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期刊
有一個小公務員,一向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
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房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那可是一間價值百萬的珠寶店??!小公務員欣喜若狂,開始忙碌地為出國做種種準備。
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焚毀了那間商店,珠寶也喪失殆盡。小公務員灰心喪氣。
從此,像是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
同事們原先都十分嫉妒,現在一齊懷著無比輕松的心情陪著他嘆氣,惟有一個同事非但不表示同情,反而嘲笑他自尋煩惱:“你不是和從前一樣,什么也沒有失去嗎?”
小公務員心疼得叫起來:“這么一大筆財產,竟說什么也沒有失去!”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一間你從未到過的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么關系?”
“可那是我的商店呀!”
據說,不久以后,小公務員死于憂郁癥。
其實,那個嘲笑他的同事說得不無道理。
這個小公務員之死,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研究表明,人們對痛苦的感受,比同等的快樂所帶來的幸福感要強烈得多!舉例來說就是,人們得到100元的快樂,遠趕不上失去100元的痛苦強烈。在股市上,人們寧愿被套也不大愿意“割肉”,就是這個原因。用在員工激勵方面,就需要管理者要多用正面激勵,同時,盡可能逐步增加激勵的強度,而不是像這段時間的股市一樣,忽高忽低——表面上結果一樣,可員工的感受卻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