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供應鏈變得越來越復雜,必須采用更好的工具來迅速高效地發揮數據的最大價值。供應鏈作為企業的核心網鏈,將徹底變革企業市場邊界、業務組合、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等。第三產業供應鏈協同應用市場進入空間較大,尤其以醫療、金融、電子商務等細分領域需求較高。第二產業供應鏈協同市場成熟度逐步提高,尤其以物流、汽車、零售、公共事業為主要領域,供應鏈協同數據將起到市場升級的核心驅動作用。無論是第三產業,還是第二產業,到底如何應用大數據?
1、預測
精確的需求預測。需求預測是整個供應鏈的源頭,整個市場需求波動的晴雨表,銷售預測的靈敏與否直接關系到庫存策略,生產安排以及對終端客戶的訂單交付率,產品的缺貨和脫銷將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企業需要通過有效的定性和定量的預測分析手段和模型并結合歷史需求數據和安全庫存水平綜合指定精確的需求預測計劃。
如汽車行業,在應用數據分析平臺進行精準預測后,可以及時收集何時售出、何時故障及何時保修等一系列信息,由此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需求預測、售后市場及物流管理等環節進行優化,實現效率的提升,并給客戶帶來更佳的用戶體驗。
2、資源獲取
敏捷、透明的尋源與采購。為新產品、優化成本而尋找新的合格供應商滿足生產需求;同時,通過供應商績效評估和合同管理,使采購過程規范化、標準化、可視化、成本最優化。
3、協同效率
建立良好的供應商關系,實現雙方信息的交互。良好的供應商關系是消滅供應商與制造商間不信任成本的關鍵。雙方庫存與需求信息交互、VMI運作機制的建立,將降低由于缺貨造成的生產損失。采購訂單與生產訂單通過各種渠道快速、準確的反應能力在當前集團化、全球化,多組織運作的環境下尤為重要。訂單處理的速度在某種程度上能反應出供應鏈的運作效率。
4、供應鏈計劃與物料、訂單同步的生產計劃與排程
有效的供應鏈計劃系統集成企業所有的計劃和決策業務,包括需求預測、庫存計劃、資源配置、設備管理、渠道優化、生產作業計劃、物料需求與采購計劃等。企業根據多工廠的產能情況編制生產計劃與排程,保證生產過程的有序與勻速,其中包括物料供應的分解和生產訂單的拆分。在這個環節中企業需要綜合平衡訂單、產能、調度、庫存和成本間的關系,需要大量的數學模型、優化和模擬技術為復雜的生產和供應問題找到優化解決方案。
5、庫存優化
成熟的補貨和庫存協調機制消除過量的庫存,降低庫存持有成本。通過從需求變動、安全庫存水平、采購提前期、最大庫存設置、采購訂購批量、采購變動等方面綜合考慮,監理優化的庫存結構和庫存水平設置。
6、物流效率
建立高效的運輸與配送中心管理,通過大數據分析合理的運輸管理、道路運力資源管理,構建全業務流程的可視化、合理的配送中心間的貨物調撥以及正確選擇和管理外包承運商和自有車隊,提高企業對業務風險的管控力,改善企業運作和客戶服務品質。
7、網絡設計與優化
對于投資和擴建,企業從供應鏈角度分析的成本、產能和變化更直觀、更豐富也更合理。企業需要應用足夠多的情景分析和動態的成本優化模型,幫助企業完成配送整合和生產線設定決策。
8、制造業各行業管理特點突出,呈現行業管理差異
如汽車行業重點關注準時上線和分銷環節、食品飲料行業關注的重點在冷鏈及配送環節、服裝行業的供應鏈管理重難點在消滅鏈條上高庫存等等。
9、風險預警
在大數據與預測性分析中,有大量的供應鏈機會。例如,問題預測可以在問題出現之前就準備好解決方案,避免措手不及造成經營災難。還可以應用到質量風險控制,如上海寶鋼,其生產線全部實現流水化作業,生產線上的傳感器可獲得大量實時數據,利用這些可以有效控制產品質量。通過采集生產線上的大量數據,來判斷設備運營狀況健康狀況,對設備發生故障的時間和概率進行預測。這樣企業可由此提前安排設備維護,保證生產安全。
要讓數據發揮價值,首先要處理大數據,要能夠共享、集成、存儲和搜索來自眾多源頭的龐大數據。而就供應鏈而言,這意味著要能夠接受來自第三方系統的數據,并加快反饋速度。其整體影響是增強協同性、加快決策制定和提高透明度,這對所有相關人員都有幫助。傳統供應鏈已經在使用大量的結構化數據,企業部署了先進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將資源數據,交易數據,供應商數據,質量數據等等存儲起來用于跟蹤供應鏈執行效率,成本,控制產品質量。大數據將用于供應鏈從需求產生,產品設計到采購、制造、訂單、物流以及協同的各個環節,通過大數據的使用對其供應鏈進行翔實的掌控,更清晰地把握庫存量、訂單完成率、物料及產品配送情況等;通過預先進行數據分析來調節供求;利用新的策劃來優化供應鏈戰略和網絡,推動供應鏈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大數據在供應鏈領域的應用起步不久,隨著供應鏈的迅速發展,大數據分析,數據管理,大數據應用,大數據存儲在供應鏈領域蘊含巨大的發展潛力,大數據的投資也只有與供應鏈結合,才能產生可持續、規?;l展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