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首頁欄目 > 電子期刊 >
第2323期【精益生產咨詢】如何判定一個工廠的管理水平? 發布時間:2023-08-30        瀏覽:

如何判定一個工廠的管理水平?

 

著眼于大方面系統,用客戶眼光去看,去審視。

 

一、看流程

 

看流程的目的是看一家企業是否有一個精益的布局,是否在創造無間斷的操作流程使問題可視化。流程非常重要,一個隨時間斷的流程布局,浪費隨處可見,一個精益的布局流程能在設計的源頭上消除很多的浪費。實施精益管理,先期進行精益的布局,這是至關重要的。

 

二、看可視化

 

可視化是讓問題簡單化,是用眼睛管理??梢暬彩瞧髽I管理氛圍的體現,管理水平的直觀傳達??梢暬捏w現是目視化的管理看板,我將它分為靜態的和動態的管理看板。靜態的看板主要是傳達組織長期的管理理念,動態的看板是管理者隨時要把握的管理信息,我認為動態管理看板更能反映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三、看標準化

 

一個企業肯定有許多標準,之所以叫標準化,是將標準普及到可執行的層面。建立標準有四個關鍵問題:

 

  • 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正常與異常?
  • 是否每個人都能知道自己應該采取的標準方法?
  • 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主要問題?
  • 是否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四、看文化

 

進入一家企業耳聞的目睹的文化元素的表象體現。如果這家企業5分鐘之內聽不到“改善”、10分鐘之內聽不到“現場”這些詞匯,它就不是精益企業。

 

如果一家企業它具備了這樣一種精益文化,首先,這種企業文化要求高級管理人員堅持到生產一線去,直接聆聽員工的聲音;

 

其次,這種文化里,每天都會使用精益工具,目的是潛在問題凸現出來,每個人都會問“為什么”,直到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并不斷點檢對策的正確性;

 

第三就是,這是一種“問題優先”文化,高層管理人員會和員工一起解決面臨的問題,會感激那些找出新問題的新麻煩的人。

 

精益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有精益流程,有可視化問題管理方法、有標準化管理基準、有創新企業文化,這家企業應該是能看的,值得參觀學習的。

 

2

 

第二個層次

 

著眼于管理環節,用管理者的眼光去看。方法是:一看、二問、三思、四做。

 

一看

 

站在距現場5M遠的地方用客戶的眼光去觀察20-30分鐘,對象是人、機、料、法、環,然后再進入現場去近距離看、聽、想。

 

人是否有提升計劃?設備是否有點檢基準?物料是否能夠配送?加工方法是否易于遵守?環境是否易于輕松工作?

 

二問

 

分為問操作者和問自己。

 

問操作者:

為何這樣做?這樣做的依據是什么?----強化遵守規定意識;

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強化返回原點思考的意識;

要達到什么樣的標準?----強化質量意識;

有沒有異常?出現異常怎么辦?----強化異常問題“呼、停、待”意識。

 

問自己:

為何要這樣做?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強化改善意識。

 

三思

 

思考原點、思考根源、思考方案。

 

思考原點:針對看到的現象,返回原點(創造價值)進行思考;原點就是: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用最少的資源,制造有價值的商品如果偏離了這個原點,就存在問題。

 

思考根源:針對問題點,思考問題產生的根源,(切忌不要被表面現象蒙蔽)用“五步為什么?”查找問題的根源;

 

思考方案:針對問題,思考改善方案,能否采取改善四原則排除/簡化/合并/重排。

 

四做

 

調查分析、改善方案、跟蹤檢查、鞏固。

 

調查分析:現狀調查分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統計分析,查找出關鍵的因素;

 

改善方案:制定改善方案,組織進行實施;

 

跟蹤檢查:對執行過程進行跟蹤檢查,出現偏差及時修正;

 

鞏固:對改善效果標準化,制定再發防止措施,落實到相關管理文件。

 

3

 

第三個層次

 

著眼于管理細節。這一種觀察方法主要應用于現場一線直接的管理者,現場巡察細節對象是人、機、料、法、環、測、信息等等。

 

人-Q(質量)

 

人員能力狀況是否清楚?

是否有訓練計劃并執行?

是否有新人/頂崗人員?

是否有標記?

是否有針對措施?

是否按《標準作業》規定操作?

是否按《品質書》實施頻檢?

是否有不易保證質量(難操作工序)的操作?對關重工序是否有操作資格規定?

 

人-C(成本)

 

生產線上人員是否按標準作業配置?

有無多余人員?

是否有作業動作停止現象?

是否有等待(單手/雙手)現象?

是否有費力操作?

動作太大、步行多、轉身角度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伸背動作、彎腰動作?是否有左、右手交換動作?

是否有重復/不必要的動作?

 

人-D(效率)

 

是否有尋找現象?

是否有不熟練操作?

