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益物流
1.概念及其理論基礎
精益物流是一套物流管理思想和管理操作辦法,通過找出制約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并以突破瓶頸為解決問題的出發點,消除物流過程中的一切浪費,進而實現對物流系統的不斷優化和持續改善,以最合理的成本滿足物流服務的需求。精益物流的管理思想和操作辦法并不是憑空產生,是幾十年來的經濟活動和企業精益管理咨詢實踐總結,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
艾利·高德拉特的約束理論
高德拉特是以色列的物理學家和企業管理大師,是“約束理論(TOC,TheoryofConstraints)”的創立者。約束理論認為,限制系統實現企業目標的因素并不是系統的全部資源,而僅僅是其中某些被稱之為“瓶頸”的個別資源。約束理論認為,系統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個組織的行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發生變化,盡管有許多相互關聯的原因,但總有一個最為關鍵的因素。找出制約系統的關鍵因素加以解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管理的藝術就在于發現并轉化這些瓶頸,或使它們發揮最大效能。
彼得·圣吉的學習型組織
彼得·圣吉是當代著名的管理大師。他認為,人有與生俱來的激情和固有的內在動機、自重、尊嚴、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管理者需要引導員工的激情和內在動力得到發揮。他提出,只有通過個人學習組織才能學習,而個人學習并不能保證組織學習,但沒有個人學習就沒有組織學習。彼得·圣吉提倡通過建設學習型組織來獲得組織的進步和系統的改善。
豐田的精益思想
豐田的精益思想強調細化流程管理,以創造價值為核心,消除流程中的一切浪費,集中表現為豐田的生產模式,其以豐田的企業文化為基礎。豐田的企業文化是一套以精益思想為核心的管理哲學。
現場改善原理
現場改善通常是指以“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為基礎的進行工作現場改善的操作方法體系?,F場改善的管理源于工廠的安全生產和質量控制管理,如今現場改善已經滲入到了各種類型的工作?,F場改善的相關方法論已經非常豐富,戴明總結出了現場的20條規則及指導,今井正明總結出了“現場管理之屋”等等?,F場改善是一個企業實現有效管理的基礎,精益物流建立在有效的現場管理基礎之上。
2.新信息技術條件下的精益物流
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信息技術將會深刻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同時也會深刻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方式。精益物流提倡應用一切可以應用的先進信息技術為提高物流運作水平服務。
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背景下,物流信息化具有了新的內涵和形式。精益物流的一個研究重點就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引導物流企業做好物流信息化建設以獲得競爭優勢,研究因這些條件的變化可能會出現的以物流活動為基礎的新價值以及新的商業機會。
二、精益物流的管理目標
1.找出制約物流企業發展的瓶頸
很多物流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其發展就會停滯不前。一個“AAA”級物流企業的業務增長速度如果不能明顯地高于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那么它的發展就屬于停滯不前。當物流企業的發展停滯不前的時候,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找到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至關重要。那么制約物流企業的發展瓶頸是什么呢?關于瓶頸的判斷,很多管理者可能會認為是市場的開拓不力,掌握貨源的規模有限,場地租金和員工的成本增長過快,油價和過路費成本太高,等等。瓶頸,更多的是體現為企業的效率沒有得到提高,無法獲得競爭優勢。究竟什么是物流企業的發展瓶頸,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不一。但找出企業發展瓶頸并轉化瓶頸,是實施精益物流的關鍵所在。
