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行業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發布時間:2014-09-29        瀏覽:
自2006年中倉協組織撰寫《行業報告》以來,我們分析過倉儲業存在的許多問題,2006年的《報告》提出過“10大”問題,既有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也有市場環境深層次的問題。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有些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有些問題正在得到解決,更多問題的解決可能會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還有的問題,當時看是問題,經過近些年的探索與反思,換一個角度思考,可能就不是問題。下面分述如下:
1政策與管理層面的問題

  1、倉儲稅負重的問題,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但仍然沒有解決。一是倉儲業營業稅仍然是5%,一些稅收試點企業已經實行差額納稅,但稅率仍然偏高,這已經是倉儲的老大難問題了;二是土地稅很重,新法規實施以來,土地稅額普遍增加了2倍以上,最多的增加了10倍左右,這對占地面積較大、主要靠勞務性收入生存的倉儲企業來說,確實不堪重負。
 

  2、倉儲用地的取得方式與價格偏高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成諸多不良后果。一方面,原來城內的倉庫區不斷地被規劃拆遷,另一方面又不能置換到城外同樣面積的倉儲用地,政府提供的倉儲用地主要集中在“物流園區”,而“園區”的土地價格偏高、用來建倉庫很難生存,這就造成三個后果:一是我國的倉儲面積基本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況,特別是立體倉庫、冷庫與危險品倉庫不足;各類“物流”園區被“市場化”、“商貿化”、“綜合化”,搞得不倫不類;農民新建大批倉庫,倉儲企業要么租用農民倉庫,要么租用農村集體土地建倉庫,但這是“灰色地帶”,與現行法規不符。近年來倉儲用地價格偏高的問題直接抬高了社會物流總成本。我們應該學習發達國家經驗,對倉儲用地實行針對性的優惠供應。
 

  3、倉儲業的法規建設,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關注。我國物流中的運輸、快遞、貨代等都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唯獨沒有倉儲業的專門法規。這是造成我國倉儲業“門檻”低、市場不規范、倉儲設施“家底不清”的主要原因,也使“金融倉儲”、“私人倉儲”等新興倉儲業態得不到管理與規范。我們應該借鑒日、美等國的經驗,制定倉儲業專門法規,指導與規范倉儲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2行業與市場層面的問題

  1、倉儲業的標準化建設穩步推進,但體系還不完善,相關企業對倉儲標準化工作的響應程度還不夠。自2007年國家標準委頒布《通用倉庫等級》、《倉儲服務質量要求》與《倉儲從業人員職業資質》三項標準以來,中倉協自2008年組織開展了“中國星級倉庫”的評定與“倉儲服務質量達標”評鑒工作,自2010年開展倉儲經理與倉儲管理員的資質培訓認證工作,已為一批三星級以上倉庫授牌,為一批倉管員發證,目前正在制訂倉庫規劃設計參數、倉單、低溫倉儲作業規范、倉儲績效等多項標準。但,要使這批國家標準得到企業的普遍認知與認可、依據標準改善倉庫條件、提高服務質量與作業績效,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2、倉儲業的統計制度有待加強與完善。長期以來,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一直包括倉儲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與“增加值”;中倉協自2006年以來每年都組織對會員企業與其它倉儲企業的調查工作,但每年收回的有效調查表只有100份左右,并且每年的樣本都不一樣,缺乏可比性;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全國各類倉庫設施的統計數據很不準確、很不完整,全國5.5億平米的通用倉庫面積(其中1億平米立體倉庫),是中倉協根據部分調查數據估算出來的,很不準確;全國1400萬噸(6000多萬立方米)的冷庫儲存能力也是不完全的統計數據;危險品倉庫的數量,目前還出不來。由于倉庫的“家底”不清,致使新建倉庫缺乏科學依據,造成有的地區倉庫供不應求,有的地區供過于求。應該學習日、美等發達國家的經驗,所有新建公共倉庫都應在政府部門備案。
 

  3、市場秩序與行業壟斷問題。一方面,有的地區由于倉庫供過于求,或由于中小型倉儲企業扎堆,企業競相壓低倉庫租金,出現價格方面的惡性競爭,另一方面,因為普洛斯等大型倉儲地產企業的倉庫規模越來越大,有業內人士擔心出現行業壟斷。根據中倉協的調研,總體上看,我國倉儲業的當務之急應該是提高倉儲企業的規?;c組織化程度,而不是防止行業壟斷的問題,就算普洛斯保持每年120萬平米的增速,五年之后也就是1000萬平米左右倉庫,也只占到全國倉庫總面積的2%左右。當然,在個別地區個別城市是否會形成壟斷,這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中倉協認為,不論是惡性競爭或是壟斷,都需要加強與完善行業統計工作,逐步建立倉儲業的公共信息平臺,及時發布倉庫面積與倉租的實時信息,引導行業健康發展與有序競爭。
 

3倉儲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倉儲企業的定位問題。一是市場定位的同質化,二是發展目標的同質化。在市場定位方面,許多倉儲企業服務的領域、存儲的貨物明顯趨同,綜合的通用的(主要是生活日用品)多,專業的專用的(冷庫、危險品以及服裝、醫藥、生鮮食品等)少;為生產企業提供產成品倉儲服務的多,為生產企業提供零部件倉儲、為零售企業提供倉儲配送的少;為傳統流通體系(生產與批發)服務的多,為電子商務服務的少。在企業形象與發展目標定位方面,以“物流”為榮、以“倉儲”為恥,一些新企業大多以“綜合”“現代”物流公司或供應鏈公司為形象與目標定位,一些老企業也脫離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追求“綜合”“現代”物流公司,不理解現代倉儲的本質,不能充分認識配送中心的市場需求與效益潛力。
 

  2、倉儲增值服務問題。許多倉儲企業仍然只能提供倉庫出租、或進出庫管理及裝卸等基本服務,只能為貨主保管商品、不能控制商品庫存;收費方式單一,多數仍是按面積計算倉租,按貨位、按進出倉庫的包裝件、按貨物價值等計費的很少;倉庫內的流通加工形不成規模,服務不到位;商品配送的方式單一、規模較小、不能產生經濟效益,為生產企業單一品種送貨的多,為零售企業與末端客戶提供多廠、多店的整體配送的少。
 

  3、設備與技術應用問題。信息系統、貨架與叉車是現代倉儲作業的最基本設施。近年來,隨著立體倉庫的增加,貨架與叉車的使用率正逐年提高,但平地堆碼、人工搬運仍然較普遍,許多企業仍然沒有信息系統,即使有系統也只是代替了紙質臺賬的作用,沒有庫存管理與控制的功能。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有的企業出現了一味追求全自動化的苗頭。國內外的經驗表明,公共倉儲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實施倉儲設施的全自動化一定要慎重考慮三個因素(實施環境、客戶關系、投入產出),切忌盲目發展。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