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首頁 > HLEAN學堂 > 設備安定技術 >
計劃保全的推行步驟 發布時間:2015-10-14        瀏覽:
計劃保全要變為可執行的方式和方法,需要將計劃保全具體化和分階段執行,使管理者有側重點實施和管理。一般可分為五個階段或步驟來實施,即設備狀態診斷、計劃保全的編制和實施、故障解析及改良保養、計劃保全的擴大、計劃保全值的提升。

 

(1)設備狀態診斷和保養標準建立

 

只有對每臺設備盼現狀進行了充分的認識和把握,并根據設備的使用年限、產品特性和質量操作要點等要求,才能制定相應的保養和維護的標準、對應措施和計劃,并依據維護標準長效堅持。

 

①設備現狀和保養數據的收集

企業需要采集的保養數據包括:設備的購買時間、價格,驗收的情況,平時的保養狀況和加工精度情況,故障產生的時間、狀況、原因及解決方法。這些數據記錄得越詳細,對于制定保養計劃就越有效果。記錄保養數據最好的方法是建立設備檔案。設備從進廠開始,直到報廢都要入檔,檔案中除了記錄設備的構造原理、設計原理、線路圖、操作規程外,還要包括設備的保養記錄。其來源主要是:機械設備卡、設備使用和操作說明書、潤滑說明、編制的保養和檢查標準等。

 

②保養數據的分析方法

對于設備的保養記錄,應進行科學詳細的分析,分析數據的規律、機器故障發生的環境、故障原因等,由此制定出合適的保養計劃,從而防止故障的發生。通常要進行平均故障時間、保養月報、保養比率這幾種數據的統計,如表1所示。

表1 保養數據的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含義

作用

平均故障時間(MTBF)

設備在一般情況下平均出現一次故障的時間

以壽命周期確定點檢、保養、零部件庫存和使用周期

保養月報

每個月對設備保養情況的報告

分析當月保養情況以提高保養效果

保養比率

已實施預防設備占工廠設備總量的百分比

分析預防保養在保養中的比例

 

 

(2)計劃保養的編制和實施

 

①保養計劃編制

保養計劃的準確性決定了保養的有效性,同時也決定了經濟性。因此在編制保養計劃時,應制定以設備操作者和設備維修人員為中心的保養計劃。

 

②實施目標管理,確定保養工作的目標

在編制了可行的保養計劃后,就應該設定管理目標。策劃并鼓勵能使全員參與的方案,達到保養時效快、品質好和成本低的目的。

 

③職能區分、授權負責、落實保養

將總目標層層分解,擬定和落實在保養中對各級人員和各設備、各單位目標的要求。

a.對現場主管的要求

督導下屬實施每日保養工作,機器設備小戰障的調整,協助保養單位共同執行預防保養。

b.對保養人員的工作要求

協助現場主管調整小故障,切實做好預防保養工作,修理、維護工作盡量安排生產以外的時間,避免影響生產。

c.對保養負責人及主管的要求

全力支持預防保養之各項活動,督導下屬及考核其保養成果,達到人人保養的目的。合理協調、落實溝通,以達到經濟有效的保養目的。要有完整充實的保養記錄,以供分析、檢討,作為改善的依據。確定預防保養方針。

d.生產單位的職責

每日應檢查的工作,短時間不易發現的檢查,操作之前輔助工作,操作時能發覺的異常報告,協助保養人員的支援工作。

 

④重點(關鍵)設備的計劃保養

重點(關鍵)設備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瓶頸,重點設備如果出現問題,可能會造成整個生產的中斷與生產鏈的切斷,因此這類設備是保養中的重點關注和優先實施對象。重點設備的計劃保養主要包括重點設備的選定,保養基準的制定,保養方式的選擇和保養計劃表的制定。

重點(關鍵)設備的確定可以按照“PQCDS”原則來確定,如表2所示。

表2 “PQCDS”原則

P(Production)

1.瓶頸設備;2.產量變動較大的設備;3.無備用生產設備;4.與同業比較生產性低的設備;5.故障較多的設備;6.故障影響較大的設備

Q(Quality)