2.消除物流過程中的一切浪費
對浪費的熟視無睹是物流組織過程中的普遍現象。例如等待的浪費,如車等貨和貨等車的成本浪費;過期庫存商品占用倉儲空間所造成的浪費;車輛閑置的浪費;不必要的搬運等無效工作的浪費;因分揀錯誤導致糾錯的資源浪費;等等。精益物流的觀點認為,找出物流過程中的浪費并消除浪費,才有可能使物流系統獲得實質性的改善。
精益物流主張對企業運作的全流程進行分析,找出物流過程中一切可能存在的浪費,并通過改善管理以消除浪費。
3.對物流系統的不斷優化和改善
物流企業是一個物流系統,企業的盈利能力依賴于這個物流系統的運作效率。物流企業不斷的推動企業自身這個物流系統的優化和改善就是在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精益物流要推動物流系統的不斷優化和持續改善。精益物流強調持續改善的思想。有些管理者喜歡向外界表述自身企業的管理多么的好,管理是他們的優勢。覺得自己好,這是人的天性,無可厚非。但我們要意識到,任何一個企業都存在需要改善的地方,持續改善是企業獲得發展的唯一途徑?,F實中很多的管理者意識到需要對企業進行持續性的改善,但卻不知道該如何進行。精益物流就是一套不斷改善物流系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操作辦法,只要遵循精益物流的管理原則就可以找到相應的改善辦法。
三、精益物流的14項原則
通過對戴明的14項質量管理原則和豐田的14項精益生產原則的總結,結合高德拉特約束理論和物流實踐,運輸過程透明管理研究院總結出了精益物流的14項管理原則。這14項管理原則是精益物流思想的集中表述,契合物流的本質。物流企業依照這些原則進行深入實踐,可以有效夯實物流企業的管理基礎,增強物流企業競爭力。
1.可持續性原則
任何一個組織的戰略性目標都要考慮其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精益物流首先考慮的是物流企業的可持續經營,精益物流的第一個原則就是可持續原則,它包括長期理念、與時俱進和穩健決策三個方面。
長期理念
企業需要以“長期利益的最大化”為最高戰略原則,贏得未來比沉迷于當下的繁榮和緬懷于過去的輝煌重要!
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的核心在于一個“變”字,時代趨勢、歷史條件的變化不以企業戰略的初衷為轉移,企業戰略既要考慮長期性,又要考慮時代性、時機性。
穩健決策
組織在進行決策時,要盡可能考慮所有的選項,避免主觀臆斷,從而以實現科學決策。
2.系統最優原則
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所追求的是企業系統效率的最大化,在管理當中需要遵循系統最優原則。系統最優原則涉及整體與部分、不同部分之間以及全局與局部這三方面的關系。
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整體最優,即整體效益的最大化,整體效率的最大化;單一部分效率的最大化并不代表整體效率的最大化。
部分之間的協調性
系統的不同部分之間一定會有沖突,需要進行協調。此外,需要對每一部分潛能進行充分挖掘,使得系統的瓶頸不斷轉化。
全面利益與部分利益
系統在面對相應的具體目標時,需要考慮全局利益與局部利益的關系,在爭取全局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避免局部利益成為實現全局利益的瓶頸。
3.價值導向原則
物流扮演的是承載商品價值傳遞的角色,實現商品價值的傳遞是物流存在的意義。解除物流過程中一切阻礙商品價值傳遞的因素,以實現商品價值的高效傳遞,這就是精益物流的價值導向原則。價值導向原則是從貨主和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物流,物流活動的最終意義是要實現貨主和消費者的價值。深諳價值導向原則的物流企業都能抓住物流服務的本質。所謂物流服務本質就是盡可能地實現商品價值傳遞效率的最大化。
4.流程增值原則
從物流企業經營的角度去看物流活動,有的物流活動能夠直接地產生“物流服務”,有的物流活動則沒有產生“物流服務”。物流企業對客戶承諾的“物流服務”是可以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來量化的,而已確定的“物流服務”所對應的營業收入也是確定的。那些不產生“物流服務”的物流活動是沒有實現流程增值的,但同時卻消耗了成本,例如在分撥中心發生的無效搬運。精益物流的流程增值原則,是指物流過程中的物流活動要盡可能地直接產生“物流服務”,以及盡可能地取消或刪除一切沒有必要的物流活動和操作步驟。
5.均衡配載原則
均衡配載是指合理地調配物流活動的資源去組織相應的物流活動。精益物流的均衡配載原則,是指綜合可用的物流活動資源和物流服務的任務信息,進行合理的資源配置,追求實現全局的資源優化配置。均衡配載的一個通俗例子就是貨源與運力的優化配置,要盡量地避免車輛空載,避免車等貨和貨等車。這里的均衡配載,指向的是所有的物流活動資源,包括裝卸工具、人力、客戶需求,等等。
