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KA-YOKE”即所謂的“防呆,Fool Proof”,原來稱為“BAKA-YOKE”,但“BAKA-YOKE”中的“BAKA”是呆子的意思,有貶低人的意思,所以將“人在作業時,能防止無意地發生錯誤(我們稱此為POKA)的方法”,改稱為“POKA-YOKE”。
A防錯中的糾正功能
當防錯系統工作時,有以下的兩種糾正的機制。
·停機方式??當防錯系統工作時,可將機器或是生產線停下來,以停止加工。
·警告方式??當防錯系統工作時,蜂鳴器發出警報,或是閃爍燈光以警告操作員注意。
當發生不良時,即使操作員完全沒有注意到,“停機方式”會停止加工,之后就不會再發生不良了,這是最具強制性的糾正功能。相反的,采用“警告方式”時,如果操作員沒有注意到警告,不良現象仍會繼續存在。
而不良的發生現象有以下兩種:
·單次不良??雖然有幾個產品發生不良,但之后就不再發生。(例如有缺陷的材料造成有缺陷的產品,但當有缺陷的材料用完之后,產品也恢復了正常。)
·連續不良??當一個不良發生后,其后連續的全部都是不良。(例如沖壓機的沖頭折斷時,就會發生連續不良。)
于是采用了以下的“防錯系統”想法。
·發生頻率低,而且可以事后修復時——“警告方式”
·發生頻率低,但不可能事后修復——“停機方式”或“警告方式”
·發生頻率高——“停機方式”
·只允許——“停機方式”
雖然說我們是根據“效果與投入”,來判斷要采用何種“防錯系統”,但我們建議應盡量地采取“停機方式”,以確保100%良品。
B建立防錯的功能
實際建立“防錯”的想法,可以有以下的三種狀況:
i. 接觸式??是利用產品的形狀、尺寸等差異,通過檢驗了解“有無接觸”以發現不良的方法。因此,為了要能通過這種方式發現不良,我們有時故意地將產品做成不一樣的形狀或尺寸。有時我們也利用顏色的差異來識別,其實這個方法也可以視為“接觸式”的延伸。
ii. 定數式??通過檢驗了解是否有“一定次數”的動作,而判斷異常。
iii. 動作的順序式??通過檢驗了解是否根據“特定的動作順序”工作,來判斷異常,并防止缺陷的發生。
以往的“防錯”,被當成“防呆技術”來導入,而且沒有系統地導入,只是在想到時才會被利用。于是,所謂的“防錯”,有時被解釋為“如果發生了不良,這有缺陷產品就無法被裝在下一工序的工裝夾具上”。但這并不正確。這僅是在“順次點檢”時,活用“防錯”而已。
“防錯”只是“檢出異常的手段”,而不是“檢驗方法本身”。
換句話說,“檢驗方法有三種,即已經說明過的‘源頭管理、自主檢驗與順次點檢’,而為了實現這些方法的功能,則利用‘防錯’的手段”。理解相互之間“目的與方法”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們應該考慮“‘防錯’是否可以用于自主檢驗?”或者“‘防錯’是否可以用于源頭管理?”,而不是“利用‘防錯’來做順次點檢”。因此,我們應該優先思考較高層次的檢驗方法,再將“防錯”當成其實踐的手段。也就是說,并不是先有“防錯”,而是應該優先思考要采用什么檢驗方法,然后再思考如何使用“防錯”。
同時,以前“建立防錯的功能”,只會想到“接觸式”,后來“定數式”也可以有效地被應用。隨著“動作的順序式”也在不同的工作中有廣泛的運用,我們應該對“動作的順序式”有正確地理解,并思考其廣泛地適用范圍。
我們可以對“檢驗方法與防錯”的關系,做以下的理解:
只有正確地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才能正確無誤地將它們活用于實際的工作之中。
C適用“防錯”方式的環境
在荒川車身(制造汽車的車身),羽根常務以下的談話,讓我印象深刻。
汽車的背襯板是先將皮面貼合在門內板上,然后將皮面的余料折到門內板的內側,再用“20個扣件”將皮面固定在背襯板上。但是每月約有7-8件的缺陷產品發生,經常有1-2個扣件不見了,因而發生問題。在這樣狀況下,只能提醒操作員“要更小心噢!”,提醒之后確實會有一陣子缺陷減少了,但不久又來了。這被認為是“慢性不良”。
結果,我們在裝配扣件的后工序的壓合模的工裝夾具上,裝了20個感應開關,即使有一個扣件忘了裝上,就會觸發蜂鳴器,然后切斷壓合模的電源而自動停止。于是有缺陷的產品立刻被送回前工序,重新裝上扣件,就能實現零缺陷。
