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步驟 標準化
(1) 活動的目標
以上的活動是以設備為中心,將重點放在基本條件的整備日常點檢的活動。為了讓維持管理更加確實,將操作員的責任,擴大至設備周邊的相關作業并更進一步徹底地降低損失,以達成自主管理之目標。
(2)活動的推行方法
在自主點檢的維持活動中,記錄下不良,故障,短暫停機,并以此進行改善,同時也包含對策及標準化及基準的改良。
另一方面,也重視人的活動,將各人的工作,按相關職位別展開,并創造「樂于工作」的狀態,此種活動的推行方法概要,如圖IV-16。
關于自主保養活動的推行方法,就第I-IV章步驟為止的流程而言,首先針對設備,其次是質量,然后對于人等依次展開活動。
就自主管理的意議而言,重視人的動機,并且「創造一個每一個都很容易進行的工程」的活動,是自主管理中最基本的想法,讓任何人在任何地點,均能勝任他所負責的工作,是操作人員所期盼的事,也只有操作人員能勝任他自己的工作,才能考慮開始實施自主管理。
從以上的觀點,才能再展開標準化及定位之活動。
(3)明確訂出管理的對象
a.現場的物流基準
b.模具治工具、量測儀器的管理基礎
c.標準作業基準 ?
d.備品管理基準
e.作業標準基準 ?
f.工程質量保證基準等
g.數據記錄的標準化
(4)推動方法的重點
1)將操作員的責任,擴大至設備周邊的相關作業,調查為什么要做之種作業,并將固定作業與非固定作業分類,對于固定重復作業,調查其有無作業標準等,并加以整理。
至于非固定作業,例如,發生不良品而須作全數篩選,因生產過多沒有主放置場所而需要將零件以及產品加以移動等,這些應視為問題,須加以改善。
2)在考慮人與設備的效率化時,雖然是以固定作業在工作,但也有在動作上的,太勉強,浪費,不平衡等情形,這都是要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觀察操作員本身的身邊作業,由項目小組加以檢討是否為應有的狀態,并追求改善與標準化。
3)改善的統合化
以個人為對象,展開改善時,將0.5人或0.3人等的工數進行工數改善的統合化,達到省人化的水平,并與經營目標相結合。
4)推動自主點檢及維持管理
為了能夠持續維持下去,必須確認計劃是否明確,也就是,以自主保養基準為基礎,接下來以展辦廠診斷為其重點,例如,工廠診斷后頒發合格證,再訂定下次的診斷日期等,均為極佳的辦法。而下次的診斷日期,間隔不可太久,一般以三個月為最佳。
---------------------------------------------------------
閱讀完此文章您有什么想法?問題?疑問?建議?意見?想和一起閱讀此文的其他益友互動交流?想和我們的精益咨詢專家探討?
您可以1.【直接回復我們】
2.加【互動Q群】
3.到【微社區】
三個方式參與互動
---------------------------------------------------------
如果您覺得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和同事,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