是否有離開生產線現象?

是否用同一順序反復進行作業嗎?

注重觀察作業者手的動作/腳的動作/腰部的動作/頭的動作,是否能省略/合并/重排/簡化?

 

人-S/E(安全/環境)

 

操作方法和周圍環境是否有不安全因素?

作業時光線是否充足?

是否有異常噪音,是否刺耳?作業周圍是否清潔?

地板上是否有油污?

是否容易使人滑倒?

 

設備-Q(質量)

 

是否有設備精度點檢制度,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開工條件點檢/工裝點檢制度,并得到遵守?

設備調整是否有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條件設定是否可由作業員隨意更改?

是否鎖定?

負責變更的責任人明確了嗎?---需要可視化。

 

設備-C(成本)

 

是否有設備故障率/停機時間每日變動趨勢目視化管理?

設備切削參數是否設定?是否最優化,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生產線設備節拍顯示?

是否有對節拍長的設備不斷改善活動?

是否有刀具異常消耗管理制度,并嚴格執行?

是否有設備換型時間管理?

是否在不斷改善減少換型時間?

 

設備-D(效率)

 

設備的日常維護(點檢)的事實是否夠清晰可見?

設備上面、加工部位、天花板上是否沾有灰塵或異物?

所使用的工具是否有規定放置位置,并得到遵守?

是否從設備的運動部位發出較大的聲音或奇怪的響聲?

切削油、冷卻液是否正好打到切削部位?

是否有定量/定時換刀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設備-S/E(安全/環境)

 

設備運動的地方,身體一部分進去設備會自動停止嗎?

是否有設備漏油現象并得到管理?

是否有切屑飛濺現象?

設備是否有異常聲音/氣味/溫度等?

設備防護罩是否正常使用?

設備上是否放置有多余物料?

 

材料-Q(質量)

 

是否有專門的廢品箱(紅色)?

是否能做到先入先出?

成品或半成品是否清潔、生銹?

放置場所是否有區分并得到遵守?

成品、半成品是否有規定的容器,標識是否清晰,是否按規定放置?

工序間在制品是否遵守標準手持,對零件放置位置、數量是否有規定?

相似零件的防錯,標識是否清晰?

批次管理是否遵守?

 

材料-C(成本)

 

是否有不良品分層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是否有不良品每日變動趨勢管理?

是否有輔料消耗管理制度并得到遵守?

注意觀察多切屑工序,是否能改成少或無切屑加工方法?

 

材料-D(效率)

 

零件放置位置/方式是否方便取放?

零件盒/箱是否方便搬運?

零件數量是否能一目了然?

是否存在零件來回倒箱的浪費現象?

 

材料-S/E(安全/環境)

 

物品是否有放在通道現象?

零件容器是否有滴油現象?

 


接下來,我們看下

BMW工廠是如何做現場過程管理的?

 

所有國家里面,德資企業應該是最看重過程的,在對過程要求幾近苛刻的汽車行業,更是如此。

 

德國也因此誕生了眾多叱咤風云的汽車品牌。

BMW(寶馬),便是其中血緣純正的代表。

今天,通過BMW在“過程”方面的要求,讓我們一起領略德系過程管理的精髓。

 

VPS

VPS(增值生產系統),是BMW多年前提出的一個概念,這幾年在國內開展的如火如荼。

 

VPS,要求在寶馬集團的全部生產過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創造價值,從供銷商到經銷商,在有利的環境規劃中,在生產和以顧客為目標的銷售和生產的流程中,要把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

01

 

價值

 

什么樣的過程創造價值呢?即適合于用戶準備好付款的過程,所有不創造價值的過程均為浪費。

創造價值的過程即客戶愿意掏錢買單的過程。

 

這樣的過程多嗎?

BMW分析了一個的常見工位。

 

20多個"過程",客戶真正愿意買單的只有兩個,其他的都是浪費。

02

 

浪費

 

一看浪費這么多,BMW覺得得歸個類,于是有了公開的和隱蔽的浪費概念。

 

其中,隱蔽的浪費即哪怕是浪費,可不得不浪費。

在此基礎上,又分析了上面提到的工位。

 

03

 

解決思路

 

既然,隱藏的浪費是必須的,那我們降低浪費的對象只能在公開的浪費方面。

 

如何減低呢?

