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購周期。這段時間,屬于所謂的“廠外物流”。
2、生產周期。這里是指從開始生產到發貨的時間。
因此,交貨期=采購周期+生產周期
其中,生產周期又可以細分為:
1、排隊與等待時間。從這段時間開始,進入了“廠內物流”狀態。物料到達生產工廠以后,不可能直接進入生產狀態,一定會有等待。
2、加工時間。
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事實上,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在生產周期中,只有不到10%的時間屬于真正用來加工的時間,而剩余90%的時間都是在排隊與等待中浪費。
為了壓縮交貨周期,可行的辦法就是壓縮生產周期;
為了壓縮生產周期,可行的辦法就是壓縮等待時間;
為了壓縮等待時間,可行的辦法就是壓縮在制品庫存。
在生產計劃與控制領域,我們用“提前期”來統一描述采購周期、生產周期等等這些時間概念。
必須要指出的是,在接單生產的策略背景下,生產周期與交貨周期體現出了以上的緊密關系,但是如果企業堅持采取建立大量的庫存呢?此時生產周期和交貨周期就沒有直接關系了,因為不管生產周期有多長,企業都可以做到及時交貨,反正有大量庫存放在倉庫里嘛。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在以建立成品庫存為目標的企業就不必壓縮生產周期了呢?當然不是。為了滿足客戶交期的要求,生產周期越長,則成品庫存就越大,相應的財務狀況就越糟糕,生產周期越短,則成品庫存就越小,相應的財務狀況就越優秀。
縮短生產周期是根本解決之道
所謂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材料進入工廠到成品流出工廠的時間間隔??s短生產周期會給工廠帶來什么好處呢?首先這會減少顧客的等待時間,這一點顯而易見;其次是這會減少緊急定單帶給工廠的沖擊。
緊急定單會引發計劃變更,這是一件不容易控制的事情,當這種變更來自于客戶方時更是如此。只有在投產后出現計劃變更會造成損失。因此,如果我們擁有一個很短生產周期的體制,那么,我們在安排生產計劃時就不必提前很長時間安排生產,我們只需要在顧客要求交貨的數日之內安排生產就可以了,這就使得出現損失的幾率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