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標準作業
標準作業是以人的動作為中心,為了按照沒有多余的作業順序安全且高效生產,而決定作業方式,力圖做到整個線體同步化的一種工具。
這是進行線體作業管理的基礎,使其能充分反映制作人員的意圖,并讓操作工遵守這兩點是很重要的。
目的
①找出不能按標準作業操作的不對勁的地方,然后改善。(通過標準作業很容易發現間歇停線、工裝不好用、不方便拿取部件等問題)
②是采用最合適的作業方式的指導。。。能減輕工作替換所產生的波動(不過,不適用于新員工在“不熟練”情況下產生的作業波動)
③減少操作工之間作業負荷的偏差(線體均衡的持續管理)
④確保品質(因為操作能在同等條件下反復進行,所以容易找出不良產生的原因)
⑤確保安全(只要遵守標準作業,就能保證安全)
⑥能明了瓶頸工位的操作還需要加快幾秒
6-2.構成標準作業的條件
要生成標準作業,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是以人的運動為中心的•標準作業是在進行產品加工時所必要的人的動作為對象的。
2.是重復作業•標準化是指將在進行產品加工時充分發生的動作進行標準化,就算是將那些每次作業差別很大的動作作出標準作業,也沒辦法找到改善的突破口
※標準作業是以具備以上條件的動作為對象而生成的,那些受機器加工制約(像一個人操作多臺機器的作業等)及以非慣常作業為中心(自動化線體等)的作業很難標準化。也就是說,要生成標準作業,首先要選定具備以上條件的線體(將操作工集中在一起,按照節拍時間形成一個流程的線體),這是前提。
6-3.標準作業3要素
(1)節拍時間
•“必須在什么時間內生產一個部件或產品”中所指的時間。
節拍時間=每天生產時間(要減去4S、準備等時間)/日需求量
(2) 作業順序
•要對物品進行加工或組裝時,操作工搬料(拿料)、放到機器上、取下加工好的物品等一系列動作的順序。
(3) 工位間標準備件
①何謂工位間標準備件
•在按照作業順序操作的情況下,為了能以同樣的順序、動作重復操作而在工位上儲備的最小限的部件
※該標準備件是為了使人直觀判斷標準作業是否被遵守的東西,決定其數量并不是目的。因此,在沒有形成標準作業的地方,即使規定了這樣一個指標也是沒有意義的。
②若保持這樣一個標準量
Ⅰ)若線體不均衡就會出現待工現象,所以線體均衡狀態一目了然。
Ⅱ)因為一發生異常就會停線,所以能盡早發現異常并扼殺其于搖籃中。
6-4.標準作業的類型
1.循環的作業
2.雖然是循環作業,但因型號不同其勞動量不同
3.非循環作業
6-5.與標準作業配套用的單據
1.工序能力表 表示每一般的機械加工能力。一般是一條線體一張
【目的】
•掌握每道工序的各臺機器的加工能力,找出制約關鍵
2.標準作業組合表 決定作業分配及作業順序的工具,主要表示手工作業時間、不行時間、機器加工時間
【目的】
•探討在節拍時間內,操作工能承擔多大范圍的工位的工作
•找出在作業量或是非熟練工在技能水平上的問題
3.標準作業書 一張表顯示一個人的作業范圍,將這張紙貼在現場,一看這個,就能知道作業內容。
【目的】
•告訴操作工作業順序
•發現問題點
•目視管理的工具。。。
主要由維護、管理該線體操作的人來做這張表,并以此來明確責任。
在生成這些單據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標準作業組合表與標準作業書要保持一致,最好是貼到一起。
2. 原則上是一個操作工一張標準作業書。
6-6.標準作業生成順序概要
(1)工位順序的整理, 明確工序的流程化
(2)作出工序能力表,通過明確手工作業時間與機器加工時間,掌握每臺機器的加工能力
(3)作出標準作業組合表,在節拍時間(循環時間內)組合各動作
(4)作出標準作業書,加入管理者的想法,使其標準化。(作出最優效的工藝)
(※1)以下這些情況不能在節拍時間內組合,那就按照循環時間(Cycle Time)來組合。
①用于操作的時間超過節拍時間的情況
