定要因(發現原因)
行為的有?無等、難以用數字來對應的定性要因,適合用二元表來驗證要因。
結果取縱方向、要因取橫向,好結果與不良結果分別取一行,邊對應要因
邊找差異之處。數據多時,“普通”的居中的數據可以消除不記。


◆二元表例◆

 

■步驟5 設計對策

對在要素的驗證過程中確認過的原因設計實施對策

設計對策時,
① 有查得到原因的對策和
② 雖查不到原因但不受原因影響的對策。
后者的對策用于原因是環境等自身不能選擇的時候。

對效果的預測和可行性進行評價并分析實行項目。

對①效果性 ②可行性 ③誰做(誰能做)等做評價并做出決定。

 

■作成實施計劃書

把已經設計好的(想好的)對策總結到實施計劃書上。
(1) 對策項目能否達成活動目標(是否有聯系)
(2) 對策數目多嗎。(是否能完成。多的話多少才合適)
(3) 用5W1H具體地實施

 

★作成順序的確認要點
1.銘記上述目的。
2.如有制約事項必須明確記錄。
3.一次手段的難度必須相差不大。
4.原則上一張卡片上填寫一個內容。
5.必須是可行性的對策。
6.具體對策不能偏離基本目的。
7.確認好目的和手段的關系。

 

 

■步驟6 對策的實施

實施對策的同時,把握是否按計劃進行
(1) 對策的實施
在這里重要的是:
確實實施對策
經常把握實施狀況


(2) 進度的管理
① 必須管理實施狀況。為了讓全員了解狀況,最好在墻壁上公布的方式進行管理。
② 為了能做更好的管理,進行結果方面管理的同時,應進行過程方面的管理。

 

 

■步驟7 實施結果的評價

確認對策的效果


(1) 改善題目的結果確認(有形效果)
? 有沒有達成目標?
“良好”是否增加了?“差”是否減少了?


(2) 行動題目的結果確認(無形效果)
成員的改善實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士氣是否得到了提高
→對策的采取是否在科?組的凝聚力方面起到作用、在對策的實施不理想的時候,分析原因時也不能漏掉這一點

? 跟其他部門的聯系、協助是否順利
→因采取特別對策而請求其他部門提供協助時,此項目非常重要

 

 

 

■步驟8 總結

對產生良好結果的對策進行標準化,并遵守
(1) 總結
① 明確事情的程序或構造,并將程序或構造分別進行分析。
② 如果是程序方面出現的問題,找出其原因。


(2) 作業標準
如果明確記錄作業項目或做法,使每一個人都能實施,就可以提高全體的成功率?
(降低失敗率)
① 標準書從進行標準化時就開始進行陳腐化、因此明確改定條件是非常重要的。
② 在現場、用圖表或表格反映情況比文字說明更好。
③ 如果把作業標準書用教育或訓練的方式進行定型化,可成為維持組織能力。

 

 

精弘益-精益生產促進中心

——沒有成功不代表失敗,只是你還不夠努力!——
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吃喝玩樂,有些人利用閑暇時間不斷學習成長!
把別人玩樂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將與眾不同!

 

&我們志在打造最具學習價值的精益生產微信學習平臺&

 

若您喜歡此文,請分享給朋友, 支持精弘益吧!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