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倉儲的人員流動是比較頻繁的。很多主管相信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很多新人剛培訓完就離職,或是某位老員工突然離職,讓新人難以接手。
一般行業應對這種這種情況,最主要的是建立相應的工作手冊,給予一定的培訓,就可以較為簡單的處理這種問題。
但物流行業從業人員主要文化水平不高,性格方面忍耐力較差,可能難以接受上面的上手方式,更多的是靠老員工帶領逐步的熟悉業務。但問題在于,倉庫內的業務是很繁忙的,讓老人帶新人雖然效果不錯,但效率比較低。
所以,我們應當將培訓流程進行精簡,把必要的必須了解的內容加入到培訓內容,其他一些細節可以讓新人在后面的工作中慢慢體會。
培訓原則一 邊說邊練提升成效
無數的心理學應用著作都告訴我們,對新知識理念最好的理解方式就是學習以后的刻意練習。在對新員工進行培訓的時候,注意先將相應的情況交代給對方,然后給他一定的時間去進行練習。
比如,先將庫區的劃分情況介紹給新人,給他一份相應的庫位分區圖,讓他去逐步的理解和記憶,后面甚至可以出題進行考核,這樣就會很好的讓新員工很有效率的掌握庫內的分區情況。
培訓原則二 樹立流程大于一切的觀念
在物流行業中,倉儲作業流程基本上是倉庫管理的主要監控環節。一套標準化的倉庫作業流程,有助于實現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
嚴格按照標準流程還能夠有效的降低作業錯誤率,有效避免錯發漏發問題的發生。
因此,在培訓初期,一定要為新人灌輸標準化流程的必要性和價值性,打下良好的基礎后,可以保障庫內工作的有效性。
培訓原則三 清晰的溝通流程
倉儲部門作為供應鏈的核心,企業的樞紐、起著連接各個環節和部門的重要作用。倉庫內也時常會出現一些相應的問題,作為倉庫人員一定要具備很好的溝通交流能力,及時的將信息傳遞給相關人員。
曾經是新人的你,一定經歷過遇到暫時無法解決問題情況下不知道和誰溝通的情況。往往你的上級主管正在忙別的事情,可能需要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去和別的部門溝通,這就需要在平時有較為清晰的溝通流程,問題可以有出口。
有了溝通流程圖,讓每一位員工可以有很好的交流通道,讓相應的問題有可以解決的出口。
比如:庫存過大,保質期臨近誰的問題?多數人想到的是倉儲部門的問題,干過的都知道,如果一批貨物庫存很多,且很久沒有出貨,難道這也是倉儲部門的鍋?事實上前幾天采購部門又新進了一批新貨,保質期較遠,但臨期的怎么辦?
那如果有相應的溝通流程圖,新人可以依據相關的交流渠道去和相應的人員進行溝通,這樣新人在倉庫內的工作就不會變的非常難辦,快速的上手倉庫工作。
一、倉庫主管崗位職責
1 負責協調倉管員的收發貨及退換貨工作;
2 負責倉庫的盤點、組織、監督以及倉庫存卡的復核性稽查,并對庫存實物負責;
3 負責貨物的出入庫及堆碼進行有效合理規劃及庫位的整理,有效提高倉庫利用率;
4 負責裝卸力量的調配與控制及整理庫區環境并對其進行考核;
5 負責客戶庫存信息的管理以及協調倉庫與各部門的工作關系;
6 具備較強的倉庫的電腦化管理的能力(熟悉倉庫電腦化管理的應用、熟悉電腦化倉庫管理的基本結構并能熟練應用倉庫電腦化管理的操作)。
7 職責的應對方法是做一名優秀倉庫主管的捷徑。
二、倉庫主管的日常工作重點
1、倉庫倉容規劃
企業當然可以保持很多庫存,進而任何可預見的需求水平都可以保證供應。但保持庫存會導致費用支出和效率損失。如果庫存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則進行倉庫平面布置、計算倉庫面積 、確定倉庫參數是倉庫規劃的重點。利用有效的庫存管理方法(如定量訂貨法、定期訂貨法以及需求驅動精益供應法)計算出安全庫存量、最低庫存量以及有效庫存量,確定出最佳訂購點。另外小件不必要的庫存、 如何進行零庫存、倉庫不良癥狀及其改善也是應重點考慮的內容。
2、倉庫業務管理規劃
(1) 倉儲計劃的制訂。倉儲計劃包括:出入庫計劃、保管養護計劃、設施設備使用計劃、勞動力組織計劃和倉儲費用計劃。準確編制倉儲計劃是確保倉庫利用率和加快倉庫周轉的重要條件,只有計劃周全,才能維持倉庫貨物存儲量的平衡穩定,避免“臨時抱佛腳”。
(2) 入庫管理。接貨、驗收、登記是入庫管理不可缺少的步驟。接貨之前要準備充分;驗收貨物要一絲不茍,分毫不差。
入庫登記、輸入計算機、貨位確認等作業不能有半點疏漏,否則會造成一系列的麻煩。另外做好成品、半成品的入庫控制、物料入庫準備、進行物料入庫驗收和實物驗收、處理商品驗收中發現的問題也是常規性工作之一。
(3) 庫存管理。
①貨位管理。規劃出每件貨物存在哪個區、哪列、哪排、哪個貨格等應該一目了然,準確無誤;