該工位的操作時間成為循環時間。
②機械的生成能力滿足不了節拍時間要求的情況
循環時間=用于操作機器的時間+該工序機械自加工的時間(MT)
(不包含MT中的維護時間)
③應對加班的情況
考慮線體應動率,求出循環節拍(實際節拍)。
(但是,這并不是就肯定了現在的應動率,而是應該對其進行持續的改善)
6-7.具體的生成順序
第一步:工序順序的整理
這是為了整理每個型號的加工順序二進行的工作。
①整理方法。任選以下一種
A)將每個型號的各生產工序用線連起來。。。。。。。例1)
B) 將型號與工序用矩陣圖表示
例1)
型號:
品名:前殼
線體名:前殼切削加工
端面切削 打孔 沖洗
例2)品名:前殼
線體名:前殼切削加工
※注意點:
1)以工序為單位,并一定要記入該工序的機器設備
2)要清楚記入機器的加工內容及機器編號
3)若同一工序有多臺相同機器,則用同一編號表示
第二步:做出各工序能力表
①型號•品名:記入要加工部件的型號•品名
②個數:記入
③所屬•姓名:所屬部門的代碼及制作者的姓名
④工序:從工藝設計總括表上摘入工藝順序
⑤工序名稱:從工藝設計總括表上摘入
?。┤粼谕还ば虻募庸び蓛膳_以上的機器來完成,要將其分別記錄
ⅱ)若一臺加工機器同時加工2個以上部件,則要在后面標出數量
ⅲ)將按照一定頻度定期出現的,且會使設備停止的作業的作業內容、頻度、加工一個部件的時間,用括號標注在工位名稱欄。若是有頻度但不會導致設備停工的作業,則換行記入上述項目。
⑥機器編號:記入機器編號
•在同一工序有2臺以上機器,則要換行另記
⑦基本時間:
?。┦止ぷ鳂I時間:觀測操作工手工作業的時間,并記入。
但此項不包括步行時間。并且,它就是工序名稱第ⅲ所指的時間。若是要停機的作業,則用〇將加工一個部件的時間圈起來,記在表上;對于不停機的作業,則只記入加工一個部件的時間
ⅱ)自動加工時間:測定機器加工所需要的時間,并記入。
•一般的設備,只需要記下從啟動開關按鈕到完成目的物加工,機器恢復原狀態的時間。
•像T/F機器這樣進行連續加工的設備,要用原位置信號燈來測定,并依此記入。
•若是自動進料送料的加工機器,其自動加工時間包含進料送來料時間。
ⅲ)完成時間:各工序完成本工序工作所需要的時間。
原則上:完成時間=手工作業時間+自動加工時間
•若是一次加工兩個以上部件的工序,其時間用括號括起來。
•同一工序同時使用2臺以上的機器,則其完成時間不包含按不同機器記在在作業時間欄的用〇圈起來的數值。不停機的作業也同樣。
ⅳ)手工作業合計:
•一次加工2個或一次加工3個,或者說是隔多少次做一次的清掃粉塵、因檢查而停機
等作業也折合成加工一個所需要的時間,記入合計欄。
•在手工作業欄用〇圈起來的數值不放在合計欄中
•以秒為單位
⑧刀具:
?。┑毒吒鼡Q數量:加工多少個部件后,要更換刀具或磨刀石?
(若是定期更換的機器,則可根據頻度及日需求量說出更換數量)
ⅱ)刀具更換時間:是指更換所必須的時間,也是最短的時間
⑨加工能力:在定時的一個班的時間內能完成的數量
加工能力=※1每班的生產時間(定時)∕【完成時間(每個)+※2 刀具更換時間(每個)+按某頻度停機一次的時間】
在愛信:
※1是考勤卡時間-熱身準備時間-4S時間
※2 是指換產、作業準備()、質檢等
•去掉小數
•在同一工序上有2臺以上機器時分別算時間,并記入合計個數
•在加工能力項目欄的括號內記下瓶頸工位的加工能力
⑩備注:手工作業時間、自動加工時間、換產時間等用柱狀圖表示,節拍時間表和瓶頸工位的時間線用橫向圖表示。
換產時間=加工一個部件的停機時間+加工一個部件的刀具更換時間
•若機器一下加工2個以上部件,則要折合成加工一個的時間,將其記入表中
•在同一工序使用2臺以上的機器,要計算該工序加工一個部件的時間,將其記入表中
計算公式:1∕x=1∕A+1∕B+1/C…
•分別計算出手工作業時間、自動加工時間、換產時間…
⑾制作日期:初版或訂正時都要標明日期
⑿其他:要部分改正表中內容時,用紅筆標出
第三步:做出標準作業組合表
①記入項目:記入型號、品名、線體編碼、分解號碼等
②作業名稱:記入手工作業的內容和機器編號
