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我有幸時任一家央直企業副廠長,接待了受國家經委之托前來進行企業診斷的日本專家團。
專家們分別來自小松、古河礦業和巖手富士等企業,年紀最大的71歲,最小的63歲。我至今記得當時專家給我們指出的兩個量具錯誤:一是計量室精密平板有一小塊很輕微的氣蝕痕,二是工人使用的游標卡尺隨意擺放在機床某個順手的部位。
專家說,平板是工廠里最精密的計量基準工具,不應該受到任何腐蝕,那塊蝕痕令他們擔心平板的精度是否能夠保證達到規定的量值?也許你們不經常使用,那也應該涂上防銹油保存在恒溫室呀;至于卡尺的任意擺放,會造成卡尺本身的微小變形。如果測量工具本身是超差的,怎么可能得到合格的產品?
無獨有偶,2015年3月13日我應邀參加一個工廠的工作改善項目終期發布會,指導專家是一位73歲的日本老人。他在點評一個項目時竟然也指出,你們都認為那個零件的測量不方便和很重要,那么你們究竟對測量方法、測量工具、測量環境做過精密的計劃和控制嗎?你們的卡尺就那樣隨便放在某個順手的地方,沒有柔軟的容器來盛放,如果量具變形了,你們的測量數據會準確嗎?
我內心諤然,整整30年過去了,我接待的日本專家最大的如果健在就該101歲了,現在這位日本專家那時大約43歲,他們絕對毫無關系但是他們絕對忠實地傳承了一個對計量儀器管理最起碼的保管方式。而在我們這邊,這兩個單位肯定也相互毫無關系,但卻傳承了一個隨意亂放量具的陋習!
請問尊敬的讀者,你看到這里有汗顏的感覺嗎?俗話說“小處不可隨便”“于細微處見精深”,這么大的差距能像電視劇里徒手就把日本兵撕成兩片那樣輕松地趕超日本?高談闊論什么3.0、4.0、2025中國智造的底氣來自何方?
也許你認為我不要管你這些小節,到時候你會拿出漂亮的產品。也是這位專家說了,你們喜歡學習豐田,在日本有很多企業都能達到豐田,而在中國只有很少幾家特別優秀的企業才能達到豐田。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集我40年企業見識,提醒大家一定要學會工業工程,工業工程就是科學管理,它是企業百年長大來時的路,是企業管理的規矩,是企業素質傳承的托盤,是任何企業生存發展的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