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計劃需要信息系統支撐,核心的系統是ERP計劃模塊MRPII。但是對于企業產銷協調計劃的變革來說,卻可能與信息系統關系不大。之前我們所做幫助企業降低十億元庫存的計劃模式變革,ERP一點都沒有變化,沒有調整一個設置,沒有改變一條語句。
為什么會是這樣?
這得從系統MRP功能說起:業務部門編制主生產計劃,系統根據成品需求的時間數量和BOM,將成品需求分解為零部件和原材料需求,再結合物料安全庫存,計算出各種物料采購的數量和到貨時間。這個功能是基礎的功能,任何計劃模式下,都是這樣的。
而計劃模式的變革包括哪些呢:計劃是按月做還是按周做,采購計劃是從月成品計劃來還是日成品計劃來,是否要將需求計劃與供應計劃分開,以便供需雙方不吵架,考核供應對需求計劃達成率即可;成品和原材料安全庫存的設置邏輯,這個對如何控制庫存很關鍵;成品庫存的管理責任,哪個部門負責?以及需求如何預測?各個品種的需求計劃是否采取不同的計劃和安全庫存策略等?或者各個品種采取不同的供應策略,銷量少的品種一個月集中生產一次,量大的隨時生產等?上述變革內容:與信息系統沒有關系,只是決定了如何產生成品需求計劃,喂給系統之后,就作為系統運算的起點。至于把需求計劃輸入系統之后,處理邏輯都是一樣的。
但是信息系統應用水平對于計劃模式設計也有影響,比如:系統處理慢,MRP需要人工驗證,做一次MRP計劃需要一天時間,那么,要按日給系統輸入成品需求計劃就不現實,最短得按周,這對業務的影響就很大了,一個周期級別的差異。按月做需求計劃轉換成按周做需求計劃,安全庫存可以降低大約三成,需求滿足率水平也可以提高1-2成,如果從周成品需求計劃轉化成日成品需求計劃,那進一步提升空間也是很大的,這時信息系統就成了制約。以前看到一個資料,DELL、NOKIA的產銷協調計劃是以小時為單位,這就對系統應用水平提出了要求,系統完全根據訂單、安全庫存自動計算,不能依賴工干預。
計劃變革與信息系統關系不大,根據這個結論,可以反推出:上信息系統對于計劃優化也不會有很大影響。計算機能夠處理的,都是固定的邏輯,而計劃中常見的溝通,權衡,或者影響計劃模式先進與否的因素,都不是系統功能,需要靠人去設計方案并執行。之前我們討論有一個共識:70%的過量庫存與計劃模式相關,另有30%與庫存數據準確性、BOM控制等因素有關,這30%是系統可以發揮作用的空間。
業務上很關鍵的變化,系統處理未必是難事;系統處理變化大難度大的,業務未必變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