6.標準規范原則
商品價值的傳遞效率、流程增值效率以及均衡配載都需要有量性的標準來衡量,物流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項活動都需要相應的標準來規范,這就是標準規范原則。標準是用來指導現場的管理操作的,需要嚴格遵守。但是精益物流的標準除了要嚴格遵守和執行之外,還是用來被打破的,以原有的標準為突破口進行改善,建立新的標準。
7.實時反饋原則
實時反饋異常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可以避免產生過高的理賠成本?,F實的物流管理中,實時反饋的機制還十分落后。物流企業需要建立一個系統性的實時反饋機制,這是實現有效管理的基本條件。實時反饋,這是精益物流的一項重要管理原則,應用這個原則去改善物流系統,這應當是物流企業管理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做到實時反饋,才知道物流過程是否符合商品價值的傳遞方向,是否符合流程增值原則,才知道該如何去組織均衡配載。
8.過程透明原則
物流過程的異常情況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多是因為物流過程不透明。物流過程透明是指物流過程的信息能夠及時和真實地被反映。物流過程透明,可以知道商品的價值流向以及貨物流的效率情況,可以根據運力流和貨物流的趨勢預判來有效組織物流的均衡配載。物流過程透明,有利于一線物流管理者對于異常情況的及時發現和反饋,有助于提高物流管理的有效性。物流過程透明,可以實現物流信息向客戶的及時推送,讓客戶參與物流過程體驗,提高物流服務品質。
9.瓶頸優先原則
瓶頸優先原則,是指企業在管理中需要將資源優先的分配給瓶頸環節,以實現系統整體功能的改善。任何一個物流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提高企業整體效率的關鍵是確保瓶頸資源得到充分的發揮,防止其他環節對瓶頸環節形成過分的擠壓,以免造成瓶頸崩潰,進而避免導致企業系統崩潰。在現實的管理中,需要對瓶頸進行松綁,轉化瓶頸,進而實現系統的整體改善。
10.持續改善原則
物流水平的提升沒有終點,企業的管理永無止境。持續改善是任何企業管理所需要遵循的原則。問題的反饋并不等于問題得到解決,經營方式的改變并不等于經營效益的改善。持續改善是企業管理者必須要有的一種態度。而具體的改善則可能會涉及到流程的改善、組織架構的改善、現場操作的改善等等。
11.移動互聯原則
物流的基本特性之一就是時空的移動性。移動互聯的相關技術,可以實現對物流過程的所有環節進行信息的采集、傳遞和交互處理,不僅可以實現對物流時空移動性的把握,還會產生與物流活動相關的海量數據。以此海量數據為基礎進行大數據分析,將會挖掘出物流過程的新價值,甚至可能會挖掘出以物流活動為基礎的新型商業機會。精益物流的移動互聯原則,是指物流企業需要以移動互聯網的相關理念去看待物流和物流管理:一方面要應用移動互聯的信息技術去改善物流運作;另一方面要用發展的眼光去挖掘物流活動的新價值和新商機。移動互聯原則是一項具有時代氣息的精益物流原則,因為它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是難以想象和不可實現的。
12.崗位培訓原則
沒有經過訓練的員工是企業最大的成本,企業有義務授予員工基本的崗位技能。此外,物流企業要實施精益物流離不開一線員工對精益物流的理解和對精益物流原理的應用。精益物流的崗位培訓原則,就是企業必須對員工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引導員工走一條與企業發展相適應的個人發展路徑。
13.現地現物原則
現地就是事物發生的現場,現物就是發生情況的具體事情或物件。查明問題或情況的原因離不開對現場事物和情況的考察。管理者必須親臨現場,必須實際操作,必須根據事實來分析,必須根據真實情況來管理,這就是現地現物原則。精益物流的現地現物原則,強調的是盡一切可能的實事求是,物流管理就是要實事求是。
14.學習型組織原則
員工需要適應崗位,崗位需要適應部門的相關要求,部門需要適應企業系統的調整,企業需要適應經濟環境的變化,所有這些適應都離不開學習。建立學習型組織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終極課題。精益物流的學習型組織原則,強調的是以學習促進崗位能力的提升,促進員工的成長,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進而實現企業系統的不斷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