一臺車左右邊各有兩個車門,若每月生產50,000臺,則每月有兩百萬個扣件要裝配。在兩百萬個中只有7-8個沒固定好的話,以往大都是責備操作員了事。但再想想,操作員已經為此付出極大的注意力了。所以這樣的事情就應該是我們工程師的責任,絕對要“思考操作員不必操心,也不會出問題的方法”。
也許你會認為“一個門只有20個扣件”,并不是很多。但“一個月兩百萬個扣件,就是個大數目了”。若僅是要求操作員“要注意”,以防止不良品的發生,對現場操作員來說,是個很大的負擔1。所以接下來就是工程師的工作了,“研究出操作員‘不需要注意’的作業方法”。因此在這個例子中,‘在順次點檢中,設定了接觸式的防錯’,而且這個方法具有“全數檢查”的重大意義。
1Muri??不合理,物理上、精神上、心理上的負擔。
同公司的荒川經理帶著我到現場介紹另一個案例。那是將金屬配件裝在座椅的工序?;拇ü镜纳a系統是所謂的混合生產(mix production),在同一條流動生產在線裝配8種座椅,如Corona, Mark 2, Celica, ??操作員需要先看“流過來的座椅上的‘看板’”,然后裝配相對應的金屬配件到座椅上,但“每個月也有好幾件異常發生,例如裝了錯誤的金屬配件”。于是想到了設置“防錯”機制,結果不良等于零。其功能如下:
·在每一種看板的下部,貼有能檢測出各車種的鋁箔紙。
·當座椅流入時,操作員首先取下附在上面的看板,再將看板插入特制的看板插入箱中。
·看板上有貼上鋁箔紙的地方,會觸動相對應的感應開關,于是放置相對應車種金屬零件箱前的指示燈就會亮起,箱子上的蓋子也會打開。“操作員只要根據指示燈,從打開蓋子的箱中取出零件,裝上座椅就好了”。
之后,誤取不正確的金屬配件的不良就完全地消失了。
因為不需要取用零件箱子的蓋子未打開,所以即使想拿錯金屬配件,也變成不可能了。我問操作員,這套“防錯”方法如何?操作員用方言回答:“噢這是‘防錯’??!??嗯!真是‘ANKI1'噢”。我問荒川先生,“ANKI”是什么意思?他說那是“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或“可以非常地安心”的意思。
以往,操作員需看看板,找到必要的箱子,取出金屬配件,再與看板比對,以防止錯誤。即使這么做,每個月仍會發生幾件不良。設置了“防錯”方式之后,“缺陷已經是‘零’了”。而且,操作員也完全地的從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中“解脫’了,可安心地工作。
這是在“自主檢驗”中設定了“動作順序式”的防錯。這樣設定“防錯”之后,可以將操作員從“需要注意、復雜工作的情境”中解脫出來,因此操作員可以將注意力,轉移到需更仔細地完成“將螺絲上緊”的重要作業上。這樣“因‘防錯’將操作員的注意力解放出來”的方法,可以大幅度地減輕操作員的精神負擔,也可提升質量,可說是發揮了一石兩鳥的絕佳典范3。
以往若發生了缺陷,就會要求操作員“要更注意、小心噢!”但這往往只有一時的效果,大都又會立刻恢復原狀。
2日文:安気
3原田前總經理一直念茲在茲的線外撿料的目的。
將作業者從「需要注意,復雜工作的情境」中解脫出來。
順便一提的,“人之所以會記不得”有以下兩個特征:
第一,忘記了!
第二,忘記已經忘記的事情!
總之,“因為人不是神,所以有時候會‘忘記’。因為,如果他‘沒有忘記他已經忘記的事’的話,就不能說他‘已經忘記了’”。因此,我們就利用“點檢表”來提醒他已經忘記的事情。
如果我們像神一樣,從不忘記事情的話,則世上將不需要“點檢表”了。
但“人不是神”,因此“人都有可能忘記事情”。所以為了“讓我們不要忘記我們已經忘記的事情”,我們就必須開始思考如何使用”“點檢表”。
而“防錯”不正是為了實現“動作的點檢表”的功能嗎?
如果對現場的操作員指示“要更注意”,或“要更小心??要小心噢??”的話,難道不是好像在要求“要像神一樣的完美無誤!”嗎?
但我們更應該知道“人畢竟不是神”,并且思考利用具有“防錯”功能的“點檢表”與“沒有忘記他已經忘記的事情4”的想法,才是實現“零缺陷”的快捷方式。
4這不是「可目視化管理」的根據嗎?在各特定位置明示要管理的內容,可自我點 檢,可共有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