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系列之供應鏈物流 發布時間:2016-03-01        瀏覽:
 

  供應鏈物流是為了順利實現與經濟活動有關的物流,協調運作生產、供應活動、銷售活動和物流活動,進行綜合性管理的戰略機能。供應鏈物流是以物流活動為核心,協調供應領域的生產和進貨計劃、銷售領域的客戶服務和訂貨處理業務,以及財務領域的庫存控制等活動。包括了對涉及采購、外包、轉化等過程的全部計劃和管理活動和全部物流管理活動。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與渠道伙伴之間的協調和協作,涉及供應商、中間商、第三方服務供應商和客戶。

  根據協調運作生產、供應活動、銷售活動和物流活動的機能的差異性,可以把生產企業供應鏈物流歸納成三種模式:批量物流、訂單物流和準時物流。

  批量物流的協調基礎是客戶需求的預測,生產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都是基于對客戶需求預測而產生的。在預測前提下,生產企業的經濟活動都是批量運營的,批量采購、批量生產和批量銷售,這也必然伴隨著批量物流。

  訂單物流的協調基礎是客戶的訂單,生產企業的經濟活動是基于客戶訂單而產生的。在訂單前提下,生產企業的經濟活動都是圍繞訂單展開的,根據訂單進行銷售、生產和采購,而物流也是根據客戶訂單產生的經濟活動而形成。訂單物流主要表現為兩種模式,一是以最終消費者的訂單為前提的最終消費者的訂單驅動模式,如戴爾模式;二是以渠道顧客的訂單為前提的渠道顧客訂單驅動模式,如海爾模式。海爾式物流最大的特點是“一流三網”的物流體系。“一流”是訂單流,海爾通過客戶的訂單進行采購、制造等活動,海爾的客戶主要是海爾專賣店和營銷點,所以海爾是渠道顧客訂單驅動的供應鏈物流模式。

  準時物流是訂單物流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建立在準時制管理理念基礎上的現代物流方式。準時物流能夠達到在精確測定生產線各工藝環節效率的前提下,按訂單準確的計劃,消除一切無效作業與浪費,如基于均衡生產和看板管理的豐田模式。

 

  供應鏈物流能力由物流要素能力以及物流運作能力構成。供應鏈物流能力是物流主體以顧客價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為目的,圍繞核心企業,從采購原材料到制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后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用戶手中這一供應鏈物流活動中順利完成相應物流服務的能力,主要包括客觀(設備和設施)能力和主觀能力。

  一個供應鏈系統一般由供應商、制造商以及分銷商組成,其組織結構模型一般有三種:線狀模型、鏈狀模型和網狀模型。不同的供應鏈結構模型,就有不同的物流系統結構與之相適應。供應鏈物流系統一般由供應物流、生產物流和分銷物流組成。整個供應鏈的物流服務,可以是專業的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也可以由供應鏈合作伙伴中某個或某幾個成員企業的物流部門提供。

  

延伸閱讀:

第一方物流:指制造商或者供應商自己完成的物流活動。

第二方物流:指銷售者或者流通企業組織的物流活動。嚴格來說,從事第二方物流的企業屬于經銷商。

第三方物流:不屬于第一方,也不屬于第二方,但通過與第一方和第二方合作來提供專業化的物流平臺。有人稱之為:委外物流或者合約物流。

第四方物流:指專門為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提供物流規劃、咨詢、物流信息系統、供應鏈管理等活動。第四方并不實際承擔具體的物流運作活動。

還有第五方物流、第六方物流、第七方物流的概念,但尚未得到業界的認可,在此不表。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