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標準作業三要素
此方法是豐田的發明創造,當實現一個流工藝后,需要對多工序同步作業進行標準化,例如當1名作業員操作3臺設備作業時,記錄作業步驟和標準時間及標準半成品個數的表格是標準作業票。這個票是由生產部門編制,用于現場的指導監督?,F場用此票教導作業員,進行作業指導。標準作業包括三個要素:
Ⅰ. 標準作業的周期時間
Ⅱ. 一個標準作業周期中手工作業順序
Ⅲ. 標準在制品(WIP—Work In Process)的數量。
要素1 標準作業周期
指的是需要花費多長時間生產1個產品,由生產數量和設備運轉時間決定。
要素2 作業順序
表現出來怎樣的加工的順序。不是產品流動的順序。
要素3 標準半成品(WIP)
進行作業過程中必要的工序內半成品的最低個數,包括滯留在機器上的部分。
將這三個要素集中起來,班長組長等生產第一線的管理者對此加以分析總結。同時為了更好地實現標準作業的目的,生產現場在嚴格執行作業標準的同時,也有權力及義務對效率提出改善及革新的提案,前提是新方法必須有數據證明確實優于現行方法時,才能提出對標準的更新。切忌現場管理者憑感覺判斷任意更改,那樣只會給生產造成混亂,嚴重時影響到生產計劃的按期完成。因此標準作業就是執行作業標準的同時在效率、成本、交期上進行科學改善與革新的方法。
(2)標準作業組合票(SOP)理解
標準作業組合票(SOP),它是用來確定作業順序和周期時間的,SOP表示總加工時間,包括人—機作業時間以及作業者行走的時間。在SOP基礎上建立標準作業圖表。標準作業表描述了整個產品的生產過程,它包括了標準作業的三要素以及其他信息,如重點工位、質量控制點、安全檢查點等
標準作業的設定中經過以下三個程序步驟:
-
不同工序的加工能力表
-
標準作業票
-
標準作業組合票(Standard Operation)
所謂工序能力表是根據不同加工過程的生產能力(加工能力)按工藝順序羅列出來的表。在這個表里記錄了手工作業時間、機器作業時間(自動運轉時間)、更換刀具、生產切換時間等。這是完成一個成品的過程中所用的加工時間基準,也是標準作業組合表的設定基準。
標準作業組合主要是兩個部分來組合。第一是在生產準備時間內把手動作業時間和步行時間有機結合之后,確定一個人究竟能承受多少工作量。確定這個時間時使用前面敘述的加工能力表中的數據,根據它確定作業分配的順序。第二是人與機器的有機結合,設計自動加工時間內進行下一步加工的生產準備及檢查作業等并行作業流程。
制作標準作業組合票的步驟:
首先設定生產節拍的分解紅線。它成了作業分配的基準。然后在工程能力表中對手動作業時間、步行時間、及并行作業內容進行設計,使其在生產節拍時間范圍內完成。手動作業(實線)、自動送料(點線)、步行(曲線)來標記,根據紅線的余裕來判斷組合的好壞。這樣用動態線圖在一個平面上表示標準作業組合表中明確的工序范圍就是標準作業表。這使U形(單元)生產線中的作業者行為動態一目了然。
還有標準作業的三要素和品質確認以及安全等事宜能給管理者帶來目視管理的效果,同時在作業指導和改善活動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它充分反應了作業方法中各種時間和空間關系,讓管理人員很容易發現改善點。如果單元生產線的人員布置全部放在一個表里來表示,那么調整修改作業分配也方便多了。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