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朱麗
未來更多的場景是:
用戶通過互聯網,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產品進行在線配置并下單。而企業收到用戶訂單后,通過電子商務系統自動向工廠下達制造工單,并向相關的供應商發出采購需求,再安排生產計劃……
先有訂單后有生產,不僅實現針對性的用戶定制,而且最終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這是多么合乎邏輯的制造模式!
盡管這顛覆了由來已久的傳統供應鏈模式,但事實是,企業的生產計劃,原本就應該由用戶需求來驅動,而不是一廂情愿地對市場進行主觀的“需求預測”。
這對企業的要求是,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通過供應鏈響應定制用戶的需求。而要支撐這種生產模式,必須構建比傳統供應鏈更加敏捷、能夠及時響應訂單變化的供應鏈體系。“我們發現企業在供應鏈模式上發生的一個最大變化,就是敏捷性。”金蝶助理總裁、K/3 Cloud總監韓革纓對《中外管理》說道。
“敏捷性”,這個1990年代初被美國學者提出的供應鏈理念,現在已被許多企業認知并實踐著。
從金蝶服務客戶的經驗來看,敏捷性對供應鏈的變革要求:一是強調信息傳遞的能力,二是后臺必須有靈活應變的供應鏈體系。
供應鏈協同倒逼信息透明
林氏木業,作為天貓上家具銷售第一的品牌,早在8年前就被阿里巴巴看中并投資,是地地道道在互聯網上誕生的家具公司。
一反傳統家具企業制造模式,林氏木業采取了預售的方式。它在天貓上開設網店,作為前端接收訂單的平臺,而家具產品出爐前,先發布設計樣稿,連同相應的產品畫冊,包括規格、型號、特點等基本參數的介紹,在網上接受用戶投票、預訂。待訂單達到一定量后,進行相應的備貨和投產。
在此過程中,來自供應鏈上的協作,即如何更加流暢地對接供應商、合作伙伴,對于林氏木業是個不小的挑戰。
2015年,金蝶開放的ERP云平臺K/3 Cloud供應鏈協同管理平臺,在與其他伙伴的共同合作下,給林氏木業解決了這個難題。“在我們開放的ERP云平臺上,通過K/3 Cloud幫助它連接到天貓的訂單信息,并與企業內部的生產部門、工廠之間、外部供應商之間進行快速地傳遞、溝通,使供應鏈條上的多方伙伴實現業務上的協同。”韓革纓說。
現在,很多企業希望通過一個供應鏈的整合平臺來幫助自己完成所有信息的匯集與打通。針對這一需求,不管是淘寶、京東,還是1號店等電商平臺的訂單信息,都能歸齊到金蝶搭建的K/3 Cloud平臺上。訂單進來以后,通過大數據分析與信息沉淀,讓企業快速地完成訂單的處理和交付。
在C2B定制模式下,信息傳遞至關重要。韓革纓坦言,實現快速、有效傳遞的前提必須是信息的連接與透明,如同行云流水。不管是企業內部的信息,還是來自外部市場的信息,透明才能使它在整個供應鏈條上的所有環節中得以有效對接。很大程度上,這也是供應鏈快速響應的一種基礎能力。
這其中,掌握來自用戶需求的信息尤其關鍵。
而一個清晰的事實是,工業化生產模式下,90%的企業根本拿不到用戶的真實需求,或者說忽略了。
由于缺失真實的用戶需求信息,企業所生產和提供的產品往往成為自己的“假想敵”。然而,在如今信息高度透明的互聯網時代,捕捉用戶的反饋信息變得很容易。“用戶需求探知”(即Customer Demand Sensing)被企業深刻地認識到,并愿意花更多時間去研究,和用戶交互,挖掘他們到底需要什么。在這方面,一直強調“交互用戶”的海爾就是實踐者。
這正是C2B模式越來越成為一種趨勢,并為當下許多制造企業所積極嘗試的魅力所在。
“不僅連接用戶,供應鏈上的所有合作伙伴都應被納入到企業信息流的系統當中。讓來自前端包括市場、用戶反饋,以及渠道的銷量和庫存在內的所有信息,通過云端快速地連接到企業的后端。”韓革纓說。
如此,企業便可隨時獲取它所需要的供應鏈資源和信息,從而為用戶達成快速定制。
打造“柔性化”的供應鏈
如果想養一盆綠色小植物,放在辦公桌上,那么作為用戶,可選擇的買花渠道五花八門,線下花店、宜家、沃爾瑪均是可選之地?,F在呢,還可以到網上購買,因為已不少有商家將賣花的生意做到了網上。
有趣的是,廣東一家從事桌面盆栽的花卉公司,將這個小生意進行了創意性地改造:同樣是網上賣花,它讓用戶自己定制,而不提供成品。對于用戶,冬天時想要一盆什么花或者什么顏色的花盆,到了夏天又想換一種風景,完全可以自己在網上對產品進行配置。
用戶配置好、下單之后,這家公司才會去執行采購計劃。協調供應商根據這個計劃進行相應的備貨、調配,這相當于通過周邊的供應商提供的配件進行產品的組裝。組裝完畢后,再送達用戶手中。
“這種個性化的定制模式,完全是出于用戶的需求來驅動企業的生產計劃和供應,最終完成整個供應鏈協同的全過程。”韓革纓描述。通過C2B定制,直接對接用戶(需求端)和供應商(供給端),因而企業幾乎沒有成品和太多庫存。
韓革纓發現,互聯網已經讓傳統企業開始覺醒,思考如何進一步讓自己的供應鏈優化,以便更好地提升利潤空間。
這種模式對于用戶的直接受益就是良好的體驗,即使價格稍微貴一些也可接受,因為現在用戶想要的是符合他個人需求的產品。而那種標準化的成品早已成為過往工業化時代的物件了。
“對于制造廠商來說,只要對自己的供應鏈進行優化,就有可能對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針對性的產品或服務。通過這樣的改進,在更好地服務于用戶的同時,還能為企業賺取可觀的利潤提供可能。”韓革纓建議。
從前端的設計到采購再到生產,企業已經獲取到、并洞察到用戶的切實需求,就可以將自己的供應商特別是核心部件的供應商提前納入自己的供應鏈體系,讓其根據用戶需求來進行靈活地供貨。而通過供應鏈的協同機制,企業可以有策略地降低相應的成本。
然而,C2B模式對于整個企業的供應鏈管理要求則更高。一個典型的應用場景是:品牌商根據網上用戶的訂單或購買數據,對消費偏好和銷售數據進行所謂的精準預測,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傳輸給工廠,工廠就可根據銷售和庫存進行物料和產能備貨,如發現哪款商品是爆款,便可協調供應商快速地補貨。
那么考驗在供應鏈的響應上,必須練就更強的柔性化應變能力,才能推動整個供應鏈應對快速多變的需求,而同時又要保持庫存最小化。
現在,這種復雜的供應鏈溝通及協同管理要求,金蝶K/3 Cloud+微信+云之家“部落”App可幫助企業來達成。通過這幾款基于云服務的產品,企業可建立自己包括用戶、經銷商、供應商在內的圈子,隨時獲取用戶反饋,比如零部件的調配、銷量的預期等信息,經過多方快速溝通、互動,進而指導生產決策,快速推出新品。
其好處顯而易見:供應鏈上有任何“風吹草動”,均可做到“有備而來”。柔性化生產,誰說不是企業所期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