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管理的過程主要包括設備的選購、安裝調試、使用、維修、改造、更新、報廢等。設備管理成本是企業中的各種與設備相關支出的綜合,主要包括購置費用、維修費用、設備管理人工成本、維修材料費、外來維修費、停工損失、設備運行的水、電、汽的費用等。
企業生產對于設備管理有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證設備運轉的各項技術指標的正常;另一方面要使設備的管理成本保持在較低的水平上。在設備管理工作中必須積極進行成本控制,盡可能達到人與設備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設備利用率,發揮設備投入應用效果。通過對設備的損失實施科學的管理,努力實現“5Z”(零事故、零故障、零缺陷、零庫存、零差錯)的目標,從而達到最佳的設備綜合效率和企業經營效益。
1.建立科學的現代設備管理體系
(1)建立科學的設備管理體系是現代設備管理理念的核心內容,對設備壽命周期的所有物質運動形態和價值運動形態進行綜合管理,成為設備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F代設備管理體系吸收了現代管理科學理論和現代科技成果,應用和發展了故障診斷監測技術和統計推斷的管理技術,引入了壽命周期費用等概念,建立以全過程管理、壽命周期管理、預防維修制度為核心的設備管理體系,使設備管理部門從日常維修轉變到狀態監測上,使設備管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2)設備管理制度體系是設備管理體系的基礎??梢越⒁栽O備基礎管理、運行管理、檢修管理、備件管理、能源管理、潤滑管理等為主線的設備鈴理制度體系,努力做到制度精細而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3)實施科學的檔案管理是設備管理體系的重要方面。要對其適時進行優化、修訂和完善,通過動態管理來確保其科學性和有效性;要了解設備的使用性能,掌握操作要領,實施有針對性的維護和檢修方案,充分發揮潛能;要認真記錄設備的性能指標,詳實記錄各種備件的更換時間、損壞原因以及檢修所需時間、更換周期,這些對計劃檢修、備件儲備都具有重要意義;準確地管理檔案更是確定大中修周期及內容的最可靠的信息來源。
2.強化設備前期管理成本控制
(1)設備的前期管理包括設備的選型、購置、安裝調試等。設計、選用什么樣的設備,對投產后運行的經濟效益、設備維修投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設計選型時既要考慮到設備的可靠性、適用性、維修性、安全性等因素,又要考慮到企業實際情況,盡量同原有的設備系列化,只有這樣才能為設備后續生產、運行、維護的經濟性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由于前期管理與運行管理常有脫節的現象,實施運行維護與前期設計、投資控制相結合的辦法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矛盾。不能單純追求在設備前期管理中降低投資,從設備壽命周期最經濟這個角度看,前期的合理投入有利于降本增效。
(2)設備的可維修性是降低維修費用、減少停工損失的重要措施,購置設備時要注重對其可維修性的考察??梢赃\用價值工程考慮壽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這是控制設備綜合成本的有效辦法。因此,在設備購置時,要對設備的購置費用、品質、性能、可維修性、使用維修費用進行綜合分析,并考慮其經濟效益、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等,求得最佳的價值。
(3)技術資料是分析故障的依據,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對設備的后期管理起著重要作用。要力求做到引進設備的資料完整,重視資料的查收和建檔工作。除整理隨機帶來的技術資料外,還應注意收集包裝箱內夾帶的資料、各裝配件附帶的零星的資料,并經認真篩選后歸檔,這對今后設備的維修、備件選購等十分重要。
3.加強設備管理中的全面預算管理
全面預算管理是控制成本的有效措施。通過認真調查與統計分析,科學地制定設備管理的全面預算計劃,并將指標層層分解、層層控制,做到先算后干。對預算外的項目和費用嚴格監控,層層把關,同時認真進行實績分析,有效地將費用控制在預算范圍內,從而減少設備管理的浪費,降低了成本。
4.做好設備使用維護保養階段成本控制
(1)設備維修是企業設備成本比較明顯的部分。要降低維修成本,必須同其他環節的工作相配合,抓好全部各環節的管理。要注意加強設備制造單位和使用部門的橫向聯系,加強內部各相關單位和人員的協調配合,共同管好設備,以達到求得設備壽命周期成本最低、綜合效率最高的目的。
(2)建立企業的設備管理責任制度,完善考核機制,將綜合效果與人員的工資收入直接掛鉤。設備的正常運轉,首要是做好設備的維護保養。誰主管,誰負責,維護保養更如此。崗位工發現問題后及時匯報,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時交接班記錄必須詳實客觀,交接班時必須對設備進行細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杜絕帶病作業,努力保證維修的效果。
(3)加強設備的點巡檢工作。進行綜合故障分析其原因包括:設計不良、操作不良、施工不良、運轉不良、點檢不良、診斷不良、修理不良。對策:制造不發生故障的設備、徹底驗收試運轉設備、正確的運轉操作、正確的機器檢查、延長機器壽命、提高保全信賴性等。
(4)加強對設備的故障變化規律的研究。設備的磨損大致可分為初期磨損階段,正常磨損階段和劇烈磨損階段。要在初期磨損階段愛護使用,在正常磨損階段精心維護使用,在劇烈磨損階段前及時修理。相應地,設備的故障變化規律也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裝、認真調試、強化試運轉、嚴格驗收。在偶發故障期加強維護保養,在進入磨損老化故障期前及時進行預防維修和改善維修,重視經濟和技術劣化分析。
(5)預防維修是企業應該首先考慮的維修方式。應根據設備的不同情況,運用預防維修方式,確保設備的正常運行,減少維修費用,如對狀態易于監測的故障實施預防維修。同時對于重點設備重點部位要重點監控,選擇經濟性的預防維修方式,努力杜絕設備零部件的非正常損壞以及設備事故的發生。
(6)加強潤滑工作。許多設備故障是由潤滑不良引起的,維修人員必須掌握潤滑材料的性能及其合理選用,了解設備的潤滑特點,避免因管理和使用中的盲目性,引發眾多潤滑故障,加劇設備磨損、縮短設備的使用壽命,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對選定的代用油品,需進行試運行,若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技術措施,只有在確認潤滑效果良好時,方可正式使用。積極推行潤滑工作規范化管理,可以對設備潤滑實施定點、定量、定質、定人、定時管理。
