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管理思想,到底體現在哪?
精益生產管理目標是做到盡善盡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其核心是消除生產過程每個環節中的不合理浪費以及沒有價值的活動,最大程度地降低損耗,從而獲得最大的利潤效益。
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勝的優勢一定是能夠采取有效地手段,將成本降到最低,將產品質量提高到最好,并使生產活動變得更加靈活,實現產品的無廢氣和零庫存目標。
同時,精益生產把責任下放到組織結構的各個層次,采用小組工作法,能夠充分調動全體職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費及時地消滅在每一個崗位。
精益生產方式的優越性不僅體現在生產制造系統,同樣也體現在產品開發、協作配套、營銷網絡以及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它將成為二十一世紀標準的全球生產體系。
精益生產方式在生產制造系統中的主要思想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01企業內外環境的和諧統一
精益生產方式成功的關鍵是把企業的內部活動和外部的市場(顧客)需求和諧地統一于企業的發展目標。
02把人放在第一位
精益生產強調人力資源的重要性,把員工的智慧和創造力視為企業的寶貴財富和未來發展的原動力。
a.充分尊重員工;
b.重視培訓;
c.共同協作
03必須高度重視庫存
高庫存是大量生產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設備運行的不穩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較高的廢品率和生產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現供貨不及時的現象,庫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緩沖劑”。
但精益生產則認為庫存是企業的“禍害”,其主要理由是:
1、庫存提高了經營的成本;
2、庫存掩蓋了企業的問題。
04永不滿足
精益生產方式則把“無止境地追求完美”作為經營目標,追求在產品質量、成本和服務方面的不斷完善。這一思想是區別于大量生產方式的重要特征,也是精益生產走向成功的精神動力。當然,這場持久戰是需要很強的耐力支撐才能走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