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不知,豐田在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的時候,豐田的內部管理及供應商的精益管理水平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一方面是對于準時化的片面理解,一方面是部分強勢企業推動這部分對自己企業沒有任何影響,而且容易帶來直接利益,能給管理者帶來業績。
很多人認為JIT就是低庫存模式,其實JIT并不僅僅追求低庫存,即使是要降低庫存也是需要通過優化流程來降低庫存的,流程沒有任何改變而要求供應商降低庫存是毫無意義的。
1. 實施JIT或者是精益生產模式要先從企業內部流程改善開始,通過加速生產過程的流動性,通過對生產線布局、工藝流程的改善,縮短產品交付周期,來降低企業內部的在制品、成品庫存,提升產品質量。企業內部流程優化的潛力將遠遠大于降低供應商庫存降低的效益。
2. 進行供應鏈長遠規劃,讓供應商作好準備迎接主機廠準時交貨需求。這時候供應商也將考慮優化其生產流程,實施精益生產模式,增加生產制造的靈活性。未來能夠在低庫存的狀態下滿足小批量、多頻次的交付方式。
3. 逐步要求供應商改變其自主送貨方式改為第三方提供服務的方式,培養第三方物流的力量。在一定條件下將物流整體外包給第三方,利用第三方整合社會物流資源,降低物流運作成本。
4. 完善信息系統和配送流程。目前ERP系統采購計劃模塊還不足以指導供應商高頻次送貨。KANBAN拉動流程和EPR中長期采購計劃模塊結合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需要把系統和KANBAN流程運用到第三方物流企業。
只有通過以上前三方面才能真正有效的降低主機廠成本,同時供應商成本也在降低,才是有利的供應鏈精益化推進模式。而第4點將提升供應鏈業務流程。
客戶端的成本降低和供應商的成本增加和綜合結果將是評判這種模式優劣的標準。下面我們從三方面來分析這種結果。
一、庫存管理成本
1.場地使用成本增加。供應商管理庫存,每個供應商都單獨租倉庫,單個租金總和一定要大于使用主機廠倉庫的費用總和。
2.管理人員成本增加。供應商必須安排一名專人負責租用倉庫的管理和倉庫到主機廠的送貨服務。而主機廠每天有大量的材料進出,也還有一定的庫存量需要管理,倉庫管理人員基本上沒有減少,即使減少了,減少的人員也遠小于供應商增加的人員。
3.庫存損失增加。供應商一般都租用簡易的民房作為倉庫,沒有比較好的儲存設備和好的儲存管理方法,雇傭的人員一般不夠專業。儲存過程的質量損失機率增加,還存在倉庫被盜的風險。
二、庫存資金
主機廠庫存雖然降低了,但供應商倉庫里的庫存卻比原來主機廠倉庫庫存多了,加上主機廠現有的少量庫存,總庫存大大增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導致供應商增加庫存儲備。
1.實施供應商管理庫存后,采購計劃人員對缺料的擔心減少了,隨時都可以要求供應商送貨。因此對于送貨計劃的準確性降低了,供應商為了應對這種變化,只有增加庫存量。
2.出于管理成本的考慮,供應商一般不會在租用倉庫內使用信息管理系統,庫存管理以手工為主,庫存數據不能及時傳遞到公司。公司業務人員不能及時、準確的把握庫存數據,也只有增加庫存來應對。
綜合以上兩方面來看,每一個方面都導致供應鏈成本增加。供應商成本的增加其實也等同于主機廠成本增加。雖然從短期看,主機廠成本降低了,但主機廠失去了供應商降低價格的機會。其實是不利于供應鏈競爭的。
三、供應商管理庫存的初期階段還有可能在主機廠內部滋生弊端
比如有供應商還沒有找到倉庫時,如果請求將材料放在客戶倉庫里,倉庫負責人可能向供應商收租金,或者有些負責人干脆私自將倉庫租給供應商,私吞租金。
那是不是說供應鏈管理模式不可取呢?不是的,關鍵在于是否把握了正確的時機,是否運用了正確的思路和方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