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聊的話題,與火有關。
先從歷史上那場著名的“火”聊起。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話說,很久很久之前,有個姓田的地主,養了個傻兒子,單名一個登字!
都說地主家余糧多,田地主家,自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這小田登,打小營養就好,不多時,便出落成一個小胖子!
奈何祖上沒有高個基因,不光胖,還矮!
到底該怎么解釋那副樣子呢?
遠處一看,還以為凳子成精了,會走路了呢!
加上名字里有個“登”,因此被小伙伴們起了個外號為“凳子”。
人都是要面子的,被人這么叫,小田登自然心里極不痛快!
于是便發憤圖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這還別說,還真被這小矮胖子折騰出了名堂!
白富美有沒有迎娶不知道,但人生巔峰應該是踏上!
田登考取了功名,做了州官。
哥就是這么有尿性
做了州官,小時候受的委屈,但選擇不再忍受。
誰再叫他“凳子”,他就很生氣,很多人也因此挨了板子。
到后來,在他面前,人們甚至都不敢叫“Deng”音了,因為要避諱他的名字。
不得不把“燈”叫作“火”。
正月十五放花燈,允許老百姓進城觀看。
下屬便在告示上寫道:“本州依照慣例,放火三天。”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便來源于此。
時光飛逝,轉眼便來到了現代。
現代,沒有了州官,更沒有避諱名字的說法了。
但“放火失火”的情況卻更加普遍,“救火”的擔子也顯得愈發的越重了。
怎樣合理、安全、有效的“救火”,似乎需要些方法。
為了更有代入感,不妨,把自己當成“現代的州官”!
00
反應
當有人(客戶)來向你報道“失火”的時候。你會有什么反應?
這反應,其實可分對內和對外兩部分。
對內指的是,要不要采取比較大的舉動(也就是接下來一步又一步的動作),這取決于火災的嚴重程度。比方有人(客戶)來報道:
“不得了啦,隔壁王大娘燙頭的時候,火候一下子沒掌握好,把一旁王大爺的頭發燒起來啦。”
這個時候,你的反應會如何?心理活動大抵會是這樣的:
“不慌不慌,我太了解王大爺的情況了,禿了好多年了,就那么點頭發,燒不出多大的火花!”
這就是對內,判斷事情嚴不嚴重。
那對外(客戶)呢?
不管嚴不嚴重,關鍵詞是安撫,態度一定要好!
對于電話來報道,可以這么回應:
“XX你好,我已了解事情的情況,對于出現這樣的問題,給你們帶來不便,很是抱歉,我們立即安排人手,著手解決,在XX時間內給你回復。
對于郵件來報道(抱怨)的呢?不妨這么回:
“XX你好,我已收到你的郵件,信息已知悉,對于出現這樣的問題,給你們帶來不便,很是抱歉,我們正在著手解決,在XX時間內給你回復”。
反應在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卻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手頭資源就這么些,(客戶)不管大火小火,都來報道“失火”!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火”都需要采用復雜流程,動用大資源去解決的。
另外,如果真的要動用復雜流程的,考慮到流程走完需要時間,所以在這之前先給報道(抱怨)的人以“反應”。
告訴對方你已經知道了,正在著手解決,而不是默默的自己在解決,對方以為你不理睬他呢,這可就是“態度問題”了!
這些流程走完真的要好久!
01
找人
作為州官,不可能自己一個人,把所有的事都干了。
你需要找消防隊長,醫院院長,火勢太猛,影響面太廣的時候,可能還要找宣傳部長,做好媒體公關。
然而,小唐老師也知道,很多時候就是一個人承擔了所有,干完了所有的事,還假裝是團隊一起干的!
其實,這連團伙作案都稱不上,因為團伙至少兩個人,而你只有一個人。
久而久之,倒也練就了“一身本領”。
一晚上,就能搞定幾個人需要幾天才能干好的活!
關鍵是,救火報告還能寫的聲情并茂,催人淚下,把自己都感動壞了!
這些,在辦公室“臆想”出來的報告,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很多的“火”才會反反復復的發生。
02
講事情
按照流程,把一群人找過來了。
你需要告訴大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講事情,有很多種方法,最關鍵原則有一點:大家要能聽懂。
有種叫5W2H的方法,就相當好用,我們就用它,來再現一下事情經過!
WHEN:啥時候發現的,比如某年某月某日幾點鐘發現的。
需要強調的是,如果不是第一次發生,要注明,是否是重復發生很重要,因為可能抄前面的作業!
