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HLEAN學堂 > 設備安定技術 >
設備管理指標分析(四) 發布時間:2023-06-13        瀏覽:
設備利用率

管理概念:

設備利用率是指單位時間內設備實際使用情況或者設備生產效果占理論上的設備使用情況或者設備生產效果的百分比,是指設備被用來投入使用的效率,反映設備工作狀態及生產效率的技術經濟指標。

設備利用率這個指標,根據行業特征不同不同,大家對其關注點也不一樣;比如,對于制造業,企業關注設備發揮的效率,關注設備在規定時間內生產的產品數量和理論產能的比較,用于判斷生產設備產能的發揮效率;而對于移動設備與能源行業生產設備,等無法準確利用其的生產結果來衡量其使用效率的設備,更關注設備投入生產的時間與理論工作時間的對比??偨Y一下,行業內經常性有以下提法:

定義一:單位時間內設備的實際生產產量和理論生產產量的百分比值。

定義二:單位時間內設備的實際運轉時間和計劃運轉時間的百分比值。

定義三:具體時刻設備投入運轉的臺數和總設備臺數的百分比值。

計算方式:

定義一:設備利用率=實際產量臺總和/(單臺理論小時產量*日標準工作小時數*設備總臺數)*100%;

計算具體舉例說明:

10臺設備,每天每臺設備工作實際可用小時數是20小時,每小時的臺產量是500件,完成產量1萬件/臺;其每臺理論小時產量是600件,日標準工作小時數是22小時。

設備的利用率=(10*20*500)/(600*22*10)*100%=75.76%;

定義二:設備利用率=設備實際工作時間總和/(日標準工作小時數*設備總臺數)*100%;

計算具體舉例說明:

如上例:10臺設備,每天每臺設備工作實際可用小時數是20小時,每小時的臺產量是500件,完成產量1萬件/臺;其每臺理論小時產量是500件,日標準工作小時數是22小時。

設備的利用率=10*20/(22*10)*100%=90.909%;

定義三:設備利用率=(運轉臺數/設備總臺數)*100%;

如上例:10臺設備,每天每臺設備工作實際可用小時數是20小時,每小時的臺產量是500件,完成產量1萬件/臺;其每臺理論小時產量是500件,日標準工作小時數是22小時。如果在評估的時候,10臺設備有2臺沒有投入使用。

設備的利用率=8/10*100%=80%;

設備總數可以根據我們對考核者的考核要求來定,當設備總數是1的時候,就是單臺設備的利用率。

管理目標:

在資產密集型企業當中,設備投資常常在總投資中占較大的比例。因此,設備能否充分利用,直接關系到投資效益,提高設備的利用率,等于相對降低了產品成本。所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很關注該指標。提出設備利用率管理指標,我們認為主要體現設備的生產被利用效率。通過該指標,推動管理者加強整體計劃管理,首先提高設備出勤率,保證企業生產效益;然后改善及完善生產條件,減少生產過程損失,提高生產時間內的設備效能。設備利用率指標針對的可以是具體一臺設備、一類設備;同時可以是管理者的所有設備、也可是管理者的部分重點設備。

管理分析:

討論設備利用率,其核心是提高企業投資回報率,希望企業投資能夠實現預測的收益,有效控制企業發展。

定義一表達設備的利用率,體現的是設備產能效率和設備出勤效率共同影響下的設備利用率,尤其對于生產設備有產能標準衡量手段的時候,加上產能效率這個角度上來說,比單純從設備出勤率考核設備利用率更嚴謹、更全面,當然,這種情況只能夠生產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固定的前提容易把握,比如連續生產線的制造行業、連續輸送行業等等。這個指標主要用來同時考核設備維護能力和生產組織能力,就拿上例來說:

設備出勤效率=實際工作小時數/理論工作小時數*100%=20/22*100%=90.909%;

設備產能效率=實際(小時)產量/理論(小時)產量*100%=500/600*100%=83.33%;

設備真正的利用率=設備出勤效率*設備產能效率=90.909%*83.33%=75.76%;

這樣的指標更能夠讓管理者從設備維護和生產組織兩個方面去分析問題,尋找問題根源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定義一考慮對設備的利用效率影響因素是最全面的,這個角度思考設備利用率值得推廣。

定義二表達設備的利用率,體現的就是設備的出勤效率,側重點還是關注設備的維護水平和總體生產計劃安排。當然這種設備利用率的計算方式,還是被產量受生產時間外生產環境條件影響很大的行業廣泛采用,比如運輸行業,在標準裝載量和運輸速度前提下,車輛的實際運輸量除了車運輸時間外,還受運輸距離的影響;如發電行業,發電量除了與發電機組的運行時間有關,其中還受其它重要因素所影響,如火電和當前燃煤熱量情況有關、風電和當前風力有關、水電與當前水流量有關,無法制定出標準時間產能。我們主動能夠控制的就是設備的可靠性,保證計劃時間內的穩定生產。定義二在考核設備的利用率來說,確實遺漏了部分影響因素,是否作為利用率的評價標準其實主要看其他因素對利用率準確性的干擾程度,能夠達到90%以上,就可以了;當然如果需要準確率更高一些,可以嘗試建立標準產能,考慮其它相關重要影響因素,進行處理。一些行業采用折算成標準產品的標準產能,把不同產品的產能折算成設備的標準產品的產能,就可以消除產品差異帶來的影響,這點水泥行業就采用過。

定義三表達設備的利用率,體現的是及時設備利用狀態,企業資產管理的角度上來說,我們容易關注重要設備的即時狀態,讓資產責任人有壓力與動力去維護好設備,保持所有時刻的設備狀態,如同故障率的描述一樣,也給予了責任人一個管理投機的可能。用定義一作為指標來考核,隨機性、偶然性很大,所以一些企業就把考核點定義在每月月末的固定時間,所有責任者就會在考核點到的時候全力去開動設備,這有雖然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樣會掩蓋考核期過程中管理設備停產情況,丟掉了設備利用的真實性??傮w來說,定義一應該是管理者關注的內容,對實現管理目標有一定意義,但如果要作為考核指標,缺陷大于指導意義,很難操作與推行。適合管理人手不夠、管理統計記錄手段薄弱、標準化水平低的管理階段和企業的簡單管理。

有效性總結

對于設備故障率這個指標,無論采用上面那一種計算方式,具體數據都來自設備使用與維護一線工作人員,而我們考核的責任主體,又常常就是設備使用者或則設備維護者自身,所以,信息如何被真實反映,就是我們管理者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對著一個無真實性可控的指標進行考核,我們也只是在粉飾太平,只是在浪費時間,在自欺欺人。我們在好幾個企業中都有類似發現,從一線管理者的工作方法、管理思路、檢修費用、生產產量等角度去分析,我們認為管理好的一線管理者,他們上報的設備故障率居然要比其它同等角度反饋信息差好多的部門要高幾許,實際現場調查設備狀況和我們推理得到的結果是一致,為了搞清楚這種矛盾情況出現的原因,就召集過來當面溝通,他說,“就我提報的故障率,是我們現場實際的數據,我也不敢去做假,因為還有相關其他信息進行限制,所以我只有實情實報”。而他管理者也有不泛坦率者這樣說:“我沒有辦法控制故障,整天都在忙碌,所以你們需要什么數字,我只有到時候就給你們什么數字,也考慮不過來上報數據的合理性,如果按照實情匯報,還不罰倒我啊,反正如果查出來,在認罰也一樣!”。

所以,選擇考核指標,我們首先要考慮我們獲取信息、統計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沒有這個前提,我們玩的就是簡單的數字拼湊游戲,沒有管理效果可言。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