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那個周五晚上,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都被阿里巴巴十八年慶典的圖片刷爆了朋友圈。過去的十八年,阿里是中國電子商務奇跡的見證者和推動者,從18人到5.4萬人,從桌面端到手機端,阿里的GMV規??氨热澜绲?1大經濟體……然而,在輝煌的成就面前,馬云卻說:跟未來相比,我們只是一個孩子!
的確,今天的互聯網企業,網上的紅利已經被挖掘殆盡,下一個十年,機會在哪里?馬云提出了“五新戰略”: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
他認為:“未來30年,零售業將呈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新業態、并與智慧物流結合,產生新零售;傳統的B2C制造將徹底轉向智慧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C2B新制造;基于數據的信用體系產生真正的普惠金融,將給所有創業者、年輕人和小企業帶來福祉;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將基于互聯網、基于大數據誕生,改變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數據將取代石油、煤和電,成為技術發展與生產革新的新能源”。
五新戰略的背后,是這段話里最核心的三個詞:“物流、數據和金融”,即供應鏈的三個流“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梢悦鞔_看出,阿里巴巴下一個十年的發力點,就是供應鏈。更具體一點,未來十年,阿里將從線上走向線下,通過“五新戰略”變革傳統行業的供應鏈。
無獨有偶,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近期接受美國CNBC專訪的時候也談到:京東致勝未來的關鍵在于供應鏈!當然,供應鏈之于京東的重要性早已不是秘密。無論是京東商城,還是X事業部的無人機、無人倉,Y事業部的智能補貨、智慧協同,供應鏈從來都是京東引以為傲并不斷拓展強化的核心能力。
但是,變革供應鏈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傳統供應鏈盤根錯節,復雜多變,變得動嗎?線下傳統企業必然會質疑這些互聯網巨頭的“野心”是否能實現。但是,對于這一點,筆者是深信不疑并頗為樂觀的。筆者認為,這場變革將會分為兩個階段在十年內完成。
第一階段
第一個階段(五年內)是圍繞消費品的供應鏈變革。新零售打響了這場變革的第一槍,隨之而來的將是整個消費品供應鏈的行業變革。在這場變革中首先獲利的除了新零售的倡導者,還有深諳供應鏈的品牌商、渠道商和物流商等,他們是新零售的積極支持者和參與者。
在8月28日阿里巴巴零售通的戰略發布會上,我們看見了那些站在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零售通總經理林小海身邊的眾多知名品牌商,如聯合利華、強生、可口可樂、雀巢等,他們對于新零售所表現出來的熱情和參與度成為了這場變革的重要推動力。
而9月1日,京東集團副總裁、Y事業部總裁于永利也在“中國快速消費品行業年度峰會”上揭示,京東和雀巢啟動“聯合預測與補貨CPFR”項目啟動后,雀巢的“訂單滿足率”從60%提高到87%,平臺“產品有貨率”從73%提高到95%,供應鏈效率得到極大提升!
世界知名企業大多擁有成熟的供應鏈,他們與阿里、京東等企業將在“新零售”運動中首先結成聯盟,打造出行業的標桿模式。而這一模式并不會僅僅局限于強者與強者的對話合作中,其更重要的意義在于:
這個模式將會由阿里、京東等企業復制運用到其它供應鏈成熟度較低的消費品品牌、渠道商、物流商的運營中去,去幫助它們、改造它們、變革它們,而那些拒絕變化、畏懼變化的企業也將在大浪淘沙中逐步消亡!
所以說,阿里、京東等“新零售”領頭羊并不是孤軍奮戰,一邊是擁有巨大流量的互聯網企業,另一邊則是擁有成熟供應鏈體系的跨國企業,這將是一場高舉高打的行業變革戰,不變則亡!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個階段中,以S2B、C2B為目標的新制造也會逐漸開展起來,它會滯后于新零售,但一定會在某一個時間節點上快速爆發。因為假如沒有新制造的支撐,新零售的發展遲早會遇到瓶頸。同理,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都會在這一過程中協同發力,加速行業的變革。
相比之下,如果是在歐美,亞馬遜是絕不敢喊出這樣的豪言壯語的!原因很簡單,歐美企業的整體供應鏈成熟度較高,沒有留給亞馬遜太多的機會去搞一場所謂的“新零售”行業變革。因此,亞馬遜采用的策略則是自建物流、完善體系、穩扎穩打、逐步推進,與沃爾瑪等傳統企業展開了所謂的“持久戰”!
第二階段
第二個階段(五到十年內)將會是圍繞除消費品以外的傳統行業(如工業品、大宗農產品等)的供應鏈變革。它的變革是被消費品供應鏈升級倒逼所致。在國內,這些行業的供應鏈成熟度也不高,并且由于遠離C端,遠離上一個十年的電商浪潮,加上企業之間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傳統商業習慣和“關系至上”的商業理念根深蒂固,因此變革的動力明顯不足。
但是,伴隨著第一個五年內消費品端供應鏈水平的快速提升,工業品、大宗農產品的供應鏈效率將成為整個產業生態鏈條、甚至是整個社會效率提升的制約因素。隨著供應鏈人才的發展、知識的普及、技術的進步、金融體系的完善、物流系統的升級,許多行業領先企業或人才將對這些傳統行業領域的供應鏈發起挑戰和變革之戰。
事實上,這種變革今天已經悄然開始,但是如果說行業變革是戰爭的話,目前的狀態頂多只能算是局部戰役或者戰斗,還離撼動整個行業供應鏈的目標相去甚遠。
在這個階段的變革過程中,當下還很難預測互聯網企業如阿里、京東等能夠搶到多少份額,因為他們的基因更多根植于消費品領域。它們擁有海量的消費品流量,但是卻缺少其它行業的B端流量和行業基因,商業環境和流程也更加復雜,切入的難度系數成倍上升。
但是,在第一階段消費品供應鏈變革中,類似阿里京東等企業所積累的供應鏈的相關的人才、技術、資金和變革戰法是許多傳統企業所缺少的,因此互聯網企業很有可能在第二階段戰爭中更多采用投資和聯盟的方式逐步切入這些傳統行業,從中分得一杯羹。
當然,至于能夠分到多少,將同樣取決于這個行業目前的供應鏈成熟度。越是成熟高的行業,越是行業集中度高的行業,互聯網企業進入的門檻越高,所能分得的份額也將越少。所以,對于傳統行業企業而言,從今日開始,還有五年左右的窗口時間可以構建更高的戰略壁壘:是合縱連橫、還是兼并整合,是時候給供應鏈動手術了。如何動?就需要系統架構的方法和思路,先從企業供應鏈開始,再到產業供應鏈,這將是行業供應鏈變革的大勢所趨!
好不夸張地說,接下來的十年,將會是中國供應鏈變革的“黃金十年”!作為供應鏈管理人,很榮幸,我們生在了這個時代、生在了中國!我們將用十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產業供應鏈升級之路。讓我們張開雙臂,擁抱變革!
來源:供應鏈架構師 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