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重視成本,源于他創辦的Space X公司,目標就是為了降低太空運輸成本(實現火星殖民計劃)。通過技術創新,顛覆航空發射技術,可以說馬斯克是當之無愧的成本專家。
因為航空發射成本的大幅降低,助力了其公司的商業成功。馬斯克投資特斯拉,最初是源于對電動汽車的興趣,同時獨具慧眼地瞄準了電動汽車這個賽道。
當初,特斯拉公司發展幾經周折,因為當時的電池技術成熟度不夠,同時也是因為早期的電動汽車成本過高。后來,馬斯克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電池問題,降低了電動車的成本,才將特斯拉推上了商業成功之巔。這是典型的通過成本優勢(顛覆了汽車行業)助其商業成功的典范。
馬斯克收購推特,有的說是有錢任性(看不慣推特公司的一些做法),其實也是有其商業目的,此處不作展開。但重點是,馬斯克已經通過降本造就了兩家偉大公司,在嘗到了太多甜頭之后,同時有騰訊的微信成功標桿,所以馬斯克有膽識對推特進行“大手術”。
馬斯克在成本管理上絕對是大師級別,是降本的最大受益者(世界首富)。馬斯克怎么做到的呢?
1.質疑需求
他給space x 員工灌輸的企業文化是要質疑每一條規則、預設每一項要求都很愚蠢,直到他們能證明事實并非如此。
比如質疑團隊提出的購置需求。Nasa在空間站中使用的門閂,一個就要1500美元。space x的一名工程師改造了浴室隔間門上使用的插銷,做出了一種閉鎖機構,成本只要30美元。
2.小規模試錯,盯住關鍵指標
在space x,“我們可以試錯,但不能大規模地試錯。”
項目開展前期為小型衛星打造一種成本較低的火箭。因為大型衛星試錯成本高得多。
后來他盯住了一個關鍵指標:將每磅有效荷載送入軌道的成本。這個將單位成本推力最大化的目標指引著他,使他此后一直癡迷于增加發動機的推力,減少火箭的質量,同時讓火箭可以重復使用。
3.制作材料成本清單圖表
制作一張生產特斯拉汽車所用材料的清單圖表,關于生產車輛的每個零部件,以及特斯拉為每個零部件支付了多少錢。公司支付給供應商的成本,以及負責降低該項成本的工程師的名字。
4.垂直整合,減少外購件采購
不管是火箭還是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要盡可能自己生產關鍵部件,而不是采購獨立供應商的數百個零部件后再組裝成一輛車。
公司通過垂直整合來掌握自己的命運,把控車輛的質量、成本和供應鏈。(比亞迪也是這套戰略)
5.材料再利用,減少非必要采購
到處翻找可以低成本再利用的零部件。
6.借閱跨行經驗進行降本
超級鑄造(工藝流程的變革讓底盤從非常棘手的一個大麻煩變成了一個鑄造過程及其便宜、簡單、快速的東西)。
2018年底的一天,馬斯克把玩著一個model s的玩具車模,它看起來就像是真車的微縮版。當馬斯克把它拆下來后,發現里面甚至有一套懸掛系統,但整個車底被壓鑄成了一整塊金屬。在當天的團隊會議上,馬斯克拿出了這輛玩具車,把它放在白色的會議桌上,他問:“為什么我們不能這樣做?”
高壓鑄造機將融化的鋁注入冷鑄模具,可以在短短80秒內直接將整個底盤“和盤托出”,而過去生產一個底盤需要將100多個零部件焊接、鉚接或者黏合在一起,這種老工藝帶來的問題就是容易出現縫隙、響聲和泄露。
實現了這個過程,使馬斯克從此對玩具業青睞有加,他一再敦促他的團隊成員要多從機器人和樂高積木等玩具當中獲得靈感。
7.降低白癡指數高的零部件成本
白癡指數:某個制成品的價格除以其基本材料的成本。白癡指數用來發現商機或找到降低成本的關鍵點。如果白癡指數很高,比如零部件成本1 000美元,而制作它的鋁的成本只有100美元,那么很可能就是設計過于復雜或制造過程效率太低導致的。馬斯克原話是這么講的:“如果你做的東西白癡指數很高,那你就是個白癡。”
在猛禽發動機的成本分析中,就是從白癡指數最高的零部件入手,找到有問題的零部件的構成材料,進而找到可以改善的地方。將馬斯克的五步工作法應用于每個零部件,標注質疑過哪些要求、哪些零部件被刪除,每個部分具體負責人的名字。
通過以上分析,制定了一份路線圖,在12個月內將每個發動機的成本從200萬美元降到20萬美元。
8.減掉不必要的零部件
刪掉所有可能不必要的零部件。如果我們最后沒有把一些零部件給撿回來,那就說明我們刪得還不夠多。
9.不斷尋找低成本替代品
把能替換材料的零部件都換成低成本的不銹鋼??焖僭囍?,就能快速驗證出結果,隨后就可以快速修復這個問題。
10.以結果導向激勵方式的合同
space x開創了一種方式,由私營公司競標執行特定的任務,比如將政府需要的有效載荷發射到軌道上。這些公司用自己的資金承擔風險,只有當他們完成某些關鍵驗收環節時才能得到報酬。(有點類似于EPC)。
這種基于發射結果的固定價格合同允許私營公司掌握火箭的設計和制造過程,其參數范圍沒有被規定死,而是更靈活、更寬泛。
如果它打造的火箭具有成本效益,獲得了成功,就可以賺很多錢,但如果失敗了,就會損失很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