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和生產,二者是相輔相成的。質量再好,生產不出來也是沒用的;生產的再多,全是次品就更不可以。品質與生產的確會有矛盾,但是品質是第一位的。沒有質量的產量就是浪費,產量越大,浪費越大!
在一論壇上看到一位質量同行發的帖子標題為《生產部完全無視質量部》,原貼如下:
各種質量相關事情,生產都不配合,比如工裝磨損,質量通知生產去送檢維修,生產就表示他們只負責使用,其他的都不管;再就是返工,發生原因質量一直在說,生產一直不配合解決,最后批量不良幾千上萬件時,返工時生產表示發出去就跟生產沒關系了,品質自己想辦法去返工;再就是私自更改工藝,兩個工位合并,去掉一些工序之類的,品質多次提出生產不理會,產出不良品也是品質的責任,各種之類的,找老板的話老板就會讓品質自己解決問題,反正什么都執行不下去......
看完帖子,能感覺出質量同行滿滿的無奈。
品質和生產——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在相關的技術論壇,打開質量管理之類的板塊,不少關于品管難做的帖子,無非是抱怨領導不重視,生產部不配合,薪水低,沒地位等等,其中關于生產部門不配合的不在少數。
生產部追求的是產量,是效率,品質部追求的是質量,是效果。雖然核心價值與使命不一樣,但其實是殊途同歸的。高產出不一定就是低質量,高質量也不一定會低產出。如果管理體系好,團隊協作好,系統各方面都運行穩定,共同努力協作改善,生產與品質完全能同步提升。譬如手掌手背,誰也離不開誰。理論上說,二者不應該有沖突。但事實上,因為立場不同,追求的指標不同,生產部與品質部的分歧與沖突在所難免。
以下是部分關于生產和品管的討論,你怎么看?
01 .
觀點
質檢部門相當于道路上的警察,生產部相當于行駛的車輛,企業是需求運輸的國家,技術部門是制定法律法規的主流和研究部門,其實大家利益是一致的!希望大量的車流持續不斷,保證運輸通暢。如果大家都開快車,撞得七葷八素的,國家也會計算估量這些損失。所以,執法的度要根據本國的情況和客戶的需求來判定。
02 .
觀點
我認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質量再好,生產不出來也是沒用的;生產的再多,全是次品就更不可以。品質與生產的確是有矛盾,但是品質是第一位的。沒有質量的產量就是浪費,產量越大,浪費越大!我們有句話——產量是錢,質量是命。我們不能要錢不要命,我想這是他們之間的關系。
03 .
觀點
質量是為生產服務的,生產是創造利潤的,利潤是從顧客來的,質量是由顧客決定的。各位,請理解創業初期的老板,他們只認為第二最正確;請理解公司產品定位的顧客群,它決定了公司產品應達到的質量水平。所以,不要把質量看成是高高在上的東西,而是應該深入群眾。
04 .
觀點
企業的品質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平衡提高品質的成本費用與通過品質建立長期品牌收益的能力,才能影響老板或廠長。這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得到企業內部各部門的支持才能做好。當初做研發時就認識到消費者的知識和感覺又是不能獲知你企業產品的質量程度。所以,企業從經營的角度也要考慮質量過高時的相對產品的質量程度。
05 .
觀點
品控工作就是以預防為主。而在日常工作中,一般能提出預見性問題的人都是經驗比較豐富的,但經驗豐富不僅僅是值參加工作的時間長。平時我們能及時發現問題,努力地思考問題,但對解決問題的手段這方面的道行還不夠深。所以,在品質監控過程中和其它部門溝通的時候,我們就處于被動。那當然了,別人與你平起平坐,為什么要聽從你,只有你的專業極具權威性或者你在公司里極具威望,這才令人信服。你必須想辦法去令對方的上司認同你的觀點,最好能夠以利害關系去說服他的上司,那么你的愿望才能實現。所以,在埋怨別人不易溝通的時候,首先檢討一下自己的溝通方法是否正確,還要看對所溝通的對象是否適宜。
06 .
觀點
做質量管理要學會把問題暴露出來,你把小問題搞成大問題,小隱患搞成大矛盾了,讓大家都看得到它的危害,得下定決心來整頓了。重要的是人的一時問題,需要不斷的宣傳和教訓來培養。如果建立自查機制,不斷地尋找內部的問題和隱患并激化,更上高樓指日可待了。沒有質量的產量就是浪費,產量越大,浪費越大。
生產部與品管部的問題其實說到底是人的問題,兩個部門對質量的認識上不一致,才會出現對問題的看法不同;如果大家質量管理看法一致,自然就會一同進行問題的處理,一同找收貨標準,一同管理生產中的品質。所以,要根本上處理與解決這兩部門的矛盾,首先是大家對質量管理的認識達成一致,方法很多,主要是溝通與培訓,并將質量管理的要求納入績效考核當中。
品質服務生產,減少企業的不必要浪費!兼顧生產和質量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競爭力。生產部門和質量、技術部門的緊密結合才能是自己企業的產品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只追求生產產量而不追求產品品質,那么這種產品在市場上不會有太強的競爭力。品質部門通過嚴格細致的把關,對產品進行認真檢查,提出產品外觀、性能的合理化要求,技術部門根據要求制定出相應的規程和工藝制度,來約束和規范生產。生產部門結合質量、技術要求精細組織生產,時刻把生產、技術、質量形成一個閉環,互相監督、互相促進,逐漸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