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供應商質量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解決問題,無論什么問題都有一個萬能原則: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只要抓住這個原則,那么,一切問題都不再是問題。
所謂解決問題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指的是在看待一個問題時,要有戰略眼光和長遠思維,站得高一點,看得遠一些,不能太過于短視;而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注重細節,解決方案要落到實處。
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若干件小事相互積累,相互連貫,就成了大事、要事。
如果SQE對供應商的“小事”視而不見,時間久了,“小事”就會演變成為“大事”,那時候再解決起來難度就大了。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就是要做到凡事往實處想,往小處做。
俗話說“破其一點,全盤皆活”。只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才能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否則,只能急匆匆地著手解決,看似每天忙忙碌碌,但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
所以,任何一位SQE,在遇到問題時,千萬不能盲目行動,要靜下心來,全面地思考,爭取把問題看清、看透,搞清楚問題的關鍵,尋找能夠解決問題的“突破口”,這樣才能成功地解決問題。
小案例:花匠解決了研究人員都無法解決的問題
某大學的一個研究室里,研究人員迫切需要弄清一臺機器的內部結構。這臺機器里有一個由100根彎管組成的密封部分。要弄清內部結構,就必須弄清其中每一根彎管各自的入口與出口,但是當時沒有任何有關的圖紙資料可以查閱。
顯然這是一件非常困難和麻煩的事情,研究人員想盡了辦法,甚至動用了某些儀器探測機器的結構,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后來,一位在學校工作多年的老花匠,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很快就將問題解決了。老花匠所用的工具很簡單,只是兩支粉筆和幾支香煙。他的具體做法是:點燃香煙,大大地吸上一口,然后對著一根管子往里噴,噴的同時將這根管子的入口處寫上“1”,而站在管子另一頭的人見煙從哪一根管子里冒出來,就立即也寫上一個“l”。
這樣一來,一根管子的入口、出口都找到了。其他管子的道理也是一樣。于是,100根彎管,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便把入口、出口都弄清了。
是老花匠比研究人員更聰明嗎?不見得。老花匠的聰明之處就在于,他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快速地解決了問題。
作為一名管理者,不管能力多強,都不可能像有三頭六臂那樣,一次做很多事情。路要一步步地走,工作要一步步地做,問題也只能一個個地解決,否則,就可能因過于顧全面問題而使任何一個問題都解決不了。
問題不可怕,即使是錯綜復雜的事情,將其分而治之,遠比毫無頭緒地尋找一個“一蹴而就”的方法要實際和有效得多。
方法總是披著問題的外衣而來。此時,中層領導萬不可被問題的表象所迷惑,而應擦亮眼睛,從中識別出合適的方法來。
下面的幾個小方法,可快速撥開問題的迷霧,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值得每位SQE嘗試。
1.Where
“問題出在哪里?”當問題出現時,腦海里要立即彈出這一問題,如此便可促使你努力找出問題出處,那么解決起來就有希望了。
2.What
知道問題出在哪里是不夠的,還要再次發問“什么才是問題”。由感受到問題的存在開始,再進一步探討問題的本質,這種不斷的自問,可促使問題的解決。
3.Why
“問題為什么會發生呢?”帶著這種疑問的同時,還要建立“如果這樣或那樣做的話是否可以排除原因”的假設,一旦成立假設,接著就是驗證假設正確與否。
若假設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就應修正想法再成立新的假設。有時實行新的假設時,可能產生新的問題;這樣一來就再探討新問題的原因,再設立能消除原因的假設。如此反復,必將有助于問題的快速解決。
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事實上都是小處著手、大處著眼的具體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