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采用拉動式生產,生產中的計劃與調度實質上是由各個生產單元來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計劃,但操作過程中生產單元之間的協調則極為重要。即訂單驅動-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拉動式計劃方式,各環節的生產指令直接由后序下達,后序直接督促前序執行生產指令。如出現生產延遲,各自均應負延誤生產的責任,這樣就形成了環環相扣,環環拉動的鏈,有效地保證了生產進度的完成。
生產指令由后序直接向前序下達,與生產實施的時間差距很小(一般以秒為單位)。每一環節在向前序下達生產指令時,可根據本工序當前的在制品及進度情況進行調整,相當于將計劃與控制2項功能合二為一,這也是豐田公司能將生產過程的在制品控制在最低水平的關鍵。在制品與進度的最佳控制,保證了資金占用最小、交貨最準時、企業信譽最佳,是“拉動式”計劃機制的最大優越性之一。
舉例說:客戶下了一訂單,在5月28日接了。要求是6月10日前要交貨。
那么,計劃制定:5月30日前出好圖紙,6月8日前完成生產,6月9日前完成入庫。
實際是:銷售在5月28日下午對工廠下訂單,下完訂單,沒銷售的事情了。
接著,技術部門在5月29日完成圖紙,沒銷售的事情(除非圖紙有問題)
接著生產安排工序節拍計劃(排計劃時需要綁定產品制造工藝和物料),通知最后一道工序每秒應生產多少數量,多長時間生產完成,并通知材料倉在什么時間必須準備完成什么料,什么時間配送到第一工位,(如果做到更深入,將用料信息發送給合作的供應商,告知什么時間送什么物料到什么地點,這樣就可以大幅的節省了倉庫空間和資金占用)。如果生產執行過程中6月8日還沒完成生產。
這個,就注意了:這不是我下訂單和技術部門的問題,這兩個部門不需要做什么事情和流程。要做的是誰呢?倉庫!,倉庫要對生產部門最后一道工序發出通知,告知你的產品沒在計劃日前入庫。本工序需為下工序負責,多長時間完成多少產品供應下工序,工序之間環環相扣,這個就是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