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弘益導讀:
生產線平衡即是對生產的全部工序進行平均化,調整作業負荷,以使各作業時間盡可能相近的技術手段與方法。
在同一節拍下工作時,若不考慮各操作工的作業負荷,則在各工位上可能產生待工的浪費。因此,必須根據作業組合的變更,給各操作工分配與節拍時間相適應的工作。
另,每一個操作工的作業負荷(所要的時間)用作業均衡表表示。
3-1.線體均衡的目的
進行線體均衡可把握現狀下各工位操作所要的時間,可客觀掌握整個工序操作時間的均衡度,在掌握瓶頸工位情況后積累一點點的改善成果,使之與整個線體的改善結合起來。同時,它也與減少工數是聯系在一起的。
『可在節拍時間內進行生產』
•追求一人工(配置合適的人員)…以節拍時間為基準,將作業往前均攤。
『無法在節拍時間內進行生產』
•根據瓶頸工位的MCT(machine cycle time),將各操作工的負荷平準化…按循環時間(在海爾所指的實際節拍時間)生產
3-2.為了便于取得線體均衡,在事前要實施的項目
⑴ 作業指導的強化
•根據『OJT』(on the job training)進行指導
⑵ 多面手化的推進(從平常就開始有計劃的訓練)
⑶ 多多培養專業技工(如波峰焊作業等)
⑷ 設定即使加入新工人也不影響工作的工藝
•對需要經驗、訣竅的作業進行徹底的改善。
⑸ 消除作業孤島
⑹ 作業速度的適度化
⑺ 嚴格要求按照標準作業工作(sitsuke素養)
⑻ 將每個工位的區分明確化
要實施以上項目,需要各監督人員有堅決的態度。
3-3.制作線體均衡表(line balance)的順序
1. 定義、目的
1)定義
線體均衡表…它是表現在同一節拍下工作的各操作工真正用于創造附加價值的工作的時間表。在按節拍生產,各人時間參差不齊時或在產品式樣不同,作業不均衡時,以此作為改善的工具來運用。
2)目的
以節拍時間為準,對超負荷、待工等各操作工的不均衡現象進行改善,減少工數。
2. 生產順序
1) 測定各操作工的實際節拍
2) 按操作工的順序將實際節拍用柱狀圖表示
3) 在表上記入節拍時間
3. 實例
3-4.在進行線體均衡時需注意的事項
(1) 明確各工位的作業范圍
(2) 規定工位間的標準的待加工部件數,并讓操作工嚴格遵守
•若規定了工位間的標準的待加工部件數為1,當操作工想放第2個時,監測人員一定要指揮其等到部件數為0時再放?!?ldquo;等待”、“停止”是與改善相聯系的?!?/p>
3-5.改善的著眼點
在取得線體均衡之后,用“線體均衡表”表示其均衡狀態。
基本上我們是將節拍時間(Takt Time)視為基準。而實際上,很多情況下真正的加工時間或超過節拍時間或低于節拍時間,生產是按循環時間(Cycle Time)在進行。雖然在這種情況下也是以節拍時間為基準來表示,但是我們必須把握為什么該線體會產生線體均衡損失。
『注:稼働率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相對于最大的機器設備能力而言,實際的開機效率。例:人機料法環一切正常時,該線體在8小時內能生產800臺,是100%。若當天8小時只生產了720臺,則稼働率是90%。
應動率是指對于一定時間內的需求與規定的節拍時間而言,實際的執行率。即使人機料法環一切正常時,該線體在8小時內能生產800臺。但當天的需求只有600臺,所以當生產到600臺時,可動率就達到100%,多生產就是浪費。這主要是以JIT生產為標準而言的?!?/p>
〈當各自用于工作的時間低于節拍時間時〉
① 人多
② 具有足夠的線體能力(設備能力),但因為不良品和間歇停線的現象很多,所以可動率很低。
〈當瓶頸工位工作的時間低于節拍時間時〉
① 不能講作業細分,不能取得線體均衡
② 因為配置人員不足(設備能力不足)是以加班加點來調節生產的
---------------------------------------------------------
閱讀完此文章您有什么想法?問題?疑問?建議?意見?想和一起閱讀此文的其他益友互動交流?想和我們的精益咨詢專家探討?
您可以1.【直接回復我們】
2.加【互動Q群】
3.到【微社區】
三個方式參與互動
---------------------------------------------------------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