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決定毛產能:
假定所有的機器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3班,每班8小時且沒有任何停機時間,這是生產設備在完全發揮最理想的狀態下的最高生產潛力。毛產能是個理論值,它是個理想值或者可以說是個標準參考值,作為以后計算實際產能的基準。
2、決定計劃產能:
此計算基于每周的工作天數,每臺機器排定的班數和每班的工作時數。這是算完毛產能的進一步修正,但仍不足以代表有效產出的實際產能。
實際上機器每周計劃開5天,每天2班,每班開10小時,因此計劃產能標準工時為10×5×2×10=1000工時。
3、決定有效(可用)的產能:
有效產能是以計劃產能為基礎,減去因停機和良率所造成標準工時損失。良率損失,包括可避免和不可避免的報廢品的直接工時。
機器生產有機器檢修、保養、待料等時間,實際的工作時間達不到計劃時間,且生產的產品有不良品,因此有效產能標準直接工時為1000×80%×90%=720工時。
● 產能分析主要針對以下個方面:
1、制程中使用的機器設備(設備負荷能力)。
2、產品的總標準時間,每個制程的標準時間(人力負荷能力)。
3、材料的準備前置時間。
4、生產線及倉庫所需要的場所大?。▓龅刎摵赡芰Γ?。
● 人力負荷如何進行分析?
1、依據計劃產量、標準工時計算所需總工時。
項 目 |
部件一 |
部件二 |
部件三 |
總計 |
標準工時 |
5分鐘 |
10分鐘 |
12分鐘 |
|
計劃產量 |
1800個 |
1200個 |
600個 |
3600個 |
需要工時 |
150小時 |
200小時 |
120小時 |
470小時 |
2、設定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時間為10小時,則其人員需求為:
總量工時÷(每人每天工作時間×每月工作日) ×(1+時間寬松率)
時間寬松率=1-工作時間目標百分比(假設為90%)=10%
人員需求=470÷(10×6)×(1+10%)=8.6人
● 機器負荷如何進行分析?
1、對機器進行分類
2、計算每種機器的產能負荷
3、計算生產計劃期間,每種機器的每日應生產數。
每種機器設備的總計劃生產數÷計劃生產日數=每日應生產數
4、比較現有機器設備生產負荷和產能調整:
每日應生產數小于此機器總產能者,生產計劃可執行;每日應生產數大于此種機器總產能者,需要進行產能調整(加班、增補機器或外協等)。
● 短期的生產能力如何調整?
當出現臨時的加單,生產數量有較大的變動,人力負荷與機器負荷均較為繁重時,調整的方
法有:
1、加班、兩班制或三班制,機器增加開機的臺數、開機時間。
2、培訓員工的熟練操作程度,增加臨時性的工人。
3、一些利潤較低或制程較為簡單的可以發外包。
● 缺乏良好的銷售計劃可能產生以下不良后果:
1、因銷售計劃工作不完善,因此材料、零件的購置數量、購置時間不準確,材料購備時間的延長,造成交貨期的延長。
2、因銷售計劃不準確,機器設備在調試等方面未有充分的準備,產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提升。]
3、銷售計劃淡季、旺季預測的不準確,造成人員招聘的無計劃,因此時而大量招人,時而大量裁人,嚴重影響生產效率及產品品質,且對公司人心造成嚴重影響。
● 月出貨計劃與月生產計劃應如何協調?
限于物料、人力、機器等各種原因,銷售部門的月出貨計劃與PC部門的月生產計劃往往不可能完全一致的,PC部門可能根據人力負荷、機器負荷、物料進度、工藝、環境等因素對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與安排,最大限度地使生產計劃即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又能符合客戶的要求。出貨計劃與生產出率計劃協調的方面主要有:
1、出哪訂單:當訂單數量超過生產能力時,根據輕重緩急協調出哪些訂單。
2、出哪些客戶的訂貨:哪些是重點客戶,哪些是一般客戶,哪些客戶可以協調。
3、出哪些產品:縱觀全局,選擇出哪些產品最有利。
4、產品的數量:產品數量出多少有利于生產的安排。
5、總數量是多少。
6、根據以往的情況,保留適當的時間余地,以利于緊急加單使用。
● 周出貨計劃與生產計劃如何協調?
周出貨計劃是生產的具體執行計劃,其準確性應非常高,否則,無充裕的時間進行修正和調整,周生產計劃應在月生產計劃和周出貨計劃基礎上進行充分協調,應考慮到以下因素:
1、人力負荷是否可以充分支持,不能的話,加班、倒班是否可以解決。
2、機器設備是否準備好,其產能是否可以解決。
3、物是否已到位,未到位是否完全有把握在規定的時間到位。
4、工藝流程是否有總題,有問題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解決。
5、環境是否適合生產產品環境的要求。
● 生產計劃的作用有哪些?
通常生產計劃都是預先做好下月、下周的生產計劃,由于事先安排好了工作進度,因此各部門可以很容易控制生產成效。早在生產計劃排程定案前,就將所有可能預期會發生的問題解決掉了,因此可以節省時間并減少成本。生產計劃主要有以下作用:
1、可以很容易看出各部門與每一機器的工作負荷。
2、機器時數都是預先安排好的,因此可以一目了然,心中有數。
3、制造部門的組長、領班可利用所列出的工作標準。
4、周生產計劃更可進一步分解成日計劃,以供基層生產管理人中控制。
5、可明顯看出機器超過負荷或機器使用率偏低,以便作適當的調整。