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品,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靠山。
一個人的品德,才是才干的主人;而才干,只是品德的奴仆。
我們可以沒有優越的學歷,沒有充分的資本,但不能沒有好的人品。
人品,才是一個人最可貴的通行證,才是一個人成敗的關鍵,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靠山。
培根說:“對一個人的評價,不可視其財富出身,更不可視其學問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的真實的品格。”
人品,反映一個人做事的態度,也反映一個人做人的修養。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
為人處事,只有擁有好的人品,才能走得更穩更長遠。
人品,才是一個人最硬核的靠山。
1
人品好的人,自有福報
《左傳》記載:“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傳之久遠,此之謂不朽。”
這里所指的“立德”,就是強調做人要有良好的德行和人品。
有好的人品的人,命運自然也不會虧待他。
曾經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時期的一天,大雪紛飛,道路泥濘,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卻因為有要事在身,不得不奉命開車夜行。
就在車子前行途中,艾森·豪威爾發現一對老夫婦,正蜷縮在路邊瑟瑟發抖。
他頓時起了憐憫之心,就讓司機停車詢問情況。
原來,這對老夫婦是去巴黎投奔兒子的,因為天氣原因汽車拋錨,加之地處偏僻,求助無門,無奈在此等待好心人的救援。
艾森·豪威爾聽了,二話不說,就讓老夫婦上了車,并讓司機送他們去巴黎。
后來,他才知道,原來那天路上,敵人早就安排了埋伏,但因為他中途變換了行進路線,這才逃過一劫。
事后,艾森·豪威爾感嘆地說:“原來我以為是自己救了那對法國夫婦,現在才知道是他們救了我!”
有句話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們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幫助自己。
好的人品,就是心里裝著別人,懂得為別人著想,愿意向別人伸出援助之手。
只有懂得與人為善,積善行德,我們才能活得心安理得,也才能給自己積攢福報。

2
人品不過關,不能深交
《孔子家語》中說:“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
與人品好的人交往,是相得益彰;與人品不好的人交往,卻遲早會深受其害。
在《非你莫屬》的舞臺上,出現過這樣一幕。
一個年輕人去應聘銷售,他各方面都表現良好,口才絕佳,贏得了不少老板的認同。
后來,有人問他最滿意的一次銷售經歷是什么。
這個年輕人眉飛色舞地說,他把一套智力開發課程,以5000元的價格,成功推銷給了月收入才2000元的清潔工大叔。
因為清潔工大叔的孩子才5歲,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出人頭地。
年輕人正是抓住清潔工大叔望子成龍的心理,拿走了他2個半月的血汗錢。
老板們聽了以后,本來決定錄用他的人,也紛紛開始搖頭。
其中一位老板評價的一語中的: “我不懷疑你的能力,但是卻不看好你的人品。”
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在這個金錢至上的時代,我們固然需要會掙錢的聰明人,但更需要人品過硬、德才兼備的人。
如果一個人腦子里只想著自己的私利,只在乎個人的得失,甚至不惜坑蒙拐騙、過河拆橋、以鄰為壑,怎么可能贏得人心?
人品不好的人,不但沒有人愿意與之深交,更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和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