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所說的能力,是指處理事務的能力,而不是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因為,缺少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把事情做得再好、能力再強,頂多也只是論資排輩混個中層,很難再有更大的發展。
如果你只求安穩,或者有個鐵飯碗、有家產可以繼承,不需要再往下看了。
職場中多得是有才華的背鍋俠,能力最強、干活最多,也最先被優化。即使人還在,也常常被遺忘,跟各種獎勵不沾邊兒。
同時,每個單位也都有這類人:看起來整天游手好閑什么正事都不干,但他就是有本事哄得大BOSS開心,上臺領獎的是他,晉升提拔的還是他(也可能上頭有人)。
不鼓勵大家去做第二種人,只是希望,你不要成為第一種人。
在專業領域日益精進、把事做好的同時,要刻意練習三種能力:找資源、勤匯報、防甩鍋。
找資源,找盟友,別埋頭苦干
無論你是基層員工還是管理崗,只要涉及到項目統籌、跨部門協調,都是一種資源的利用。
資源,就是你能調動的所有人力、物力。小到策劃一個活動,大到主導一個項目,在得到領導授權之后,你首先要做的是搖人。
千萬不要埋頭苦干,任勞任怨。
領導要的是項目結果,不是要求你事事親力親為。
開會可以把儀式感拉滿,也可以起到“立此存照”的作用,該分工的時候千萬不要不好意思。
不過,真正能讓別人干活,還是要考慮到對方的利益,畢竟,大家都是為老板打工,但沒有人心甘情愿幫你的項目工作。
非正式的人際交往、建立比較和諧的同事關系只是基礎,最終能夠打動對方的是“我能從中獲得什么”。
讓這個項目成為他的業績、讓你們共同的BOSS看到他的成績,是你最能打動對方的點。
方式有很多種,具體要看你所處的環境,也許不是直接可見的經濟回報,但從長期來看,一定是對對方的職業發展有利的。
匯報與結果同樣重要,
如果不是更重要的話
除非你是銷售,直接拿業績說話。但其實,領導也常常把好機會留給刷臉比較勤的銷售。
因此,有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你做了什么??梢赃m當夸張,最起碼要全面展示。
即使不是逢人就喊你有多忙,也沒必要忍辱負重刻意隱藏。
因為,領導也很忙,不會時時刻刻盯著你,知道你每天在干什么,而肉眼可見的結果也不是每天都有。
所以在項目的進行過程中,一定要多跟領導匯報進度,見面溝通最好。
一個人所能傳遞的有效信息,只有7%來自語言和文字,其余的都是來自身體姿態、面部表情等非文字信息。
讓領導知道你認真投入的在做工作,即使一天兩天看不到結果。
見面,就是一個最直觀的印象。
匯報方式因人而異。有的領導比較老派,喜歡正式的書面報告+當面匯報,有的年輕領導比較簡單,無論以任何方式,看到進度、想法都可以。
戒掉。多余的。責任心。。。。
你不是老板,大局觀是用來套路別人的,你可千萬別信!
我有個做設計的學妹,跟小組同事合作做一個方案,明明開會的時候說好,她做平面,對方出全案。
結果人家說了兩句好話,說什么“你幫我想想啊,提提意見,這樣做起來快點”
她真的傻傻的幫人提意見去了。自己平面設計做完,還寫了很多東西。
正如你所預料的,同事受到領導表揚,而方案做的不好的部分,全是學妹的鍋。
從小到大的好學生,都有一種對于“公平”的天真的信念:即相信所有組織,包括公司,都是以才能、努力程度來評定獎懲的。
事實上,這種公司不是沒有,只是鳳毛麟角萬中無一。
在其位謀其事,不屬于你職責范圍內的事,少操心。職場好比升級打怪,實力不夠強的時候,先茍住再說。
最后,特別要注意的是:混的不好不全是能力的原因,即使你業務能力突出人際關系也不錯,但依然受限于你所在的環境。
比如,領導任人唯親或缺乏自信,喜歡容易控制的奴才?;蛘哒麄€公司充斥著只有屎上雕花的平庸之輩。
不要自責,早點跑路。
有一個很流行的自我管理方法:把自己當做一家公司。
專業能力是你這家公司的核心產品。但公司不能只有產品,要有營銷,有銷售,有研發,有財務保障。你跟公司簽約,就相當于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售賣出去。
為了賺到更多的錢,你可以把產品賣給很多人,或者提高單個產品的價格。
與人溝通、向上管理,就是營銷,自我的學習和提升就是產品的升級迭代,良好的身心健康是這家公司最穩定的現金流。
所以,把“我”這家公司經營好,并不僅僅是有能力這么簡單,還需要營銷,需要不斷升級迭代,需要調整銷售策略。
希望你能活成一家公司,并最終,擁有一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