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節拍對生產的作用
生產節拍對生產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對生產的調節控制,通過節拍和生產周期的比較分析,在市場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明確需要改進的環節,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調整。如當生產節拍大于生產周期時,生產能力相應過剩;如果按照實際生產能力安排生產就會造成生產過剩,導致大量中間產品積壓,引起庫存成本上升、場地使用緊張等問題。如果按照生產節拍安排生產,就會導致設備閑置,勞動力等工等現象,造成生產能力浪費。當生產節拍小于生產周期的情況下,生產能力不能滿足生產需要,這時就會出現加班、提前安排生產、分段儲存加大等問題。因此,生產周期大于或小于生產節拍都會對生產造成不良影響。生產管理改進的目的就是要盡可能地縮小生產周期和生產節拍的差距,通過二者的對比分析安排生產經營活動。韓總在職代會報告中提出的建立標準生產周期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不斷的改進使生產周期與市場需要的生產節拍相適應,從而保證均衡有序的生產。如果市場需求能夠穩定在年產量為一固定值,那么節拍就比較穩定,這種節拍就可以作為提高生產周期的一個標竿,進而組織相關資源進行改進。
生產節拍應用的另一個作用
生產節拍應用的另一個作用是能夠有效防止生產過剩造成的浪費和生產過遲造成的分段供應不連續問題,并確定工序間的標準手持品數量。經濟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成本和產量間存在一種函數關系,當產量過剩時,成本就會增加,當產量不足時單位產品的成本同樣處于較高水平,因此從成本的角度出發,生產過剩和不足都是一種浪費,應用生產節拍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相對于JIT的零庫存理念,應用生產節拍就要改變生產越多越好的觀念,建立起適量生產的觀念。為保證生產中分段連續供應,必要的、合理的分段貯備在實際生產中也是必須的,因此在平衡生產節奏的同時,通過工序能力的分析就可以建立起各工序間必要的手持分段數量,避免分段庫存過多造成的嚴重浪費。
生產節拍的使用作用
生產節拍的使用將會使生產現場的作業規律化,達到生產活動的穩定,實現定置管理,并作為現場生產效率改善的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