WHO:誰發現的,比如是王大娘發現的。
如果不清楚,可以再去問下當事人。
WHERE:是在王大爺頭上發現的。
地點要具體,這對于確定著火地點很有幫助!你寫在地球上發現的,是沒錯,不過沒有任何意義。
WHAT:發現了什么?
不是發現頭皮屑啥的,是發現著火了!
WHY:為什么會著火?
應該是王大娘燙頭發沒有掌握好火候。
HOW MUCH,火勢多大?
大致有幾根毛燒著了。
HOW:影響如何
王大娘有沒有被燒著,王大爺情緒穩不穩定……
王大爺:我都這樣了,你還取笑我!
03
去救火
事情講清楚就趕緊行動吧。
畢竟王大爺還在那燒著呢,再晚去一點恐怕是一根毛都不剩了,王大爺平時可金貴那些為數不多的毛呢!
當務之急肯定是要把“火”撲滅。
不光是要撲頭上的火,胡子有沒有著火,鼻毛、眉毛有沒有著火等各種容易著火的地方都要考慮。
各方面無一遺漏,方可一勞永逸,否則這邊剛消停,那邊“火”又起,讓救火隊員們疲于奔命,王大爺更是疼的叫命!
救火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和報道/抱怨人(王大娘)溝通,及時反饋信息。
救火隊員:火勢控制不住了,保上面還是下面?
王大娘:保上面吧,下面保了也沒啥用!
王大爺:著火的是我,怎么不問當事人意見呀?
啊……(慘叫聲不絕于耳)!
04
找原因
火救完了,知道大家都很累,不過,還不能休息!
為啥?失火原因還沒找到呢!
沒有找到原因,以后可能還會失火。
而找原因才是最難的環節,難度絲毫不亞于“證明你媽是你媽!”
但卻是承上啟下關鍵環節。
因為難,加上又累。
當然,聰明的朋友也會想到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原因:
王大娘操作不規范,王大爺質量/安全意識薄弱,需加強相關培訓……
任何操作人員的問題都是管理者的問題。
不能因為你是州官(管理層),就把責任推給老百姓(操作工)。
之前一大幫人不是在嘛!
大家一起頭腦風暴,魚刺圖,人機料法環啥的用起來,確認原因。
有很多朋友不了解這里原因和第2部分Why原因的區別。
畫張圖大家自行腦補一下。
05
上措施
原因分析畢竟是在總結過去。
如果不能指導未來的話,沒有任何意義。
所以還得接著來!
相對于上一環節的“放之四海皆準”的說辭。
這一環節同樣也有:
加強王大爺的質量意識培訓,加強王大娘的檢查次數,加強隔壁李大叔督察力度,加強X大嬸的過程控制……
看著大氣凜然,實則啥都沒有!措施貴在具體!
越具體才越沒空可鉆!
加強到什么程度沒有量化。
具體方案要以數據說話,比如原來檢驗頻次一天檢驗1次,現在加強到1個小時檢查1次。
這樣的對策才有支撐,才能實施!
06
看措施有用沒
措施上了之后不一定就有效果,所以需要進行驗證,明確責任人和時間節點。
負責人盡量不要用太多人。
三個和尚沒水喝,不是沒有道理。
多人負責,最后結果是誰都不負責。
如果某項目的改善對策實在需要多人協作,也需要確定總負責人,他來指揮安排其他人,比如上面提到的王大娘就可以委以重任!
改善前后的情況盡量量化,不能量化的拍照片對比。
要不然就讓王大娘來當負責人,畢竟女生愛拍照嘛!
問題解決的結果固然重要,不過過程的樂趣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07
預防
這里面有兩個搞暈很多人的概念需要交代一下!
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不合格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比如這次發現是王大娘燙頭操作不規范這個原因導致的王大爺著火,那就讓王大娘規范化操作,并進行培訓檢查啥的,這些都是糾正措施。
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不合格或者趨勢發生的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王大娘不是喜歡燙頭嘛,給我頭發全部剃光,再涂絕毛液,再無頭發可燙。
王大爺頭發不是會著火嗎?給我去進行基因重組,加入阻燃基因,以后拿火點都點不著,這就是預防措施。是不是很暴力!
王大爺:讓火焰來得再猛烈些吧!
08
表彰/慶功
這個步驟比過年說“恭喜發財”還要扯,尤其是在中國。
因為說恭喜發財還有一定概率,因為有一部人確實能發財。
而真的被(客戶)抱怨了,最后還想被表彰?
你要么去和你老板談談?
以上每個步驟后面加個D,就是大名鼎鼎的8D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