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概念:
關于設備故障率這個概念,所有設備管理者都會提到的概念,大家都會非常關注設備故障率指標,但當我們真正認真提出該指標的概念,管理目標,管理有效性的時候,大家都才感覺到迷茫,才認識到這個概念被自己提起,主要還是行業的一個慣性傳遞,自己還沒有真正理解該指標!“故障率”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設備出現故障的概率或者比率”,總結一下,行業內經常性有以下提法:
定義一:具體時刻發生故障的設備臺數占投入使用設備臺數的百分比值。
定義二:單位時間內發生過故障的設備臺數占投入使用設備臺數的百分比值。
定義三:單位時間內設備發生故障的次數。
定義四:單位時間內設備故障停用的時間占設備目標生產/工作時間的百分比值。
計算方式:
定義一:故障率=(故障臺數/設備總臺數)*100%;
定義二:故障率=(故障臺數/設備總臺數)*100%;
定義三:故障率=故障停機時間總和/(單臺工作時間*設備總臺數)*100%;
定義四:故障率=故障次數總和;
設備總數可以根據我們對考核者的考核要求來定,當設備總數是1的時候,就是單臺設備的故障率。
管理目標:
提出設備故障率的指標,我們認為主要體現設備的失效狀態和對生產的影響情況,同時考核相關管理維護人員的設備維護狀態的水平和控制設備狀態的能力。通過該指標,推動管理者加強管理,首先減少設備對生產影響,保證企業生產效益;然后加強設備維護,減少故障維修帶來的一系列的備件存儲、(緊急)采購、緊急人工等維修成本。故障率指標針對的可以是具體一臺設備、一類設備;同時可以是管理者的所有設備、也可是管理者的部分重點設備。
管理分析:
討論故障率,首先需要對故障進行定義,設備發生什么樣的情況,歸為故障,在《設備管理維修術語》一書中,將故障定義為“設備喪失規定的功能”。這一概念可包括如下內容:由于設備自身或者內部部件原因導致出現1、立即喪失其生產功能的狀態,即為停機狀態;2,設備性能降低,無法生產合格產品的狀態。
定義一表達設備的故障率,體現的是一個時刻的設備故障狀態,企業資產管理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應該關注重要設備的即時狀態,讓資產責任人有壓力與動力去維護好設備,保持所有時刻的設備狀態,但就實際上來說,該要求也給予了責任人一個管理投機的可能,賭博在管理者考核的時候,所負責的設備狀態可能就是在非故障狀態,而不會努力去作好設備維護的工作。用定義一作為指標來考核,隨機性、偶然性很大,所以一些企業就把考核點定義在每月月末的固定時間,所有責任者就會在考核點到的時候全力去保持或者恢復設備的狀態,這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樣會掩蓋考核期過程中管理設備出現的故障,丟掉了設備狀態的真實性??傮w來說,定義一應該是管理者關注的內容,對實現管理目標有一定意義,但如果要作為考核指標,缺陷大于指導意義,很難操作與推行。適合管理人手不夠、管理統計記錄手段薄弱的管理階段和企業的簡單管理。
定義二表達設備的故障率,體現的是一個階段發生過的故障設備占所有考核范圍設備的總數,在考核期內,只要出現一次故障,該設備就被納入考核范圍,相比定義一考核其中一個時點,要合理一些,定義二有一個缺陷,就是對于具體一臺設備,在考核周期內出現故障超過1次,就忽略了多次停機對生產影響和成本的責任,責任人對考核期內已出現故障設備的關注就會減弱。
定義三表達設備的故障率,采用簡單記數方法來記錄考核期內設備的每一次故障,這種方法貌似簡單,其實從設備責任者的角度來說,還真有其合理性:出現設備故障,主要原因是設備維護的不到位,無論對生產的影響有多大,對成本的影響有多大,都是設備責任者的問題,出現一次,就應該考核一次。當然,就管理目標,我們還是要在有限的企業資源基礎上減少對生產的影響和成本的影響,這是定義三缺陷的地方。
定義四表達設備的故障率,考慮了故障對企業經營根本-生產的影響,對每次故障的停機時間進行統計,該指標從數字上,能夠讓管理者比較清楚當前設備狀態對企業經營目標的影響有多大,更能夠客觀的指導管理決策。當然該指標對現場工作記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準確記錄故障的起點時間和解決故障的終點時間,同時要求按照具體設備、設備類別、責任者進行統計,尤其是設備量很大的時候,對管理工具提出了一定要求。
有效性總結
對于設備故障率這個指標,無論采用上面那一種計算方式,具體數據都來自設備使用與維護一線工作人員,而我們考核的責任主體,又常常就是設備使用者或則設備維護者自身,所以,信息如何被真實反映,就是我們管理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對著一個無真實性可控的指標進行考核,我們也只是在粉飾太平,只是在浪費時間,在自欺欺人。我們在好幾個企業中都有類似發現,從一線管理者的工作方法、管理思路、檢修費用、生產產量等角度去分析,我們認為管理好的一線管理者,他們上報的設備故障率居然要比其它同等角度反饋信息差好多的部門要高幾許,實際現場調查設備狀況和我們推理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為了搞清楚這種矛盾情況出現的原因,就召集過來當面溝通,他說,“就我提報的故障率,是我們現場實際的數據,我也不敢去做假,因為還有相關其他信息進行限制,所以我只有實情實報”。而他管理者也有不泛坦率者這樣說:“我沒有辦法控制故障,整天都在忙碌,所以你們需要什么數字,我只有到時候就給你們什么數字,也考慮不過來上報數據的合理性,如果按照實情匯報,還不罰倒我啊,反正如果查出來,在認罰也一樣!”。
所以,選擇考核指標,我們首先要考慮我們獲取信息、統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沒有這個前提,我們玩的就是簡單的數字拼湊游戲,沒有管理效果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