•此時,該名稱必須與觀測反復作業時劃分的要素作業的名稱保持一致
③時間:記入手工操作時間
(原則上是記入在觀測要素作業時間時所得出的最短時間)
•記入各工序能力表上自動加工時間
•記入進行時間觀測時得出的步行時間
(此時,要注意填寫方式,使別人不能隨意更改)
※補充②③項
•即使時間觀測時劃分的要素作業與各工序能力表中的手工作業不一致,也要以要素作業為單位記入。
例:各工序能力表 標準作業組合表
不需要記入發生在工位間的很短的、很難測定的步行時間。但是,若有從最后工位返
回到最初工位的步行時間,應盡量的測定并記入。(以備進行工藝均衡時用)
④合計:將手工加工時間和自動加工時間的合計值記下來
⑤節拍時間:用每班的生產時間(基本上是27,300秒)除上日需求量得出。(暴露一位小數點)。實際節拍要加上加班時間算出
(但是,晝夜加班時間有成本,所以以天計)
⑥作業時間
⑦作業順序:用數字123。。。記下操作進行的順序
⑧附帶作業:并不是每一循環都有,但是是定期在一定循環之后必然會出現一次的作業,將它折算成平均加工一個需要的時間。最好是記砸空白處。
例:處理空箱子、插看板等
生產時間的說明
?。┯浫雴挝粫r間,用紅線在時間軸上標明節拍時間和實際節拍
ⅱ)劃出第一工位的作業時間•自動加工時間
ⅲ)連接下一工序
•不能區別步行時間時 …用實線直線連接
•能區別測定步行時間時 …用波浪線表示步行時間,并連接到下一工序
ⅳ)畫第二個工序以后的線
•從上工序的接點上開始畫線(若記下了作業完成時的累計時間,則比較容易畫)
•當自動加工時間超出時間節拍時,超出的部分從開始位置(0〃)畫出
ⅴ)連接完最后一個工位后,返回到第一工位一欄
ⅵ)此時,若相對于節拍時間出現待工時間,用 表示,并將待工時間記在相應欄目里面。
第四步:做成標準作業書
①記入項目:記入線體編碼•型號•品名
②作業內容:記入標準作業組合表的最初和最后的作業
③作業順序:記入線體的實際布局,根據標準作業組合表上所示的作業順序編號并用實線連接。從最后的作業返回到最初作業的路線用虛線表示
④質檢:在作業指導書上明確表示要進行質檢的工位用◇標出,并記入質檢的頻度。
⑤安全提示:在需要注意安全的工位(一般是有自動加工的工位),用╋標注
⑥部件標準儲備:若要按照作業順序操作,無論怎樣都需要放在工位上的最小量的工位間的部件儲備用 標注。
(因為加工數量會因為作業范圍、加工發生不同而發生變化,所以不是僅僅考慮單個操作工,而應以線體為單位考慮)
⑦部件標準儲備量:記入線體布局上所示的合計數
⑧節拍時間:記入通過標準作業組合表算出的節拍時間
⑨純粹生產時間:記入完全按照作業順序生產時的時間(手工作業時間與步行時間的合計)
⑩分解號碼:一條線上有幾個人,他是第幾個?
⑾制作時間:一定要記入制作及訂正時間
⑿檢印欄:做成的標準作業書一定要情管理監督人員蓋章
◎對于部件標準儲備的基本認識
?。┎话牧?、成品
ⅱ)要看作業開始之時的量
ⅲ)為了確保品質而放在線上的東西也包含在此項內(冷卻、干燥、老化等)
ⅳ)裝在生產線上的工裝、做間隔線的部件也包含在里面
ⅴ)數量經常變化的部件文檔及印刷品不在此列(緩沖作用)
ⅵ)為了消除作業調整、工數變化帶來的波動而備的部件也不在此類。
部件(A)1工位
順時針發現作業,有自動加工機器
部件(A)2工位
順時針發現作業,有自動加工機器
﹟基本思路
•有自動加工設備的設為1個
•反時針方向作業時,每個工位各設1個
---------------------------------------------------------
閱讀完此文章您有什么想法?問題?疑問?建議?意見?想和一起閱讀此文的其他益友互動交流?想和我們的精益咨詢專家探討?
您可以1.【直接回復我們】
2.加【互動Q群】
3.到【微社區】
三個方式參與互動
---------------------------------------------------------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