5.加強零部件的修舊利廢工作
(1)積極推行修舊利廢工作,對于確實有修理價值的零件,采用科學的修復技術,進行徹底修理,以備后用。對于更換下來的備件要分類處理,嚴格評估和總結,不斷提高設備修理質量,降低維修成本,提高備件自給自修能力。
(2)應當在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重視技術改進工作,推廣科學的應用修復技術,不斷提高維修隊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鼓勵員工對設備中存在的不合理處進行技術革新與改造,改善設備的工作性能,實現資源的重復利用,不斷降低成本。
6.對設備進行分類管理
根據設備的綜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進行分類,對重點設備重點部位進行重點管理。其主要評定要素包括:故障的影響、有無替代設備、開動狀況、修理難度、對質量的影響、原值等。通過對以上要素進行綜合評分,一般地講,重點的A類設備約占15%,一般的B類約占70%,次要的C類占15%左右。管理人員根據設備的ABC分類,有重點地、有效地實施設備管理與成本控制。
7.設備成本控制的全員管理
設備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不能僅靠設備部門,而是要依靠與設備相關的全體人員。通過完善崗位責任制,將設備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建立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要充分調動各環節職能部門,特別是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正確處理部門間的利益矛盾。同時也要調動企業內部各級人員的積極性,特別是操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解決設備運行中的各種問題,提高設備管理效率,降低設備管理成本。
8.建立有效的設備管理與成本控制評估體系
構建符合實際情況的設備管理與成本控制指標評估體系,真實有效地反映設備的投入產出情況和設備對于企業市場競爭的貢獻能力。
(1)要建立真正反映設備運用狀況的設備統計指標,準確反映設備的待機時間、開機時間、故障時間、有效工作時間,以及設備的生產效率、生產量。
(2)要建立設備技術狀況評價指標,包括設備完好率、故障率、可利用率。
(3)建立設備維修管理評價指標,包括設備維修時間、維修次數、維修人員工時利用率與維修質量等。
(4)建立以追求設備壽命周期費用最低為目的的設備壽命周期費用統計與評價指標,對設備成本進行統計分析。
(5)建立設備安全性、環保性評價指標,包括設備誘發事故次數、綜合安全性評價、排污與噪聲等環保指標。
9.加大設備管理與技術創新力度
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是推動設備不斷進步的重要途徑,也是降低設備管理成本的有效手段?,F代化的設備管理重點在“管”而不在“修”,設備管理要以效益最大化為原則。
(1)創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要從傳統的事后維修到實行點檢定修制和對主體設備推行“零故障”管理。從忽視質量管理到改進和強化設備的質量管理,特別是備件和檢修質量的嚴格控制。從質量體系的認證到“一體化”管理體系運行的理念融入到設備管理全過程等。
(2)重視設備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設備管理現代化的前提條件,通過技術創新,可以提升設備裝備水平,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10.更新觀念、提高員工設備成本控制意識
(1)企業成本與經驗成反比向關系,經驗越豐富,企業成本降低的可能性越大。建立學習型組織,可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通過平時對員工深入淺出的專業培訓,并且創造機會讓他們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去,對他們進行不定期的測試考核,并與員工的經濟利益相結合,從而促進大家學習、理解、掌握和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反復的培訓、實踐、考核,逐步提高大家實施成本控制的業務水平,全面提升設備管理的整體水平。
(2)要從培訓和引導兩個環節入手,通過建立健全員工上崗培訓機制和開展全員參與的崗位技能培訓,提升員工的自主維修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組織現場觀摩、征集成果論文、舉辦展示板巡展活動、在基層班組播放錄像片、開展班前5分鐘學習,以及舉辦研討會、座談會、總結表彰會等多種形式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使廣大員工對設備管理與成本控制工作在思想上達成了共識,并積極參與其中。
(3)優秀的企業文化,可以提高企業的學習能力,指導企業員工的行為。企業文化應當是企業員工共同的追求、價值理念和思想行為準則,對于員工的生產經營觀念、凝聚力、忠誠度、自我控制、成本意識等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具有優秀企業文化的企業,其員工必然具有著良好的節約習慣和強烈的主人翁精神,員工自覺維護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奮發向上、積極進取,自覺提高業務素質和工作效率,降低勞動消耗。
企業的設備是重要的生產要素,是產品成本的重要構成之一。為保證設備良好的技術狀態,有針對性的設備資金投入是不可缺少的。設備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設備成本的控制不是簡單地限制各種支出,而是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按照經濟規律的要求,從管理的不同方面主動地去降低成本。只有掌握設備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主動權,不斷優化工作程序,才能促進員工、設備、管理等要素的和諧共存,才能促進企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