1.影響品質較大的設備;2.品質變動較大的設備;3.因故障而發生品質變化的設備;4.品質要求較高的設備;5.容易疏忽而又會影響品質的設備

C(Cost)

1.使用高價原料的設備;2.需要較多員工的設備;3.耗能源多的設備;4.因故障招致生產損失較大的設備

D(Delivery)

1.很多種類產品通過的設備;2.接近末端工序的設備;3.影響生產時限的設備;4.因局部故障而導致全線停機或遲延的設備

S(Safety)

1.安全設備;2.故障結果影響環境的設備;3.故障結果影響職業衛生的設備

 

⑤保養組織

制定出保養計劃表之后,就應該根據計劃內容實施,定期召開保養檢討會,確定保養計劃。通過保養計劃,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行和生產的正常開展。在保養中對于維修人員的組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a.分區保養,即將各臺設備落實到具體的專業保養人員,由指定的人員負責對應的設備,這種好處是責任明確,考核清晰,工作迅速;保養人員的生產意識較強;生產與保養間協作密切;保養人員對設備狀況熟悉,保養工作有效。但是也存在無法機動管理、機動性差,人員間的本位意識強,生產為先,影響保養工作的開展等缺點。

b.集中保養,即設備不指定專門的專業保養人員,這種方式的優點是統一指揮調度,人力物力運用靈活;工作聯絡、協調容易;器材統一管理,減少庫存;技術水準容易提升。但是也存在如果工廠面積大,保養人員無效工作時間增多;對機器操作、熟練度和狀態了解較差;生產與保養本位主義較強等缺點。

c.折中保養,即采取集中+分區的保養方式。

 

(3)故障的解析和改良保養

 

①確定設備的薄弱環節

依據點檢(操作者和專業人員)、巡檢、設備普查、維修和監控等動態資料,尋找薄弱設備和設備薄弱環節,及時組織審理,確定當前應解決的項目,提出改進方案;設備管理部門應組織有關人員對改進方案進行審議,審定后列入檢修計劃;設備薄弱環節改進實施后,要進行效果考察,作出評價意見,經有關領導審閱后,存入設備檔案。凡屬下列情況均屬設備薄弱環節:運行中經常發生故障停機而反復處理無效的部位;運行中影響產品質量和產量的設備、部位;運行達不到小修周期要求,經常要進行計劃外檢修的部位(或設備);存在不安全隱患(人身及設備安全),且日常維護和簡單修理無法解決的部位或設備。

 

②故障分析方法

專業保養人員應針對每種設備的原理、設計和構造等,確定不同的分析方法。通過專業人員向普通員工講解,使員工了解到故障的原因,確定是多發故障、經常發生故障還是重大故障,然后找出排除故障的方法。

 

③防止事故的再次發生

解決了一次故障之后,怎么防止故障的再次發生,是我們要解決的首要問題。防止故障再次發生主要有五個步驟:分析和復原,分析故障原因,故障接觸,制定標準,最后根據標準進行日常的管理。按照這五步就能防止故障的再次發生。

 

(4)計劃保養的擴大

 

①計劃保養的擴大

計劃保養不僅要在生產設備上實施,而且應推廣到其他方面,如進行保養性提升的研究、保養的效率化的研究、制定生產歷程表和保養歷程表。這些規章制度的確定可以大大縮短整修的時間。

 

②備品備件的管理

保養維修設備需要使用大量的備品備件和易損件,在對其進行管理時,應該按照突發性和計劃性進行分類管理,其管理狀態將直接影響到設備維修結果,進而影響生產的進程。因此,加強對其的有效管理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③進行改良保養

為了改良保養,機械使用人必須把故障狀態詳細記錄,并積極提出防止故障再發生的改善提案。機械設計人員將保養人員所提出的故障記錄及改善提案作為根據、討論內容,將機械改善為不容易故障,容易保養的機械,成為更有效率的機械。其改良保養方向:性能分析、故障分析、材料研究、設計變更、超載防止裝置、防腐防銹、操作標準建立、其他。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天天爱天天做天天添天天欢|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国产精品黄页免费高清在线|欧美精品国产制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