②貨物的堆碼管理。包括高度、寬度、通道的合理性,貨物堆碼結構及穩定度;防火設備、消防措施的可靠性和有效程度;倉庫地面承載以及庫內通風、散熱、防寒、保暖等。呆料的處理、排除廢料的處理、報警進行理貨、劃分料區、設計保管空間、進行物料編碼、進行貨位編碼、進行盤點作業也是管理的重點。
③盤點與現場管理。盤點方法的選擇與一目了然的現場盤點制度的確定(如采取看板管理)是盤點與現場管理的重要內容。
(4) 出庫管理。出庫管理是倉儲作業結束前的最后一個環節,必須保證數量、品種、收貨人等核對無誤。成品、半成品的出庫控制、半成品的退貨補料控制出庫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應提前做好,否則容易忙中出錯。
三、倉庫管理的功能
① 料的分類、整理、保管。
② 物料的進倉、出倉管理。
③ 物料財務一致,為決策部門提供真實會計資料。
④ 供應生產、保障銷售、服務企業贏利大計。
1. 決定倉庫位置應考慮的因素:
① 物料容易驗收。
② 物料進倉容易。
③ 物料儲存容易。
④ 容易發料。
⑤ 容易盤點。
⑥ 容易搬運。
⑦ 有倉庫擴充的彈性與潛能。
2. 倉庫區域規劃注意事項:
① 倉庫要與生產現場靠近,通道順暢。
② 倉庫要有相應的進倉門和出倉門,并有明確的標示牌。
③ 倉庫的辦公室盡可能設置在倉區附近,并有倉名標牌。
④ 倉庫內要留有必要的廢次品存放區、物料暫存區、待驗區、發貨區等。
⑤ 倉庫設計,須將安全因素考慮在內,須明確規定消防器材所在位置,消防通道和消防部門的位置等。
⑥ 每倉的進倉門外,須張貼《倉庫平面圖》,反映該倉所在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倉區倉位、倉門各類通道、門、窗、電梯等內容。
3. 物料堆放須考慮原則:
① 多利用倉庫空間,盡量采取立堆放方式,提高倉庫空間利用率。
② 通道應有適當的寬度,并保持裝卸空間,使物料搬運得以順暢進行。
③ 不同的物料應依物料本身形狀、性質、價值等來考慮不同的堆放方式。
④ 物料的倉儲應考慮先進先出的原則。
⑤ 物料堆放應考慮存儲數量讀取容易。
⑥ 物料堆放應容易識別與檢查,如良品、不良品、呆料、廢料的分開處理。
四、倉庫物料的保管與儲存搬運
1. 倉庫儲存的三個原則:
① 防水、防火、防壓。
② 定點、定位、定量。
③ 先進先出。
2. 倉庫儲存應注意事項:
① 危險物品應隔離存放。
② 避免使用潮濕的地方做倉庫,盡量用卡板墊底。
③ 防火、防盜、防水等防護措施應考慮周到。
④ 貨物防壓措施要做好,地面負荷不可超過。
⑤ 保持適當的溫度和濕度,注意通風和良好照明條件。
⑥ 保證消防通道的暢通,通道不可堆放物品。
⑦ 物料放置要整齊、平穩,依分區及編號順序排放。
⑧ 保持整齊、清潔,按“5S”要求進行維護。
3. 庫管理中通常所講的賬物卡證指的是什么?
① 賬:倉庫物資檔案。
② 物:倉庫儲存物資。
③ 卡:明確標示出物資所在位置而便于存取的牌卡。
④ 證:出入庫之原始憑據、品質合格記錄等。
五、 呆廢料的管理
呆廢料處理的目的有哪些?
① 物盡其用。② 減少資金積壓。③ 節省人力及費用。④ 節約倉儲空間。
廢料發生的原因有哪些?
① 陳腐。② 銹蝕。③ 邊角料。④ 拆解的產品。
廢料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在規模較小的企業,廢料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出售處理。
在規模較大的企業,可將廢料集中一處并從事物料解體的工作,將解體后的物料重新加以分類處理,并最大程度地回收再利用。
六、 倉庫的盤點管理
盤點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① 確定盤點程序與方法。
② 盤點日期決定要配合財務部門成本會計的決算。
③ 盤點復盤、監盤或抽盤人員的選取,應該有一定的級別順序。
④ 盤點用的報表和表格必須事先印妥,并在人員培訓時進行演練。
⑤ 倉庫的清理工作、賬目的結清工作。
盤點后的處理措施有哪些?
盤點后的處理措施可分修補改善工作和預防工作:
① 修補改善工作:
a 依據管理績效,對分管人員進行獎懲。
b 料賬、物料管制卡的賬面糾正。
c 不足料迅速辦理訂購。
d 呆、廢料迅速處理。
e 加強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工作。
② 預防工作:
a 呆料比率過重,宜設法研究,致力于降低呆廢料。
b 存貨周轉率低,存料金額過大造成財務負擔過大時,宜設法降低庫存量。
c 物料供應不繼率過大時設法強化物料計劃與庫存管理以及采購的配合。
d 物料盤點工作完成以后,所發生的差額、錯誤、呆滯、盈虧、損耗等結果,應分別予以處理,并防止以后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