我們需要關注過程的10原則。

 

VPS過程10原則

 

VPS的核心是提高靈活性。

內圈描述了我們產品設計和運行的強制性要素。

外圈代表了VPS保證的基礎,同時又保證了可持續性。

01

 

靈活性

 

靈活性是核心優勢。

—能迅速而容易地使改型車一體化。

—通過作業時間平衡總數波動。

—暫短的準備階段有可能改變訂單。

—生產用簡單手段進行自控。

—所有產品都能隨時在沒有額外花費 情況下制作。

 

周轉時間是靈活性的關鍵。

降低周轉時間,減少存貨水平和緩沖量可提高過程高度靈活性和高度的用戶為導向。

 

實例:

 

02

 

一物流

 

物料以“勻速”流動。生產從一個加工步階到另一個加工步階無堆裝階段(緩沖)地流動著。預裝件無延遲地流入主流水線。

 

—物料和信息的流動是可以覺察到的。

—過程勻速地運行,無停頓或匆忙。

—人們可以對各種要求作出迅速反應。

—工廠平面圖按物料流動來布置,物料流動決定工廠的設計參數。

—沒有一個過程需要“安全網”,緩存系統被撤銷。

 

實例:

 

 

03

 

節拍

 

—生產系統在協調中進行。

—物料按生產節奏進行供應。

—組裝(作為與客戶的接口)決定了步伐。

—包括廠外供應商在內的全體過程伙伴均受節拍影響。

—拉平的生產導致均勻的節拍。

—所有過程均將在節拍時間內結束。

 

節拍使生產流程同步。

 

 

節拍的目的是工廠的同步。所有過程(物流也在內)將用用戶節拍 — 工廠的脈搏來操控。

根據魚骨原理的同步過程。

 

實例:

 

04

 

拉動原則

 

—只有缺少什么,才須向那里補給什么。

—短的反應時間比高機械負荷還重要。

—信息流動簡單,明了和快捷。

—物料流動被設計成“向上游”流動。

—存貨降到最少量。

—1個批次規模是目標。

 

兩種邏輯:

 

按拉動原則,只有當用戶消費什么時,生產或物流才發生。

 

實例:

 

05

 

零缺陷

 

認清問題越晚,浪費就越大。因此對所有過程都要預先調查可能出現的問題。有缺陷的就不要轉送,要揭示缺陷的成因并當場排除。每個缺陷都是改進的動機。

 

—沒有缺陷轉達給下一個過程。

—要使缺陷和薄弱處透明。

—識別缺陷之前就避免缺陷。

—立刻就地解決問題。

—要根除每個缺陷的原因。

—每個缺陷都為改進提供了空間。

 

實例:復合產品來自簡單設備

 

零缺陷:停歇的打磨線

 

06

 

透明

 

目前的產量多高?

為什么會出現未預料的問題?

干脆把標準和企業狀況展示出來并直接告知 有關人員,使每個人都能最快地對變化作出 反應。

 

—標準和企業狀態目視化。

—每次目視化顯示都有一個定義的發送 者和接收者。

—信息用簡單的手段表達。

—明確的描述會導致過程可靠地實施。

 

實例:目視化管理顯示

 

07

 

持續改進CIP

 

每個人在他的崗位上都要愉快地為改革出一份力。

每個過程都能夠作改進并且每項改進都注入某個標準中。

做一點改進是我們日常工作的出發點。

 

—每個過程都是能夠改進的。

—每項改進都終結在某個標準中。

—每個標準又是繼續改進的出發點。

—努力爭取改進對于每個人都是理所當 然的事情。

—給改進過程打上的印記是創造價值。

—每個人都愉快地參與其中。

 

只有與持續改進相聯合的規劃才能帶來持久的效率提升。

 

實例:放水閥的安裝,你有何改進建議?

 

08

 

標準化

 

好的過程以標準為依據。

標準要盡量簡單并從而簡便工作。

統一性將知識捆扎在一 起,使它能夠得以有意義地進一步發展。這使經驗交流變得容易一些。

 

—優異的過程、結構、裝置均以標準為依據。

—標準要盡量簡單并便于工作。

—員工的創造力在不斷地提高標準。

—標準不是聰明才智的對立面。

—上級索取標準并自己應用這些標準。

 

每個過程都遵循某個標準。

標準應被證實有效。

每項改進都以一個新的標準結束,這個新標準又是繼續改進的出發點。

 

實例:標準化劃線

 

09

 

現場負責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對企業成功應作出什么努力。凡是真正盡職盡責的人,就會在現場找到要共同參與設計的工作。

 

—在距創造價值盡量近的地方負起責任。

—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目標并正在個人負責地致力于目標的實現。

—每個人都了解他對企業成功應作的貢 獻。

—必要的指標由小組現場記錄。

—每個問題都將在其出現地得到解決。

—要在過程現場進行管理。

 

實例:指標在現場

 

10

 

零浪費

 

每種勞務、每件工具、每種大量物料, 凡是超過絕對必需就都是浪費。

我們從確實必要的、 不能再免除什么的每一過程確認是否是完美的過程。

 

—企業的各個領域都將識別浪費。

—領導力對浪費有一個正確的看法。

—全體員工持續地減少浪費。

—有計劃地揭示浪費并清除之。

—如果是個完美的過程就不能再刪去什么。

 

實例:車身制造中的紙板集裝箱模擬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